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豇豆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安徽阜陽毒奶粉事件,讓我們看到了“食品”變成“毒藥”的可怕; 而齊二藥事件、雙黃連事件,又讓我們看到了保障藥品安全的緊迫性。隨著新興的物聯網技術在藥品、食品、危險品、安全生產等監督管理上的應用,“讓安全事故走開”將不再是奢望。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導致全國至少30萬孩子出現泌尿系統異常;更早的2004年安徽阜陽毒奶粉事件,造成171個嬰幼兒成為“大頭娃娃”,13個孩子死亡?!笆称贰弊兂闪恕岸舅帯?,讓人膽寒。
不只是食品,藥品也變得“恐怖”。2009年,3名患者在使用了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后死亡;2005年,齊二藥購入1噸藥用輔料“丙二醇”,實際為“二甘醇”,制成藥物以后導致患者腎功能急性衰竭,4人死亡。安全生產領域更是事故頻發,僅2009年1~9月,全國報告的死于煤礦事故人數就將近2000人。
安全事故猛于虎!如何求解?如果把柴米油鹽、肉禽蛋奶等食品變得可以識別、可以溯源,是否可以讓我們遠離有毒食品的侵害?如果讓煤礦瓦斯、礦坑等都能“說話”和“報警”,我們的礦井是否將不再是礦工的“墳場”?
近日,本報特別組織了一個主題為《物聯網與安全》的研討會,來自中科院、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海思林科、清華同方智能卡產品公司、至德訊通公司的嘉賓暢所欲言,求解物聯網保障安全之道。
公共安全
向物聯網“求救”
2010年第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毒豇豆”。2月22日,武漢市農業局披露,武漢市查出3596公斤海南豇豆含有禁用農藥,并全部銷毀。隨后,武漢、上海、鄭州等11個城市相繼檢測出產于海南的豇豆殘留農藥超標,這些豇豆也被媒體稱為“毒豇豆”。
所幸的是,沒有人因這種便宜又好吃的蔬菜丟了性命,但是我們關注食品安全的神經又不由得緊張起來?;叵肫鸾陙砝习傩盏纳?,實在是讓人膽寒—米是“毒大米”,油是“泔水油”,咸鴨蛋是加了“蘇丹紅”的,奶粉是加了“三聚氰胺”的,魚是致癌的“孔雀石綠”喂出來的,雞是得了“禽流感”的,牛肉是有“瘋牛病”的。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可謂人人自危!
不只是食品,藥品也變得致命,有的藥不是“治病”而是“要命”。近年來,“齊二藥事件”、“魚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雙黃連事件”……接二連三的藥品安全事件不斷觸動公眾脆弱的神經。它們讓無辜者遭受無比的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一系列的藥品安全事件也將如何確保公眾用藥安全的問題置于公眾拷問之下。
安全生產事故則是另一個高危險的炸彈。根據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09年1~9月份全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實施情況》顯示,9個月里,全國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為56267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為45789人,煤礦死亡人數為1888人。安全生產問題依舊嚴峻。
如何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這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面臨的一大難題,而采用恰當的信息技術手段則是監管部門的不二法門。所以我們看到,在食品、藥品、危險品、安全生產等領域,一些采用物聯網技術的初級應用逐漸展開。
2010年3月9日,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宣布,全北京正規渠道銷售的液化氣鋼罐將全部貼上電子物流編碼標簽。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給全市上百萬個罐裝危險品鋼瓶裝上了RFID標簽。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防偽,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給群眾生命安全帶來危害;二是有效監管,實現對危險品的追溯,便于召回。
相關安全監管部門對于物聯網在安全領域的應用也非常重視,因為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人命關天,影響惡劣,造成的損失巨大,而且后患無窮。國家希望從危險品的追蹤、食品的追蹤、藥品的監管等入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重大事故隱患。
“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應用,讓事故少了,信息透明了,監管力度大了,老百姓也會從中受益。所以物聯網相關應用在公共安全領域更容易推進?!痹谘杏憰?,中科院自動化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雋芳認為,物聯網技術在安全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碩也認為,安全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物聯網相關技術在安全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比如,對食品、藥品、危險品的監管和溯源;對煤礦的地下監控;對生態環境、大氣、噪聲進行監控以及對瀕危動物進行跟蹤等。
