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吃五谷雜糧,沒有不生病的,但只要神智正常,沒有人喜歡生病。像三國時代的司馬懿,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官兵(注:時有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之稱,大戰前官兵集體裝病,以致指揮官暴怒坐鎮醫務室),偶爾裝裝病是可以的,可要說喜歡,估計打死也不會承認。
正因為發自內心的排斥,當疾病來襲,就可能轉化為自負、憂懼、輕視等負面心態,成為許多人跨不過的坎兒。
自負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為人所熟知。扁鵲前后4次見蔡桓公為他治病,蔡桓公的病本來很輕,最初“在腠理” (皮膚表面的紋理),用“湯慰” (用布包熱藥敷患處)就可以治療,然而蔡桓公堅持說“寡人無疾”,隨后病很快發展到“在肌膚”、“在腸胃”乃至“在骨髓”,最后連扁鵲這樣的絕世神醫都束手無策,望而逃走。
通過蔡桓公的話來分析其心理狀況,會發現很有意思。一句“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以及一句“寡人無疾”,點出了他忌病諱醫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負或者說好面子。“醫之好治不病”,并不是如通常人們理解的那樣,蔡桓公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生了病(沒有病而多次請扁鵲來看,明顯不合常理);“寡人無疾”的含義其實是“寡人當無疾”:我蔡桓公這么身份貴重、身體健碩的人,怎么可能生病呢?潛臺詞是,即使有,你扁鵲也應該說沒有啊。
上面的故事看起來更像是個寓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從不缺乏蔡桓公這樣的人。自以為身體好,資本足,大病小病慢性病,諸邪辟易,結果卻往往使健康惡化。
小孫是某高校小有名氣的運動明星,國家一級運動員。在體檢時醫生告誡說有輕微的跟腱炎癥狀,如不注意停戰修養,將可能影響到整個運動生涯。小孫以自己身體一向很棒,腳部沒有任何不適為由,并不以為然。結果在一次城際運動會上跟腱嚴重拉傷,遺憾地告別了心愛的跑道。
得知領導準備在自己和某同事之中提拔一人擔任某職位后,在某金融公司上班的小王更是卯足了勁地工作。由于連續過于勞累,在寄來的體檢通知書中,多項健康指標已顯示預警,醫生建議他復查并調整休息。小王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有揮霍的本錢,直接把通知書撇在了一邊。在宣布結果的會議上,小王由于精神過度緊張而當場暈倒,與職位失之交臂。
憂懼
“沒什么不能沒錢,有什么不能有病?!碑斍?,過高的醫療費用讓許多人望而生畏,直言生不起病?;疾『筮^度憂懼,不能以主動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不但無助于治療,且常常加重了病情。另有部分人也許并不缺錢,卻莫名其妙地怕,或者說為了怕而怕,結果嚇到了自己,沒有病也變成了病。
這以年輕人和老年人較為常見,往往對疾病十分敏感,尤其害怕患上難纏的慢性病,以及談虎色變的癌癥、心臟病之類的大病。一聽到“病”字,甚至聽到與疾病稍稍沾邊的逆耳之詞就坐不住了。于是便寢食不安,胡思亂想,產生幻覺,甚至還為自己勾畫出一幅幅可怕的后果圖。一旦陷進這些自我猜測中,就會夸大病痛,任何醫囑和勸告都聽不進去。
在某金融機構工作的小李,只因母親是得胃癌去世的,他就買來好幾本有關胃病的書讀。這樣一來,嘴里吐幾口酸水也懷疑是胃癌的前兆,胃部稍有不適就斷定是胃癌發作,單位醫生給他開了幾片胃舒平,他說人家是“拿職工生命開玩笑”。既擔心失業,又為可能的高額醫療費用發愁,整天悶悶不樂,憂慮不斷。后來到大醫院做檢查,胃病沒檢查出來,卻被告知可能患有中度的抑郁癥。
張大媽偶感不適,去醫院查出在脖子的左側有一腫塊,彩超顯示是一液性占住,具體是什么暫無定論。可就這樣,張大媽已經明顯地顯出緊張與不安,飯都吃不下,水也喝不下,居然發起低燒打了點滴,不到一個星期,張大媽明顯蒼老了。
輕視
這類人與上面的自負類型較為相似,不同的是,他們能坦然接受患病的現實,卻不認為自己的病有多么嚴重?;蚪杩诠ぷ鞣泵?,拖過這段時間再說;或因為手頭拮據,等攢夠了錢再說;或認為患的是小病,不治慢慢會好。這種錯誤認識,致使常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小病轉化為大病,大病病情加重。
初中起小齊就經常鼻子流血,他自己歸因于青春期火旺。一直到了大學畢業,還依然經常鼻出血,且鼻涕帶血。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患病了,但沒往太多的地方去想,剛畢業又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去看醫生。直到體檢時發現喉部明顯異狀,進一步復查確診為鼻咽癌中期。這對小齊無疑是個晴天霹靂。好在治療及時得力,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不過也幾乎花光了上班幾年來的儲蓄,對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醫生指出,許多慢性病在早期都會有預警信號,如果一種“小毛病”長期頻繁出現,如局部出血、牙疼、盜汗、干咳、腹脹、耳鳴等,均應及早引起重視。
過敏
總有一些病讓我們有難言之隱,于是不少人對疾病諱之莫深,談之色變,以致耽誤了治療,留下終身遺憾。
武先生聽說自己患的是慢性前列腺炎,忽然感覺沒臉見人了,比得7癌癥還厲害。總擔心別人得知自己的病情,感覺周圍人的目光都有些異樣。從此以后,很少主動往人堆里面湊,聽到“病”這個字眼就陷入緊張、焦慮和憂郁狀態,嚴重地影響身心健康,也給家庭生活及工作帶來陰影。實際上,專家指出,前列腺炎只是一個普通的疾病,積極治療并不很難,不是什么太過難為情的病。
幻醉
電影《2012》不少人都看過,片尾主角坦然走向災難的場景是不是很帥?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有年輕人在意外得知患病之后竟然想到了這個場景,并想像自己就是電影中的主角。因為年輕,有幻想,有自負,有恐懼,有不甘,但卻不能坦然面對,積極治療。拿自己的健康去做幻想和自我麻醉,這種心態顯然是不成熟的。請謹記,健康關乎自己的一生,沒有東西比它更重要。
小月今年大學畢業,很幸運地在一家機構找到了工作。但入職體檢的一紙報告書,讓涉世未深的小月茫然失去了主張。一項重要指標嚴重超標,醫生建議她去復查。小月非常擔心失去這份難得的工作,聽有人的建議,她找了個同學替自己復查。小月從此陷入7莫名的惶恐和興奮之中,病情如果確認將可能很嚴重,她不敢去醫院確認,因為既沒有足夠的錢,又擔心被工作單位得知。但是令人非常不解的是,利用工作前的最后一個暑假,她興致勃勃選擇7西藏七日游,并報名考取了駕照。用她的話說,要在“能把握住的日子里看起來很帥”。
以上種種,都是人們面對疾病時負面心態的典型表現,其中前3種更為常見,幾乎普遍存在我們生活當中。有關專家指出,既然疾病無可避免,保持良好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自負的人,要自愛珍重;憂懼的人,要勇敢開朗;輕視的人,要警醒重視。沒有人會喜歡疾病,但更不應該看著它躲在身后偷笑,就像夕陽下拉長的影子一樣越來越長,最后,被它拉入漫漫黑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