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小詞典:
復發性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發作頻率有一定規律性,每月一次以上屬于頻密,一般2個月或3個月發作一次,存在季節性的發作高峰期。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長在口腔的粘膜上,雖然只有黃豆大小,但疼得人吃不香、睡不好。醫生說這玩意兒有自限性,即使不管他,咬咬牙忍著,過段時間自己就好了。可討厭的是,潰瘍不是長一次就完事兒,經常在嘴里此起彼伏,接二連三,這個好了下一個緊接著就來了,實在讓人難受。而且,90%以上的口腔潰瘍都是“復發性口腔潰瘍”,很多患者都不得不和口腔潰瘍長期周而復始地糾纏著, 本期左渝陵醫生從中西醫不同角度為大家詳解口腔潰瘍。
民間認為,口腔潰瘍就是“口腔上火”,認為是上火讓嘴里長“瘡”的。左醫生告訴我們,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并不是單純的病菌感所導致,也不是一個“上火”就能一言概之的,所以,有經驗的人會發現:直接對潰瘍面使用抗生素類消炎藥或服用去火的中藥,非但效果不理想,往往還會適得其反。
借力古醫方
翻閱中醫古籍,其實對付“口腔潰瘍”的方法早有記載。中醫將口腔潰瘍的病因歸納為外感燥火、陰虛火旺、飲食不節、情志過極、素體陰虧、勞倦內傷、寒濕內盛等幾種,不只“上火”一個原因。比如陰虛就是“虛”造成的口瘡,如果一味清火,口腔潰瘍不僅好不了,還會損傷身體的正氣,這口瘡更是纏綿難愈。所以,這口腔潰瘍還得按著老祖宗的法子,辨“證”對付!
#61548;外感六淫
中醫認為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都可能成為導致人體生病的邪氣。如果是燥、火這兩個邪氣邪惹事兒的話,就是正宗的“上火”。
由于火、燥這兩個邪氣干澀且容易損傷人體的津液,有“炎上”的特性,受邪之后人體上部更容易生病,侵犯口腔就發生了“瘡”,形成了口腔潰瘍。這是眾多治病因素中最主要的,所以老百姓的經驗自有道理。對付這種類型的口腔潰瘍,就需要清火。比如用鮮竹葉40克、石膏50克、米100克、砂糖煮粥食用。
#61548;陰虛火旺
有一類人是本來體內陰液就不足的。陰液的不足會導致陽的相對亢盛,就形成了“虛火”。虛火同樣會循著人體的經絡上行,灼傷口舌,就導致了口舌生瘡。這類型的口腔潰瘍不能清火,要滋陰降火,把體內的水補起來,火就滅了,盲目清火會越弄越糟糕。
口腔潰瘍發病時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現象,多屬于以上兩種有“火”的類型。因此應注意排便通暢。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還要多飲水,至少每天要飲1000毫升水,這樣可以清理腸胃,防治便秘,有利于口腔潰瘍的恢復。
#61548;飲食不節
喜歡吃辛辣、油膩食物,以及偏食的人很容易發生“火熱內生”的情況,這種內部生出的火循著經脈上攻口舌,就發生口瘡了。這種火還會耗傷心肺腎的陰液,使人虛火上升,口腔潰瘍因此周而復始的發。這類型人有個比吃藥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改善飲食習慣。
現代醫學認為,口腔潰瘍主要由于維生素B2的缺乏,所以不能偏食,要多吃黃色和深綠色的果蔬,至少每天要食用500克蔬菜和水果,以補充缺乏的維生素。此外還應通過飲食牛奶、雞蛋、小麥胚芽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A、鋅等。
#61548;情志過極
這類人平時思慮過度,經常覺得心煩睡不好覺。中醫認為情緒郁結久了就會化火,這個火也會循著人體的經脈上行,熏灼口舌,口瘡就發生了。這類火一般是心火、小腸火和肝火。雖然也是火,但是這類人除了清火更需要調節自身情緒,保持舒暢的心情,輔以一些疏肝瀉火的湯藥。
#61548;勞倦內傷
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也會“引來”口腔潰瘍,這類型的口瘡根本原因在脾。脾氣的虛損導致體內的水濕不能被運化。這些困在體內的濕就容易侵犯口舌。濕在體內憋久了也會化熱,中醫稱為“郁久化熱”,濕熱上蒸,也會發生口瘡。可以用四君子湯(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進行調理。
現代醫學也發現,很多患有口腔潰瘍的人都是在過度勞累后發病或加重的,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口腔潰瘍可以說是一種因生活狀態不佳導致的“文明病”,因此要適當減壓,放松精神,避免過勞保證充足睡眠很重要。
#61548;脾腎陽虛
這個類型的口瘡和“上火”絲毫無光,脾腎陽虛使得寒濕充斥體內,血脈瘀滯,影響到口腔導致口瘡的發生。這類“虛”導致的口腔潰瘍就是身體變弱的信號,告訴你加強運動,改善體質已經迫在眉睫了。
管用的偏方
其實,民間發明有不少偏方,治療口腔潰瘍,比廣告中嗷嗷叫好的藥物都管用,而且取材食物,安全性高,不妨一試:
蜜汁含漱法:
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淡、止痛、促進細胞再生。
木耳療法:
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湯吃木耳,每日1~2次。
核桃療法:
取核桃殼10個左右,用水煎湯口服,一日3次,連續3天
白菜根療法:
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棗10個,水煎服,每日1~2次
姜水代茶漱口法:
口腔潰瘍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3次,一般6~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