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府,是國際社會一致一公認性的名詞。電子政務,則是中國人自己派生出來的概念,是在技術革命及政府信息他的背景和理念下形成的,這一“本土化”概念帶有強烈的政府(權力)中心意識和技術色彩,因此長期局限于政府內部的政務辦公電子化,而不是電子政府所代表的政府在電子化模式上的政府行為。,兩者的外在差異在于,電子政務所帶來的信息化政府無論其信息化水平如何先進,業務流程如何科學,運轉效率如何強悍,往往是社會無法理解、公民無法體驗,政府是唯一的決策者,而電子政府則代表的是統一的一致性的戰略性行動,社會更好地理解和互動,公民更好地認知和使用,公眾本身一就是制定者和參與者,具有鮮明的公眾形象。
政府重塑;從電子政務到電子政府
如何看待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的本質區別。必須對“政府”本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傳統政府是隨著工業化發展起來的,代表工業文明的政府形態;而電子政府則誕生于一個信息化與網絡時代,是一種信息文明的政府形態。這兩種政府形態的差異性,在于信息化及網絡社會的發展,帶來的是人類文明形態變革。基于網絡技術,使所有行政事務都網絡化,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眾可以查詢到除去國家機密以外的其他所有文件和信息。既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又使政府的行政行為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從政府內部來講,在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各部門之間存在嚴重的條塊分割,信息溝通上存在嚴重不足。在網絡背景下,政府各個部門的協調性大大增強。因此,從傳統政府向現代政府改革轉型,面臨的是重塑政府。
對電子政府建設的國際比較發現:雖然對新技術的敏感、信息通訊技術文化在各國的成功形成都是重要的變量,可是電子政府的整體進步并不必然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政治的發展相對應。政府決策、政治愿望、對國家與民眾的責任心,公民的參與熱情等等,以及政府對電子政府的判斷力都對它的進程產生巨大影響,而對電子政府本質認識的深刻性是這種判斷力的重要內容。
重塑政府的構架借鑒了企業再造的理論與實踐。這些理論被移植到公共行政領域,借助數字化網絡化方法論,產生了“以公民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核心價值觀,以重塑為本質的的電子政府整體框架?!耙磺袡嗔儆谌嗣瘛钡脑瓌t,是我國政治制度的法理基礎,即改革的目標是切實保證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必須從“以政府權力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轉變為“以公民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這一核心價值觀也是人類文明的跨越式進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一些國家在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時提出的“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成為電子政府價值體系的組成部分。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決定著電子政府體系的創新、設計與建設。
政府網站:電子政府平臺最佳選擇
政府門戶網站作為現代政府與互聯網相連接的出口,今天已經越過“門窗”階段,實質上已成為一級政府體現其執政能力的重要平臺。一方面,政府通過電子政務提供的公共管理服務職能,需要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這樣的公眾門戶來提供;另一方面,公眾也能通過這樣一個開放平臺,獲取政府信息,享受政府服務,參與公共事務,評價政府效能。政府門戶網站,已經成為政府運行的績效表。
無論是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平臺提供社會管理和服務,還是建設一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政府本身,都需要建設一個統一的平臺實現政府與社會公眾的對接。目前各類電子政務向政府門戶網站的集成,體現了政府門戶網站已經成為電子政務的核心平臺,其開放性、服務性和公共性,也客觀上彰顯了政府門戶網站作為建設中國電子政府的現實路徑。因此我們認為,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應該是一地電子政府的總前臺;既是公眾辦事的平臺,也是政府辦公的平臺;是承載實體政府電子政務的總集成,是面向社會公眾的一網一站式政府。
從服務途徑上來講,政府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例如辦事窗口、郵遞、電話、傳真及互聯網)提供服務。但如果服務途徑的管理欠缺長遠的發展方向和策略,在傳統的服務途徑之外增設服務選擇,并不會帶來提高效率和減省營運成本等理想的效益。電子途徑通常是最有效率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服務途徑,適當的服務途徑管理策略和提供必需的鼓勵措施,將有助鼓勵公眾轉用電子途徑。而政府門戶網站正是這一種高效的電子服務途徑管理策略。
