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爍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死線》里的四道風,一個外表狂放、仗義執言、內心如火、個性不羈的漢子,在采訪楊爍之前我一直在拿他跟四道風作對比。
《生死線》之后很多人開始關注楊爍,但是他卻一直未有新作品播出,也甚少做宣傳。他應該是個很有主見,作風低調的人吧?懷揣這種想法我見到了采訪對象楊爍。眼前的楊爍比電視上看起來清瘦,剛拍完徽商題材的電視劇《徽駱駝》,頭戴禮貌,身著一身休閑裝,很潮的扮相。“我今天本來穿的像秋衣秋褲一樣的,經紀人看見我說,你能不能弄得再農民一點,我就上地下商場買了一件T恤,把背心套在外面。”
楊爍隨意的性格很親切,很舒服。
扔掉“壞脾氣”
15歲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楊爍跟爸爸鬧不和,爺倆互看不順眼。楊爍的媽媽就在北京新思路模特公司給楊爍報了名,楊爍只身來到北京,參加了兩個月的培訓做起了模特。
盡管才15歲可是楊爍身高已經長到182cm,一天老總對楊爍說:“你太小了,回去踏踏實實上學,十年之后回來找我肯定沒問題。”就這樣楊爍離開了新思路,但是沒有作為就回去太對不起家人了。楊爍就開始到處找活,每年有兩次服裝周,就這兩次服裝周可能還找不到活。后來他得到一個在央視動畫部學畫畫的機會,邊學畫畫邊拿工資,畫好的一張3塊錢,生活就變得特別有問題。
危難之時楊爍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長安大戲院的因緣際會,使楊爍碰到了他的第一個經紀人戴嬈。“她對我就像親弟弟一樣,問我想不想往這個圈里發展。我那時候沒有太多想法,覺得自己不行。”倒是朋友一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話刺激了楊爍倔強的神經。沒讀過高中的楊爍聽著又是金又是玉的,應該是好話,“回家一查字典,氣死了。就因為這句話我就一定要干出點什么來。既然你覺得我不行,我就一定讓你看看我行不行。”一句話刺激了性格倔強的楊爍,他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
戴嬈每個月給楊爍1000塊錢生活費,又請老師給他做輔導,每天按照規定學習十個小時,健身兩個小時。楊爍兩年后終于上了中戲,在中戲求學期間戴嬈一直像親姐姐一樣給予楊爍經濟上的支援。令楊爍感念至今。
剛開始拍戲的時候楊爍還會頂嘴,也因此吃到不少苦頭。畢業的時候拍戲也被人換掉,幾經周折拿到一個角色,拍了不到三個鏡頭被人換掉了。“那個時候身體不累,累的是心,就覺得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每天從睜開眼睛可能連說夢話都在抱怨。”
楊爍曾經是一個特別愛走極端的人,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讓楊爍愈加自卑,沒有勇氣跟別人說話,甚至連看別人的勇氣都沒有。導致一段時間有輕生的念頭,不吃東西不睡覺,以前從來不喝酒從那時候開始酗酒。
后來楊爍開始看很多書,對比著書自我檢討。“好的心情決定好的心態,好的心態決定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性格,好的性格決定好的命運。現在來看大多數是自己的問題,社會一定會有各種各樣不公平,別人都能好好生存,為什么你要抱怨呢?以一己之力可以去改變這一切嗎?不能。那就讓自己過得好一些,就去調整自己吧。”
《生死線》里的蛻變
楊爍的一個哥哥在《生死線》劇組做日文翻譯,當楊爍從他口中得知《生死線》劇組正在找主角的時候,《生死線》已經開拍了半個月。當時楊爍正好拍一個廣告,蓄著胡子,留著光頭。“能報來回路費嗎?”率性的楊爍對這次試鏡沒報太大希望。到了劇組楊爍看到很多跟他年齡相仿的男孩子,他才突然明白試鏡的不止他一個。不過,有備而來的楊爍臺詞早已爛熟于心。
