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那些具有快速成長潛力,海外尋求投資的需求非常大,卻難以跨入海外高門檻融資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說,多倫多證交所是邁入北美市場,加速丑小鴨變天鵝的催化劑。
來自“世界煙花之鄉”湖南瀏陽的瀏陽花炮有限公司,是中國十大煙花產業集團之一。去年6月,瀏陽花炮登陸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國煙花企業。而這家企業在上市的前一年,銷售收入不過881萬加元(約合人民幣5900萬元),這在紐約證交所等地可能還不夠上市資格,或者只能算是IPO市場里的丑小鴨。
開放融合的全球經濟,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國際化競爭中,增加“走出國門”的信心,而過高的門檻,卻將像瀏陽花炮這樣的中國中小企業擋在國際資本市場的門外,因此他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奔赴上市門檻和費用都要更低的加拿大,以縮短成長為天鵝的過程。
多倫多證券交易所集團(TSX Group簡稱多交所),包括已有150年歷史的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和相關的多倫多創業板市場(TSX Venture Exchange)。截至去年年底,共有53家中國企業在多交所上市,總市值為86億加元(1加元約合0.93美元),是2008年市值的兩倍多。很多中國公司借此邁出了踏向北美上市的第一步。
現在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多交所第二大海外上市來源國,以至于擁有和經營多交所主板和創業板的TSX集團,開始考慮在中國設立辦事處。
丑小鴨也能上市
企業在選擇上市地點的時候,會將上市所可能獲得的籌集資本、市場聲譽等方面的收益,與需要支付的上市費用、維持掛牌所需要付出的資源等之間進行權衡。多倫多證交所,這家按照總市值全球排名第八位,就上市公司數量全球排名第二的證交所,對于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在哪里?相對較低的上市門檻和費用首當其沖。
多交所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真正意義上的風險資本股票市場,它并不將公司盈利能力,而是將公司盈利計劃作為上市條件。也就是說,在公司還是空殼的時候,就能以創業資本庫(CPC)的形式先行上市,融資后再去收購項目。所以,對于還處于丑小鴨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說,擬定一個好的計劃就可以搶到先機,先行上市。
上市前一年利潤不足3000萬元的漢維能源,2006年底以CPC模式在加拿大完成上市,在隨后的6個月內,完成三次融資,募集資金超過5億元,其規模已與奔赴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名企毫不遜色。由于其優異的業績,其在2個月后升板到TSX主板,但其仍然擁有企業的絕對控制權。
來自青島的愛德牛業集團公司,2008年年底在多倫多證交所的創業板上市后,先后進行了兩次融資,集資共2300萬美元,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同時,該公司的規模和知名度均獲提升,而且在與加拿大的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及與聯邦農業部打交道等方面也更加便利。愛德牛業認為,加拿大的投資者對中小企業的接受程度更高,上市后所獲得的配套服務也更完善。
有數據顯示,就上市的成本而言,在加拿大比在英國、美國,甚至中國香港的上市成本都低,有的甚至可以少50%費用。而上市后每年的維護費也要比美國等地低很多。另外,由于美加的經濟和證券市場的緊密關系,外國公司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還有利于進入龐大的美國資本市場。
CPC靈活催化
相比之下,加拿大的監管環境也相對寬松,雖然上市公司必須滿足一定要求,但多倫多證交所會根據公司的規模和類型來調整上市要求,給予中小型公司更多的靈活性。創業資本庫(CPC)模式便吸引了許多中小企業,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業成長的步伐。
有統計表明,由多交所創業板升到多交所主板的上市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創業資本庫(CPC)模式融資的公司。
CPC模式最大特點是,通過將風險投資及上市融資模式結合,將雙方利益捆綁運作在三年以上。這樣,無論是上市、融資還是日后適應資本市場,該模式都做了很好的安排。
在具體的CPC模式中,多交所創業板認可的投資人,建立一個小型的只有資金的上市公司,該公司通過并購完成對目標公司的投資,目標公司同時完成了合并及上市;最后,根據TSXV規定及合并協議,合并后原CPC初創人可以在三年后考慮退出投資。這三年,為目標公司的企業主提供充足的時間適應資本市場的規則,降低了許多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變成“股市棄嬰”的可能。
通過CPC模式,4-8個月即能完成上市及融資,由于沒有所謂買殼費用,且相對于其他上市方式操作成本要低,也避免了買殼上市殼資源“不干凈”的風險。而且,融資快速,上市同時可實現私募融資。
特效催生資源性企業
不過,在多倫多上市的高科技企業不像紐約那么多,而更集中于資源型企業。數據顯示,全球55%的礦業公司和51%的能源公司都在多交所上市。而在多交所主板和創業板掛牌上市的53家中國企業,分別來自采礦業、制造業、生命科學、林業、農業、核能和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
這里還設有專門的礦業指數。這也是黑龍江匯豐祥礦業今年決定在多交所上市的原因。“適合我們融資的市場就是最好的市場。”該礦業公司董事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與制造業、科技類公司的要求完全不同,多交所主板及創業板對于礦業能源類企業的要求十分特殊,在盈利狀況或營業紀錄方面基本沒有硬性的規定,除了必要的營運資金要求外,其上市融資關鍵性指標為,勘探或開發權、資源儲量。當然,那里還有很多對礦業公司感興趣的投資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而由中國黃金集團控股41%的“金山礦業”,選擇在多交所上市的最重要的理由是,可以接觸到北美的資本市場。
但是,借助多交所這一具有催化作用的資本市場,是否就能夠在短時間里完成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關鍵還在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和規范的經營。而多交所更像是一個孵化器,一旦企業長成白天鵝,就會到紐約證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