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冷,栗子卻慢慢火起來了,到處都可以看到栗子的身影,一會是被人們捧在手心的香氣撲鼻的糖炒栗子,一會又和雞塊結伴出現在盤子里,或是被制成栗子泥做成糕點。
栗子的營養價值
生逢其時
因品種和產地不同,栗子的成熟時節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份,經采收、處理后就可上市,算是秋冬時節的應季食品,新鮮有營養,口感又佳,所以深受歡迎。
營養豐富
栗子營養豐富,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2、C、鈣、磷、鉀等多種營養素。
栗子中糖類所供給的能量約占85%,和米、面相似,但栗子中脂肪、維生素B2、維生素c及維生素E含量要多于米、面。
到了嚴冬,人體需要更多的營養素來增強御寒能力。
首先需要充足的能量,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的耐受力;此外因寒冷氣候使機體內代謝發生了明顯變化,飲食中需增加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入,維生素B2(核黃素)可防止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栗子含碳水化合物較多,容易消化吸收,供給機體能量,并能幫助脂肪代謝;栗子的維生素B2含量是大米的4倍,栗子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堅果中也是名列前茅。
中醫觀點
栗子味甘性溫,有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的功效。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
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在膳食中應多吃熱性、溫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栗子性溫、有壯腰補腎的功效,在冬天食用,可以補助陽氣,增加御寒能力。
此外,栗子還能養胃健脾,為冬季進補打好基礎,否則那些補品也不能很好的被吸收。如脾胃不好、脾虛消化不良的人,進補后容易發生腹脹、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現象,而胃寒的人,進補后因為消化不了,會發生腹痛。適量食用栗子則能增加食欲,調理腸胃,既有助于脾胃虛寒所致慢性腹瀉患者的恢復,也適合調理老年人由于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氣虛乏力。
不過,栗子雖好,但食用時也需注意。首先要適量,每天10個,多吃難以消化,易傷脾胃。其次,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食用時要適量減少主食的量,因為栗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消化吸收后會引起血糖升高,影響病情。
栗子美味食譜
芝麻栗子粥
芝麻50克,栗子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栗子、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
栗子糊
栗子500克,白糖適量。將栗子去皮殼,晾干磨粉。取適量栗子粉加清水煮熟為糊,調入白糖即可。
栗子燉烏骨雞
鮮栗子10枚,烏骨母雞一只。鮮栗子去殼取栗仁備用,烏骨雞褪毛,去除內臟,洗凈晾干。將烏骨雞、栗子仁同入砂罐中,加清水沒過雞與栗,放一塊生姜入水中,加蓋文火燜2小時。起鍋加少量食鹽,最好不要放味精,即可食用。
栗子燒白菜
生栗子300克,大白菜500克,白糖、濕淀粉、花生油各適量。栗子煮至半熟,撈出,剝去外殼,對半切開;大白菜洗凈,切長條塊;鍋內放入花生油燒熱,下栗子略炸后,撈出瀝油;鍋內留少許底油燒熱,下白菜略炸,放人栗子,加清水、醬油、精鹽、白糖用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燒至熟透,用濕淀粉勾芡,起鍋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