試了幾個人之后,導演孔笙問楊爍:“你行嗎?”楊爍不以為然地說:“試試吧。”現場有三百多工作人員,三臺機器,再加上群眾演員,差不多一千多人,現場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這陣仗真的把楊爍嚇傻了,但是臨了試戲的那刻他一點壓力都沒有了,非常順暢地演完了一段戲。
“試嘛,不行就走唄。我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知道有一個演員叫楊爍。”
試鏡之后導演和工作人員開會討論,最后選用了楊爍。拿下了四道風這個角色,楊爍就買了一袋子方便面和一袋子礦泉水,呆在房間里專心研讀劇本,三天三夜沒出門。“當我從頭到尾看這個劇本的時候,我簡直跟瘋了一樣,這個角色太好了。”
真正開始演的時候楊爍壓力特別大,不管是廖凡、張譯、李晨還是其他演員,大家都擰成一股繩,一起往前走,這種幸福的力量讓楊爍壓力陡增。“就覺得如果演不好真對不起這個本子,也對不起這個團隊。”
劇中四道風和歐陽山川的對手戲最多,私下里楊爍也從廖凡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每當楊爍走進化妝間,廖凡就沖著楊爍張嘴說詞,楊爍就明白要對臺詞了。“他經常跟我說老四你這個特別好,你這塊能不能這樣演?其實他完全可以以一個長輩的身份說你別這樣演,而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我怎么樣去塑造一個角色。一定要先去做好人,才能演好戲。廖凡恰恰就是這樣的人。”
與廖凡在一起對戲讓楊爍受益匪淺,172天的拍攝讓楊爍完成了一個里程碑似的轉變。
在表演中享樂
一天晚上楊爍、廖凡和張譯跳著看完了《生死線》剪輯的片子,所有人都走了,楊爍一個人走在路上不禁落淚。
他就給張譯打了個電話,“我說張譯我現在心里特別難受。”“怎么了老四?”電話那邊的張譯問。“我覺得我沒演好,我太對不起你們了。”“回去睡覺,掛了。”張譯一句聽似無情的回應將情緒激動的楊爍揶了回去,楊爍是不能看自己演戲的人,一看自信心就銳減,張譯很了解。
拍攝《生死線》的過程好像大家在一起玩一個游戲,沒楊爍的戲的時候他就躲在監視器后面看別人怎么演戲。“我是踩著別人的肩膀前進的。”楊爍說自己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所以仔細看在四道風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
《生死線》播得正火,對于一個新人來說是趁熱打鐵、乘勝追擊的好時機,可是楊爍卻在《生死線》后半年沒接戲。“一直沒走出來,我經常把劇本拿出來一遍一遍翻,還會延續以前的習慣給自己一個嘴巴子。”入戲太深的楊爍不是活在四道風的影子里,而是四道風一直活在楊爍心里,他真是太愛這個角色了。
那半年楊爍過著老年人一般的生活,每天拿著茶壺到樓下喝茶看書。 “在那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的四道風是可愛的,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人你是不是得煩死他?”這是飾演六品的演員劉天佐曾經對楊爍講過的一句話,所以楊爍覺得四道風還是不要活在現實中的好。
楊爍每天邊刷牙邊對著鏡子練眼神,生活中他也不忘學習表演。“如果我跟男一號的戲只差100場,我沒有任何問題,我能搶回來。”楊爍自信滿滿地說。演戲的過程對于楊爍來說是一種原始狀態的回歸,演員演戲更多時候也是在調動自己的記憶,把文字立體化,就像小孩玩過家家。
“我現在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玩了,而且特享受。”這是楊爍今年最大的感悟。
“在片場,我在笑的時候看到他們也在笑我就特別開心,我在哭的時候看到他們也在哭,我就笑他們傻。”楊爍憨憨地笑著說。在楊爍心中一直有一種責任感,那就是不管十年以后還是二十年以后,每次演戲都能拿出最真的東西來。十年之內做好一個演員,每一部戲都盡心完成,至于最后呈現的結果,自己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