零星試點漸次展開
回想起從零開始做起的2008年北京奧運食品溯源系統,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北京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協調處趙鑫博士至今記憶猶新。
趙鑫說:“我們最初設想得非常好:所有奧運特供的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奶、蛋等等上萬種食品都要貼上RFID標簽,然后用貼了RFID標簽的車輛統一送到一個RFID的調度中心,之后再配送到奧運村,后廚進行統一識別之后再做菜上桌。也就是把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都監控起來。”
但是,由于項目投資總額只有300萬元,而且時間很短,眾多供應商的信息化程度又良莠不齊,奧運食品溯源系統只是做到了給所有的物流車輛貼上RFID標簽,而供應商食品則選擇了條形碼、二維碼和RFID標簽混用的方式。
究其原因,食品行業信息化水平比較低,只有少部分的食品供應商可以給食品配置RFID標簽,大多數企業既沒資金也沒實力來做一套RFID系統。趙鑫介紹說,當時就有奧運食品供應商既不愿意投資、也不愿意接受這么嚴格的監管而選擇退出。但是一些信息化基礎好,且愿意投資建設相應系統的廠商,則在2009年國慶60周年慶典時,順利入選食品供應商名單,獲得了大訂單。
因為有了奧運食品溯源系統的成功,在重大活動中采用基于RFID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已經成為“規定動作”。記者從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了解到,上海擬在世博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RFID技術,為供世博食品建立起“身份證”,以確保世博期間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即將于11月在廣州舉辦的亞運會也將采用食品溯源系統。
除了重大活動之外,全國各地政府監管部門針對重要食品類型建立食品溯源監管系統的嘗試也開始零星展開。據了解,未來兩年內,江蘇無錫將建設肉類流通信息數據庫,形成本市覆蓋生豬屠宰、肉品批發到零售終端的全過程、可擴展、較為完整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網絡。
在廣東,首批帶有水產品質量追溯標簽的“綠卡牌”無公害水魚在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試點,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廣東是農業部開展水產養殖產品質量全程跟蹤與溯源系統示范應用課題項目的惟一省份,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在農業部課題的基礎上,開展了相應的試點工作,目標是使上市水產品都有“身份證”,出現問題可追蹤溯源。
近年來,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大背景下,國家863計劃和農業部948項目都將RFID技術應用于蔬菜和畜牧業食品生產質量監管作為重要支持項目,推動了我國RFID食品追溯系統的迅速發展。
據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鳳介紹,2007年由交通部下屬企業北京中交國科物流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茅臺酒的防偽追溯系統,就是國家863計劃支持的項目。當茅臺酒罐裝完、在生產線蓋瓶蓋的時候,工作人員就通過一個電子標簽賦予它一個“身份”,最終實現對茅臺酒整個銷售過程在全球范圍內的可追溯。目前五糧液集團、雙溝集團都在實施類似的系統。另外,在中國所經銷的原裝法國葡萄酒產品也將采用RFID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應用。
更多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物聯網項目正在研究和測試中,比如由中科院主持的全國血液追溯管理系統。據曾雋芳介紹,中科院正在測試一個全國的血液追溯系統,從采血開始,每一袋血液都貼上一個RFID標簽,這個惟一標識的RFID標簽將伴隨血液到血庫、中轉、直到醫院和最終患者,并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聯網查詢。
這個全國性的血液追溯系統將帶來很多好處:首先是保證了血液的安全,在源頭上杜絕了“黑血”(一些“血頭”組織賣的血)、“臟血”(身體不健康的人為了賺錢而獻出的血)、“病血”(艾滋病人、肝病患者等捐獻者的血液)進入血庫;其次是實現稀有血型血源、血液庫存調劑調配管理及血液溯源跟蹤管理。比如最近在四川地區一個老婆婆需要輸入極端稀少的被稱為“熊貓血”的RH陰型血液,由于沒有全國血液溯源和管理系統,根本無處尋覓,全靠媒體幫助進行查找;另外還可以實現防偽功能,用戶可以通過發短消息來驗證即將輸入自己身體的血液的來源是否正規、健康和安全。
更有意思的是嬰兒防盜系統,就是在嬰兒身上佩戴可發射出RF射頻信號且對人體無害的智能電子標簽,同時在醫院內需要進行控制的區域安裝信號接收裝置。信號接收裝置可以接收到嬰兒電子標簽所發射出的RF信號,并據此對嬰兒所在位置進行實時監控和追蹤,還可對企圖盜竊嬰兒的行為及時報警提示,防止嬰兒被人從醫院盜走,有效保護嬰兒安全。目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廈門市第一醫院、廣州醫學院附二院VIP分娩中心等十幾所醫院采用了這樣的系統。
