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團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社團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發揚團隊精神。本文試圖通過社團文化中的團隊精神現狀分析,探討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關鍵詞] 社團文化 團隊精神 現狀 途徑
高校社團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是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大學生在學校共青團領導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宗旨和行為規范的學生團體。社團文化建設對整個校園優良文化的傳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學生成才理念的形成,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社團文化是在社團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為全體成員所共同造就及認可的精神方面以及管理理念、規章制度、宗旨使命、行為規范等物質方面的總和。”就精神層面來說,社團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發揚團隊精神。
一、團隊精神在社團文化中的作用
注重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有助于營造和諧的社團環境,有助于提高社團的活動效能,有助于培養優秀的團隊人才。高校教育,育人為本。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趨嚴格,用人單位在招聘期間除了看重學生的學業水平之外,無一例外地要求團結協作能力。社團的育人機制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從課堂的自主學習延伸到社團的團體協作,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組織和管理。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是共建和諧社團的必要條件,是社團文化建設中的一個核心內容。
二、社團文化建設中的團隊精神現狀
為適應高校學生不同的專業水平和興趣愛好,社團的類型也多種多樣,主要有“理論學習類、學術科技類、社會實踐類、文娛體育類、興趣愛好類、志愿服務類、網上社團、綜合類”。社團成員大多數為大一、大二本科或專科的低年級學生,其規模為幾十人、上百人不等。我們對所在學院社團中的團隊精神狀況做了問卷調查和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250份,收回有效問卷969份,從調查結果來看,社團文化建設中的團隊精神現狀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團隊精神的意識有待提高
調查中,有65%的學生認為,“現今社會中團隊精神非常重要”,有22%的人認為一般,13%的人認為不重要。可見,超過半數的社團成員重視團隊精神,但仍有一些人對這一理念不夠重視,甚至忽視。當問及“在社團中是否有歸屬感”時,只有36%的人認為“有”,多數學生沒有團隊歸屬感。同時,我們對所在學院的19個社團進行調查,發現沒有一個社團把“培養團隊精神”列入其辦社宗旨。由是觀之,社團文化建設中的團隊精神意識亟待提高。
2.促進團隊精神建設的活動較少
在眾多的社團種類中,學生最偏愛的是文體類,認為最能培養團隊精神的是社會實踐類,然而后者在社團種類中所占比重較少。同時,只有57%的人認為“學校社團活動促進同學之間團隊精神培養”,只有23%的認為“參加社團活動可以培養團隊精神”。由此可見,大多數社團活動重視成員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在活動形式和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其他附加價值。以培養成員團結協作為目標的活動還需大力開展。
3.影響團隊精神建設的因素頗多
影響社團團隊精神建設的因素主要有社團的管理機制、活動形式、成員的個人主義、社團骨干的領導能力、成員間的溝通交流以及社會風氣等。多數社團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這極有可能在開展活動和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有損大家的協作精神;同時,現今高校的學生多為80后、90后,他們多數是獨生子女,并且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有的往往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全大局;另外,社團骨干的個人素質及其領導能力對整個社團的運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之大多數成員相互間缺乏溝通交流,這勢必影響整個團隊的凝聚力。
三、高校社團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的途徑
團隊精神是社團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根據目前社團的狀況對癥下藥,培養學生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利用社團的有效資源塑造優良的文化內核。
1.加強社團機制建設
在共青團的領導下,近幾年的高校社團建設蒸蒸日上,從社團的審批、規章制度的創制、人員的發展、活動的開展等各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程序。然而,一些社團在機制上還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團隊的管理制度、領導者的管理水平以及活動的規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內部成員的團結協作。人力資源配置的統籌合理以及考校的公平公正能激發所有人的激情與活力,反之,有可能會出現內部矛盾重重和人員間的勾心斗角,社團活動的開展將寸步難行。此外,大多數的社團都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社團的發展。因此,全面加強社團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是提升社團文化水平和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基礎。
2.有效利用競爭機制
保持社團的文化活力需要有效地利用競爭機制,其效應猶如著名的“鯰魚理論”。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競爭的時代,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競爭也無所不在,它能激發個體的潛能,能讓各成員為了集體和各自的榮譽而拼搏進取。各高校的社團與社團之間,同一個社團內部,都需要以人為本,適當引入競爭機制,樹立“永爭第一”的信念。因此,在日常的活動開展中,社團領導者應抓住社團間的競賽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如開展社團間同一個主題的辯論賽、文體競技活動、爭優創先活動或野外拓展訓練等,這些活動能讓學生為了團隊的總體愿景和成績指標而互助互愛、共同奮進,逐步轉變某些學生的個人主義傾向。
3.培養社團學生骨干
優秀的社團學生骨干在社團活動的策劃、組織、開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是社團指導教師與社團成員之間的紐帶,其人格魅力和管理才能直接影響到整個社團的形象和成員間的關系。優秀的社團骨干往往有較強的團隊意識,他們能人盡其才、統籌安排;能明確社團的發展方向,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能懂得溝通交流,明確每個成員的角色定位;能有效激發團隊士氣,事半功倍。因此,培養優秀的學生干部是發展團隊精神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社團指導者慧眼識珠,同時需要在社團學生干部的評選和評優過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4.注重學生社會實踐
團隊精神的培養還需要大學生走出校門,在校外的社會實踐中感悟社會,施展才華,提升境界。團隊精神的培養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教導上,紙上談兵永遠不會獲得現實的真理。各社團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走進社區或農村志愿服務行動”、“革命老區支教活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專題調研活動”、“就業創業見習計劃”等。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真正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如何團結協作、優勢互補,逐步樹立“以我所學,服務社會”的實踐理念。
團隊精神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也是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一把有用的鑰匙。它在整個社團文化建設和學生自我培養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在學校上好這一課,高校畢業生在步入社會的時刻,才會有十足的信心和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毛立剛,藍廖國.大學生社團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賀州學院學報,2009,(9).
[2]周斌.高校學生社團現狀調查與發展新探[J].科教文匯,2008,(10).
本文系北京聯合大學“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