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如何運用反饋、評價、激勵、喚醒和鼓舞。體育教學評價是根據體育教學目標,運用可行的教學手段,對體育教學過程各要素進行的成功與失敗的價值判斷。因此,它對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優化體育教學結構、提高體育教學綜合效益、落實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體育教學 教學評價 運用
一、體育教學評價的內涵
體育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掌握的運動技能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作出評價。其目的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感的評價,培養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知識的興趣;促進健康理念的形成;通過對學生參與能力的評價,發展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運動參與能力;通過對學生學習策略、方法的評價,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這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加強合作意識,增強參與意識,提高健康意識及運動能力;能根據評價的反饋情況及時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體育教學評價的功能
1.導向的功能
即為教師和學生指明教與學、學與練、練與得的奮斗目標。
2.激勵的功能
即使被評價者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找到或發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3.改進的功能
通過及時評價獲得教學效果和教育過程的信息,采取及時強化、調節、矯正等措施,使教與學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
4.鑒定的功能
即對教學結果進行價值判斷。
三、體育教學評價的要點
1.教學內容合理、完整、準確
教學內容的容量要適度,主教材不宜過多,內容安排合理、搭配得當,銜接自然,傳授得體育知識、技術準確,做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
2.教學目標全面、具體、適宜
指從知識、技術、技能、能力、思想、情感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確定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要以大綱為依據,能體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
3.教學手段和方法科學、靈活、多樣
能根據學科和學生的個體差異特點,運用多種教法,重視學法指導,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體現教為學服務。
4.教學體現“兩全一主動”
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培養學生能主動獲取知識、技術和技能,通過觀、聽、思、練、議、評等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練的能力。
5.教學效果好、效益高
要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做到積極性高,學習氣氛輕松愉快,特長得以發揮,創新能力得以開發。
四、體育教學評價的內容
1.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興趣
保持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是運動技能學習的關鍵。因此,教師不僅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對學生參與運動實踐活動的情感與態度給予正面的評價,來強化他們學習運動技能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運動技能學習的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自主運動技能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健康向上的學習習慣。
2.評價學生的參與能力,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體育能力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健康第一”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這一能力必須通過學生參與才能獲得。但是,由于學生在運動基礎、生長發育程度、興趣愛好、體質狀況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異,他們的運動能力發展和參與能力都是不同步的。因此在評價的時候不能用相同的標準去衡量不同的學生,只有讓所有的學生感到:參與就是好樣的。只有這樣,所有的學生才會在自己最近的運動發展區內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方式參與體育活動,并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才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到自己是有希望的。
3.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方法是指為了有效地學習各項運動技能和提高運動參與能力而采取的各種方法和步驟。學習方法的選擇是因人而異的。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掌握和運用科學的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得到“金子”,而且還得到了“點金棒”,把在學校學到的健身方法一直帶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了科學的適合于自己的方法,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且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體育教學評價的時機
1.終結性的評價
學期的結束,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考核、評分,課程也就隨之結束。這種一次性的最后終結評價只是重視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樣對學生的最終評價就不可能十分公平,特別是在體育技能的學習上,學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能力差別很大,有的學生只要稍做努力就可得到高分,有的學生盡管做了很大的努力,還不一定能達到及格。這種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終結性評價,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極為不利。由于教師在獲取學生最后終結評價信息后,還來不及將反饋信息傳遞給學生,學期就結束了。因此,最后一次性終結評價就缺少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不能很好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調節,這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學習均不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2.教學過程中的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評價的功能,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改變一次性終結評價的方法,將評價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習過程評價不只是對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的情況做出評價,對其他方面如關心、思考、判斷等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都要做出客觀的評價。如學習過程評價周期短,教師就可及時獲取學生的大量信息,經過加工處理過的信息由教師再反饋給學生,指導、幫助學生的學習,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3.教學過程中評價的運用
教學過程評價常常出現在一個教學單元、一堂課和一個動作學習的結束,由于學生練習時間周期較短,身體指標的變化不會太明顯,而且影響體力、形態、機能的因素很多,體育鍛煉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用物理量指標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應相對降低,而對學生情感態度和人際關系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應受到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教學目標,盡量把目標具體化,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合實際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總的來說,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的評定要在過程評價的基礎上,再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具體內容涉及面不要太廣,應將那些能鼓勵和督促學生進一步參加體育鍛煉又能起到合理反饋作用的內容作為評價指標。對學生的成績評分不能太看重,要淡化分數的重要性,把評價僅看作是貫徹教學過程始終的反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評價的真正目的,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