[摘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對浙江麗水市在申辦省十五屆運動會前,體育系統場館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麗水市現有體育場館與承辦省十五屆運動會的體育場館的需求差距還比較大;并且提出按麗水現有經濟,體育場館如何建設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 麗水市 體育系統場館 公共體育設施
1 前言
體育是社會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始終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任務。而體育場館是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身體鍛煉、增強體魄、豐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發展體育事業的重要載體,是完善城市功能,體現城市綜合實力,推動區域經濟與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省運會是我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承辦省運會不僅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而且必將以其多元的功能效應,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麗水市為承辦十五屆省運會,2006年11月份組織專門力量對全市的體育場館設施現狀、目前在建的體育場館項目、全市各縣區“十一五”體育發展規劃及全市群眾體育基礎等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2 麗水市體育場館的現狀
“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市各級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體育設施。市區建成了納愛斯健身廣場和功能齊全的體育健身大樓;占地206畝,包括主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訓練場等設施在內的市體育中心,也于2005年11月破土動工。龍泉、景寧、慶元、青田等縣(市)相繼建成了體育館和400米標準田徑場,云和、遂昌縣的體育館正在建設當中。麗水市現有體育場館20座,在建體育場館6座。全市各社區、農村也相繼建成了一大批全民健身工程。
3 麗水市現有體育場館與省運會要求的體育場館的差距
盡管麗水市在“十五”期間在體育場館建設上有了飛速的發展,但與省運會項目所需要的體育場館相比較,還存在以下問題:
3.1數量少
市區體育系統僅有一座體育館和一個羽毛球館,市體育中心、云和縣、遂昌縣的體育館尚在建設中,松陽縣、縉云縣還沒有體育館。據統計,目前麗水市現有競賽體育場館包括田徑場、體育館、游泳池、網球場等僅為20個左右。
3.2規模小
現有競賽體育場館絕大多數規模偏小,只能承擔一般性的群體及青少年競賽活動,無法滿足舉辦省運會競賽和大型體育活動的需要。
3.3檔次低
現有的競賽體育場館由于建設年代較早,大都缺少現代化配套設施,場館的專業性能相對不足,不能適應級別較高的省運會的競賽要求。
3.4布局不合理
市區主場館沒有形成承辦省運會大型活動的能力,各縣區的輔助場館也還存在空白。全市競賽體育場館設施明顯少于群眾體育活動場地,室內場地明顯少于室外場地。
3.5省運會特殊項目的競賽場館幾乎是空白
航海模型、沙灘排球、射箭、射擊、飛碟、水上項目等省運會特殊項目的比賽場館麗水市還沒有,而這些是承辦省運會必不可少的。
4 造成麗水市體育場館目前狀況的原因
4.1投資體制比較單一
麗水市體育公共產品所需的大量資金,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這個渠道,對財政的資金投入有很大的依賴性。無論是室內體育館還是室外活動健身場地,幾乎都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沒有實現體育產業資金籌措的自我發展和良性循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規定,麗水市財政每年把體育事業費、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確保了體育事業經費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而逐步增加。但事實證明,發展體育事業僅靠政府財政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在如何充分發揮民營經濟作用,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參與,共同建設麗水市的體育設施還需要我們作出積極的探索。
4.2公共體育設施的維護缺乏經費支撐
公共體育設施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主要作用是如何發揮其社會效益,為全民健身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提供場所。要保證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每年必須支付一定的維護費用。目前,體育場館的收入僅能維持人員的正常支出經費,而體育設施的維護改造經費只能靠上級撥款,這種狀況很難保證設施設備的良好運轉。
4.3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人才缺乏
麗水市的場館經營管理水平目前仍停留在較低層次上,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知識結構合理、能力素質全面,并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對某一體育項目市場的商業化運作有實際營銷經驗和技能的銷售人員缺乏。場館經營主要停留在傳統的“出租”上,承辦賽事主要靠輸血型的“拉贊助”。對相關產業的開發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體育產業如體育廣告業、體育娛樂業的商用經濟價值挖掘不足;本縣的一些有群眾基礎的體育項目如板龍、舞龍、舞獅等,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缺乏規范的組織形式,商業運作水平不高。培養體育經紀人和體育市場的力度不足,沒有形成自己的體育文化。
5 體育場館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麗水市體育場館建設的落后局面,無疑將成為制約麗水市建設“綠谷文化”和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瓶頸,成為影響麗水市人民綜合素質提高的一個障礙,也會成為影響麗水市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大力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是為建設浙江體育強省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舉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加大對體育場館設施的投入,為切實承辦十五屆省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5.1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建設體育場館設施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體育事業實行舉國體制,即由國家統一包辦,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財政的有限投入與廣大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體育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單純依靠政府財政投入已不適應體育事業的發展。
