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素有“玉石之王”之稱的翡翠,近一年來上演了現實版的“瘋狂的石頭”大戲。質地稍好一點的翡翠,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已經翻番,而質地一般的也上漲了30%左右。
大量游資炒翡翠
深圳一位經營翡翠店的負責人日前到廣東揭陽采購時注意到,翡翠批發價格3月以來已經翻倍,而且此次上漲的不只是高端翡翠,普通翡翠的漲幅也很大。價格快速上漲,與今年3月緬甸翡翠公盤拍賣有關,當時大量游資涌入緬甸。而翡翠批發環節價格暴漲,遲早將波及零售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經過幾百年的開采,特別是最近30年來,為了滿足大中華地區爆發性的需求而進行的瘋狂開采,緬甸老坑礦口出產的好翡翠越來越少。原石越來越少,買家卻在增多。現場石頭不過上萬件,好的不過1/10。珠寶商競相挑選,買石頭基本是在“搶”,可謂賣一件少一件。今年上半年公盤總交易額超過4億歐元,創下歷屆緬甸翡翠公盤最高。
在翡翠市場,從緬甸毛料市場拍賣環節開始,不僅是“好貨”在爭,“普通貨”也被搶。而在往年,珠寶愛好者一般喜歡購買更為稀缺的高端翡翠,他們都知道,好翠只要一出柜,幾乎是一天一個價,非常搶手。在近30年的玉石市場中,翡翠價格呈直線上升,低檔的漲了十幾倍,中檔的上升了幾十倍,高檔的則達百倍甚至千倍。
據了解,正常年份,珠寶玉石市場的年增長率能達到20%-30%就很不錯了,而今年和去年相比,“不是百分之幾十的增長,而是翻了兩三倍。”據該負責人介紹,在深圳裸鉆交易市場,今年市場價在50萬元至200萬元一粒的3克拉至5克拉的大鉆,“賣得非常好”。與此同時,高檔翡翠、玉石、寶石的銷量也在劇增。
特色小品適宜大眾
據了解,《翡翠分級》國家標準2001年就已經開始實施,這有助于消費者在購買收藏時把握翡翠的品質。
到底什么樣的翡翠成品才是具有升值潛力的收藏級翡翠呢?所謂收藏級翡翠,就是在用料飽滿完整、形狀周正的前提下,兼具鮮艷均勻綠色、細膩溫潤質地、精明考究工藝的翡翠,這樣的翡翠才是最具有收藏價值的。反之,如有些翡翠掛件,雖然為滿綠色,但顏色發灰偏暗,種份差,結晶顆粒粗,材料太薄,雕工繁雜,達不到收藏級翡翠的標準,因此也就不能成為收藏級的翡翠。
收藏翡翠中,有價值不菲的高檔珍品,也有售價不高但極有特色的小品,而這些特色小品就是普通投資者收藏的最佳對象。這些特色小品有黃翡、紫羅蘭、春帶彩、福祿壽三彩的花件、手把件,還有黃翡的手鐲等。在經濟條件不是十分寬裕的情況下,選擇質地好、工藝好的小品,是初步介入翡翠收藏的正道。
精挑細選 去偽存真
雖然翡翠持續增長的身價令很多人想介入,但不少收藏者又普遍覺得翡翠的水太深了。面對真假混雜的龐大市場,在優劣參差的商品面前,每一個初涉此道的人都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不清楚翡翠的真假,不知道自己買的貨品是不是真貨,不知道價格如何判定,不知道自己買的這件翡翠品質如何,是否值得收藏,面對一大串擺在眼前的問題,做好基礎課顯得非常關鍵。
專家表示,一件好的翡翠收藏品,并不是根據出產的時間判斷,而是要看出產的坑種。新坑種的翡翠,受水沖洗的時間短,透明度沒有老坑種的高。而老坑種的翡翠,由于受到河水長期的沖刷,內部結晶更小,并有活光現象。老工和新工,指的是工藝上的區別。無論是過去的工藝,還是現在的工藝,對于翡翠收藏的影響低于其坑種的區別。
選翡翠還要從4個方面入手。一要確定是否A貨,即是否是天然形成的翡翠,這可以通過國家珠寶檢測中心來鑒定。二看種份,越是通透的、有些濕潤的翡翠,坑種越老,收藏價值也就越高。三看顏色,不能偏暗、黑、灰。最后看形狀,越飽滿、周正的,升值空間越大。
*編自《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