缺錢不是惟一障礙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設的北京市藥品溯源系統,開發商就是海思林科公司。該系統有兩個基本的出發點:第一是實現對正規藥品的可追溯;第二是要防止假藥和不合格藥品流入正規的藥品流通渠道。
“目前物聯網相關技術手段完全能夠保證正規產品的流通監管和使用安全,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但是一些沒有操守、造假的企業把自己的藥品摻雜到正規渠道里面來運作,這樣的事情目前還沒有一個太好的解決方案?!痹摴究偨浝硗鯉r說:“如果對于所有事關生命安全的藥品的控制監管只能做到95%、另外有5%還沒有辦法做到追溯的話,其實對整個公共安全的貢獻是有限的。因為很多危害人生命和健康的假藥恰恰是你追溯不到的?!?/p>
藥品監督管理的難處還在于標準的滯后。在藥品監管方面,國家首先要對藥品進行統一編碼,而中國有6萬多家藥品生產企業,藥品品種的規格有上百萬種,還有很多進口藥品,對這么多藥品分別制定一個惟一標識碼,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這的確是一個方向。
2001年,國家藥監局就開始組織做全國藥品的統一編碼工作,直到2008年才頒布了一個統一的編碼方案,卻至今還沒有執行?!皢螁谓y一藥品編碼就花了10年的時間,可見這項工作推動之難!”王巖感慨地說。
如果不能建立全國統一標準的監管系統,效果是不明顯的。比如說藥品追溯系統,北京有北京的追溯系統,河北有河北的追溯系統,各有各的標準,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導致賣到北京的藥我們可以追溯到,但是賣到河北就沒有辦法追溯到。顯然,這個系統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目前,物聯網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相對還是比較多的,如前文我們所提到的,肉禽蛋奶等基于RFID、二維碼等技術的食品溯源系統,開始在全國各地逐漸建立起來。另外,近年來我國重大活動頻繁,如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等,也都開始把食品溯源系統的應用作為一種“規定動作”。但是,隨著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多,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
趙鑫表示,首先是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在一些重大活動比如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可以專門為奧運會制定一個標準,要求所有供應商必須遵從。但是普遍推廣就面臨問題,比如說以立法的形式要求所有的食品都必須采用RFID等技術,這在目前是絕對不可能的。
目前,歐盟已經普遍實施了食品追溯制度,這源于2002年歐盟出臺的食品安全白皮書。該法規要求從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歐盟國家銷售的食品必須具備可追溯性,否則不允許上市銷售,不具備可追溯性的食品也禁止進口。為了滿足該法規的要求,歐盟國家紛紛實施了食品追溯制度。但是,我國食品行業門檻太低,信息化程度也很低,所以只能在重大活動中,要求重點企業針對重點品類的食品采用物聯網相關技術來保障食品安全。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資金投入是物聯網在食品安全行業應用的最大障礙。RFID是目前在食品追溯中應用較廣泛的技術,如果要做到每件產品都貼有RFID標簽,總量將是巨大的,勢必要求標簽價格非常低,否則食品企業根本無法承受。
況且,如果要使用RFID技術對食品及其原材料進行“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跟蹤與追溯,不僅需要對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包裝加貼RFID電子標簽,還需要對農場、加工企業、物流企業、零售企業等進行生產線和管理流程改造,加裝RFID標簽發行及數據自動采集設備。由于總體成本較高,所以使用RFID技術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僅在小范圍內試行,距離大規模推廣還有一定距離。
最重要的是,雖然物聯網相關技術在食品、藥品、危險品以及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始了一些應用,但是,物聯網不可能解決公共安全面臨的所有問題,還迫切需要立法、制度等配套條件的支撐。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鳳
做產品可以后出標準,但是做系統一定要提前出標準,否則后面的工作就很亂、很難,特別是一些基礎性的標準,必須是統一的、強制性的。
海思林科總經理王巖
物聯網在安全領域成功落地,第一是戰略方向正確;第二是科研機構做先導;第三是企業做應用、出案例。
中科院自動化所綜合自動化技術工程中心副主任曾雋芳
在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方面,比如架構、安全等問題都是公共性的,應該由政府支持做一些基礎性研究。具體到各行業的編碼標準,也應該從國家層面上制定。
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食品安全協調處趙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物聯網在食品安全行業的應用也可以首先從重點企業、重點品類、重大活動的應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