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公益性體育設施建設列入各級城鄉建設規劃和公共財政預算,用地優先安排、行政劃撥,而體育經營性領域或有條件推向市場的體育項目則逐步退出。目的就是集中財力,增加對公益性體育事業的投入。
麗水市的經濟同省內其他地市相比較不是很發達,但全市同樣有很多家實力型工程企業,民營經濟已成麗水市的主體經濟和強市經濟。我們在發揮政府財政投入的主導作用同時,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揮社會各界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優勢,多元發展體育產業。要積極引導企業投資,讓民營經濟在投資發展體育產業中唱主角。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競爭和發展,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以股份、收購、租賃等形式,參與體育項目開展,參與投資體育場館建設;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企業發展體育產業,參與體育服務,形成不同所有制發展體育產業的格局;要鼓勵個人自辦、領辦、聯辦各種體育產業實體,投資體育設施,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的局面。
5.2積極加快新體育中心建設步伐
現有的體育中心場館已有20多年歷史,設施遠遠落后,功能不全。為了彌補不足,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麗水市已投入近1.5億元新建了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體育中心。新建了塑膠田徑場,這也為今后居住在老城區的市民就近鍛煉創造了條件。根據麗水市總體規劃,城市建設拉開框架,中心北移。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必須要有與之相稱的城市標志性建筑,而規劃北面的新體育中心就成為城市建設最具特色和亮點的選擇。新體育中心建設必須科學規劃,適度超前設計,規模和功能定位要與城市發展目標相一致,整體工程必須是高質量的精品工程,能承辦省級綜合性運動會以及全國、國際上的一些單項體育賽事。據初步規劃,新體育中心主體由體育場、體育館、跳水館、組成,附屬設施有訓練場、籃球場、網球場等,做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成為麗水市競賽活動、文藝演出、集會展覽、體育產業的首選場所
5.3城鄉統籌實施農村體育小康工程
發展體育產業,必須堅持城鄉統籌,努力改變城鄉體育設施差距過大的現狀。城市體育要以社區為重點,加強體育設施建設。住宅小區、城市公共綠地以及公園、廣場的建設,必須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的要求,合理規劃,統籌安排,配建相應的健身設施,并力爭建成一個省級以上全民健身社區精品工程。農村體育要以農民為主體,重點放在鄉村。生活要小康,身體要健康。當前,廣大農民的健身意識不斷增強,要求新建體育健身場地的熱情日益高漲。
5.4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作為服務業,是“無煙產業”、朝陽產業,關聯面廣,產值高,影響大,并且能提供就業崗位,綜合效益明顯。像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場和鄉村俱樂部,解決了20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梢哉f,擴大內需,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體育場館是一種寶貴的體育有形資產,是當前發展體育產業的主要載體。發展體育產業,必須堅持以場館為陣地,充分發揮場館的綜合效益。要按照“一業為主,多業并舉”的方針,兼顧訓練、競賽、群眾健身娛樂活動和文化、經貿活動,積極開辦一些有規模、有效益的體育經營項目,盤活現有體育資產存量,使標準田徑場、籃球場、游泳池、綜合訓練房等公共體育設施發揮最大的效益。
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們更要注重無形體育市場開發。要從一般傳統場館開放經營到積極開發體育賽事、發行體育彩票,使體育由“搭臺”的配角向經營的主體轉化;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模式,以股份制等方式合作開發經營體育產業,使外部輸血型贊助向增強體育自身造血功能經營轉化;從傳統的場館“等、靠、要”事業型運作方式,通過轉換機制,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型運作方式轉化,使體育經營從有形資產的利用向無形資產的開發轉化。只有這樣,才能把體育產業的“蛋糕”做大、做強。
5.5積極培養公共體育設施管理人才
20世紀90年代初,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在麗水市迅速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多種投資主體并存、高中檔體育活動場所共同競爭的市場格局。到今年10月份,麗水市已形成了包括游泳、籃球、臺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健美等一批體育項目的健身市場,從業人員達300余人。要培育好體育市場,經營管理好公共體育設施,人才是關鍵。我們對體育市場采取“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做到既嚴格執法,又熱情服務??紤]到體育市場需要培育,就給予“放水養魚”的政策,對所有體育經營場所全部免收管理費。有計劃地對各場所的經營管理人員和教練員、體育指導員進行集中培訓。計劃用兩年時間對經營業主、水上救生員、教練員、體育指導員等進行全面培訓。培訓的重點是掌握從事體育經營管理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選聘一批德才兼備的懂經濟、會管理的人才充實到體育產業隊伍,積極引導培養體育經紀人,開拓麗水市的體育人才經紀、體育賽事經紀、體育組織經紀、體育贊助經紀、體育廣告經紀、體育保險經紀和體育資產開發經紀的領域,為繁榮體育、經營管理公共體育設施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麗水市體育局.關于《麗水市承辦省運會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規劃》情況匯報.
[2]代玉梅,王偉.重慶市體育場地調查統計研究[J].中國市場,2005,(50):200-201.
[3]涂聯恩,陳昌瓊,李孝其.湖北省體育系統所屬體育場地現狀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8,(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