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冬季進補時節,我國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冬季進補不僅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于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使身體進入到最佳的狀態。
但是進補也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來采取適合自己的進補方法,根據不同的體質來選擇補品和進補方式,如果冬季進補不當,則易致體內陽氣過盛,陰陽失于平衡而會引發多種疾病。
補藥以溫熱藥為主
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流通,遇寒則凝滯。當冬季寒冷的空氣作用于機體,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加上人們在冬季往往運動減少,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滯、運行不暢。所以,冬季傳統的食補多用辛熱之品,以溫陽驅寒,而補藥也多以溫熱藥為主。
溫補腎陽藥膳,是烹調食物時,挑選有溫補腎陽作用的中藥共同配合而成的膳食。這類藥膳多具有溫腎壯陽,增強體質,提高性能力及生殖機能的作用,適用于腎陽虛等癥。
腎陽虛,即腎臟陽氣虛衰,是腎臟陽氣衰竭表現的癥侯。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現為耳鳴目眩,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腰以下及下肢為甚,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痿,早泄,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
溫補腎陽藥膳常用食物
溫補腎陽藥膳常用的食物有:
狗肉、羊肉、鹿肉、狗鞭、鹿鞭、牛鞭、蝦等動物性食物。
肉蓯蓉、菟絲子、淫羊藿、枸杞子、韭菜、蔥、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調味料。
南瓜、大頭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瓜果類食物。
溫性藥(食)物可以使身體產生熱能,增加活力,改善其已衰退,萎縮,貧血之身體機能,此類食物不僅富有營養,有的含高蛋白質,有的還含量有天然的雄激素。
若熱性體質者食用則會產生興奮過度或機能亢進,而造成失眠、紅腫、充血、便秘等情形。
推薦藥膳
羊骨粥
【組成】羊骨10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二莖,生姜五片。
【制法】取新鮮羊骨,洗凈打碎,加水煎湯,然后取湯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姜、蔥白,稍煮即可食用。
【功效】補腎氣,強筋骨,健脾胃。適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
【用法】溫熱空腹食用。10-15天為一療程。宜于秋冬季食用。
【宜忌】感冒發熱期間宜停服。
【方解】
羊骨:味甘性溫,具有溫補功能,益腎氣,壯筋骨,對改善腎虛肢冷,體質衰憊,腰膝痿弱無力有較好效果。羊骨中含有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的等成分,有補腎壯骨,溫中止瀉之功效。可用于血小板減少性子癜、再生不良性貧血、筋骨疼痛、要軟乏力、白濁、淋痛、久瀉、久痢等。
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羊骨粥不僅易于消化,還有溫補脾胃的作用。羊骨粥供秋、冬季早晚餐溫熱空腹食用為宜。
【來源】《千金翼方》
當歸生姜羊肉湯
【組成】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制法】將羊肉洗凈,剔去筋膜,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后,撈出晾涼,切成約5厘米長2厘米寬1厘米厚的條備用。當歸、生姜用清水洗凈后順切大片,紗布松松地包住捆扎好。取凈鍋(最好是砂鍋)摻入清水適量,然后將切成條的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生姜,先用大火煮開,打去浮沫,再用微火煨兩小時左右至肉爛即可。
【功效】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適用于血虛有寒而見腹中冷痛,婦女產后虛寒腹痛,或虛寒性的痛經等癥。
【用法】吃肉喝湯,如伴以少量溫黃酒助興,效果更佳。
【方解及服用注意事項】
當歸氣清香濃厚,人心、肝、脾經。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腸胃功能弱,濕阻中滿、不思飲食及大便溏泄者慎服。孕婦亦應慎用。
羊肉屬于腥膻發物,有可能使患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者舊病復發或新病加重,故不宜食用。
平時怕熱、容易上火、口腔潰瘍、手足心熱的人,以及虛火過旺、外感時邪所致感冒、發熱咽喉疼痛、腹瀉初愈、痰火較重者,也不宜食用。
【來源】《金匱要略》
鹿角膠粥
【組成】鹿角膠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制法】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人鹿角膠、生姜同煮為稀粥。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適用于腎氣不足所致的陽痿、早泄、遺精、腰痛、婦女子宮虛冷、不孕、崩漏、帶下等。
【用法】每日1~2次。3~5天為一療程。
【宜忌】陰虛火旺、口干舌燥、尿黃便秘或感冒發熱者忌服。適宜于冬季服用。
【方解】鹿角膠是雄鹿已骨化的鹿角經水煮熬,濃縮制成固體膠。呈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味甘、咸,性溫。能溫補肝腎,益精血,止血。用于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虛弱消瘦,腰酸,腰痛,陽萎,婦女宮寒痛經,崩漏,尿血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鹿角膠入粥食,助元陽,治諸虛”。或配合溫補的羊肉、肉蓯蓉等煮粥,或與人參、阿膠之類同用,作羹湯等。一日5-10克,溶化用。
【來源】《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