從功能上講,政府門戶網站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服務為導向的一個總的服務平臺,承載著政府信息公開、公共服務和民主參與的重要功能。它首先改變了公眾和政府信息不對稱,具備權威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其次能為公眾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務,有效降低政府和公眾的辦事成本,再次,也為政府與公眾之間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互動參與渠道,能夠方便公眾更好的參與公眾事務,監督政府運行。
從應用上講,政府門戶網站在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中已經打下了牢固基礎,“政府上網”工程已經使得政府門戶網站成為最為重要的電子政務平臺?!笆晃濉彪娮诱战ㄔO的主要目標中,強調要使“政府門戶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能夠實現在線處理?!币舱菍φT戶網站核心平臺的確認。
因此,需要進一步將政府門戶網站明確為電子政務的核心平臺,基于政府門戶網站建設電子政府。這并不是說內網、專網等平臺不重要,而是因為政府門戶網站及其提供的服務,才是二者的價值依歸。也只有確立政府門戶網站為核心平臺,才能有效破除信息孤島等困境,在電子政務網絡上,建立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提供統一完善的公共服務。
u型模式: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府
我們提出的電子政府U型模型體系,是基于政府門戶網站,將電子政府的四個概念主體:技術、信息、政府與服務,以及四個對象:企業、公民、公務員、政府融合一體,以服務為導向,為公眾提供規范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務為目標,最終實現虛擬政府的一個業務模型。 從一級政府的層面來看,電子政府的U型模型主要表現為,公眾/企業為模型的一端,政府為模型的另一端,兩者之聞通過統一的一站式公共服務供給來連接,電子監察貫穿在統一的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從而實現服務模式零距離、服務效能零延時、服務庫存零監管的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u型體系描述為:基于政府門戶網站建立統一集成的公眾和企業各類訴求采集平臺、經由智能調度平臺調度,由政府各個部門及應用系統辦理,再由政府門戶網站集成的統一信息發布平臺到達公眾和企業,電子監察貫穿整個流程,基礎平臺提供技術支撐。
模型包括采集平臺、調度(處理)平臺。發布平臺、電子監察系統和基礎支撐平臺。其中,采集平臺就是政府及共組成部門通過各種公共采集終端(包括手機、網絡、短倍等),或者經由其他通信平臺到達公眾信息接收終端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和格式規范,從公眾或其他組織機構中收集和獲取與公共服務需求或供給有關的信息;發布平臺就是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將經由部門加工處理后生成的面向社會公眾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務,或者與某個公民或組織機構直接相關的公共信息、服務,通過有效的公共發布終端或者個人信息接收終端發送給社會公眾或者服務相對人,調度(處理)平臺,就是政府機關或者其他政府職能部門將采集到的公共服務需求或供給相關信息,按照職責分工、行政層級和管轄范圍等交由單個或者多個職能部門分別辦理,或者組織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處理,加工生產新的公共信息,電子監察系統,是政府行政監察部門、社會公眾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公眾信息采集、公共服務調度(處理)、公共信息發布等信息處理的過程節點進行監督管理,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實現社會公正公平,基礎支撐平臺,為信息采集、信息發布、公共服務調度(處理)等平臺提供信息化/數據支撐的系列基礎設施。
政府門戶網站按照電子政府U型模型來設計,可以實現“一站采集、一網辦理、一口發布、一路監督”。以某級政府門戶網站為例,如果按照電子政府U型模型框架來設計,政府網站就需要遵循“兩頭在外、內部調度、監督協同、整體支撐”的思路,只有這樣,政府門戶網站的電子政府架構,才可以成為一個優質的公共服務系統,通過門戶網站這個統一的技術平臺,系統對外面向公民與法人統一采集信息和發布信息,對內面向政府機關為公民與法人服務的業務部門,中間環節就是調度和監察等相關部門依靠一個整體服務網絡對節點和過程進行監督。
電子政府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谡T戶網站的U型電子政府模型,則是從現有行政體制和電子政務水平出發,面向新的改府改革趨勢和信息技術革命提出來的一個發展思路,它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總體目標,將政府門戶網站作為電子政府發展的一種基本形式,強調政治意愿和公共服務的有機統一,以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法面向服務對象提供政府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為電子政務的深入推進和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