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胸懷一顆愛心,他放棄此前跨國公司副總的職務,毅然決然地進入保險行業;因為揣著一個“讓人人有保險”的夢想,他不畏任何困難,執著地堅持在壽險領域;因為擁有一份深切的社會責任感,他不但傳遞著保險理念,還將繼續參與更多的社會公益事業……
他就是中意人壽深圳分公司業務總監,李良振。
從2002年加入保險行業至今,八年來,這個行業讓他接觸到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兒。而經歷過一次讓他刻骨銘心的理賠后,保險也讓他有了更深的感觸:當風險來臨時,世間又有哪種愛能比保險更能幫助人?
踏入壽險之門
2002年的冬天,深圳。
在福田工業區八卦嶺,身著整齊西裝的兩個陌生人出現在一家印刷廠,他們徑直來到老板的門外,充滿信心地敲響了門。
“請進!”當老板清晰的聲音從室內傳出時,兩人卻都有點猶豫,誰都沒敢進去。此刻,一人被同伴推了進去。他,正是剛參加保險工作的李良振。
這個場景讓他印象深刻:“推我進門的是和我一個培訓班上的同學,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陌拜保險營銷。”
雖然第一次陌生拜訪是被人推進門的,但選擇從事保險工作卻完全是他個人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經受了周圍人們的冷嘲熱諷,甚至被稱作“腦子進水了”。至于原因,這還得從他從事保險工作之前的經歷說起。
1983年3月,李良振成為深圳九龍海關的公務員,工作穩定,收入穩定,擁有了當時乃至當下人人都向往不已的“鐵飯碗”。然而,他并不安于現狀,不久后選擇東渡日本留學。幾年回國,他像很多“海歸”一樣,選擇創業,組建了合資公司;后又獲任國企高管;再受聘于南美跨國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幾經更迭和輾轉,似乎作為跨國企業副總已非常理想時,2002年,他卻又做出了一個眾人驚詫的決定。
“當時我休假了三個月,在這過程中,我也有了個人的很多思考。”他沒有告訴記者他思考的內容,但提到正是在這期間接觸到保險,并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保險公司的氛圍,也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終于在這里,他找到了能夠激發他更多潛能、充分發揮他才能的工作和機遇,加入、留存、堅持,一待就是八年。“我將堅信不移地從事保險工作。”從他的話中,我們也可以預想到的是,他不會再選擇離開。
充分認識保險
從公司老總到保險營銷業務員,李良振的選擇遭到了很多親人、朋友的不解,但是他并沒有絲毫猶豫,仍然風雨無阻地早出晚歸,追逐著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要知梨子滋味,就得自己先嘗一口,然后才有發言權。”因此,他簽出的第一單不是給別人,正是給自己。“既然從事保險行業,自己首先要認識到保險的好處,它是給人保障的,那么就應先給自己保障。”李良振表示,只有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才能理直氣壯地推薦給別人。
與此同時,他在營銷的對象上更是有別于人。一般保險營銷員最初進入行業時,都是從身邊的親戚、朋友做起,之后再逐步擴大范圍。“很多人一開始靠親朋,做完了就完了,沒有了展業的對象,或許就半途而廢了。”李良振認為這樣做是對客戶的不負責,也會失去親人、朋友的信任,因此,他選擇了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一邊學習保險知識、了解保險行業、熟悉保險產品,一邊進行陌生拜訪,積攢潛在的客戶群。
隨著客戶的不斷增加,業績的不斷提升,他從保險見習業務員成為正式業務員,再成為見習業務主任、業務主任、業務經理、資深業務經理,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直至2007年6月晉升為深圳分公司業務總監。這也讓他成為中國目前有如此工作經歷和社會閱歷,能從保險外勤工作中的見習業務員成長為業務總監的第一人。
截至目前,李良振的客戶量達到2000名以上,很多客戶都成了他的好朋友。當問及他贏得客戶信任的秘訣時,他爽快地說:“不要說產品如何好,而首先要向客戶傳遞保險的理念,讓他對保險有所認識,然后再根據客戶的需求,向他介紹滿足他需求的產品。”
在他看來,人壽保險是有價的無形商品。不管貧富貴賤,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一樣的,因此它是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也是人人都適合的商品。擁有它,生命價值得以彰顯,家庭會更安穩,社會也會更和諧。
“如果有100個人進餐,只有99個面包,那怎么辦呢?就是讓99個有面包的人拿出一點點分給那個需要面包的人,這就是保險。”正如他所言,保險或正是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愛。
讓他對保險有著更深的感觸和認識,還緣于客戶的一次理賠。
楊先生是廣東省陽西縣人,已有兩個女兒,因為他本人是四代單傳,所以很想要個兒子。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楊太太懷第三胎時,他不幸因意外遇難。所幸的是,此前,他通過李良振購買了一份15萬的意外險。
“起初他買保險時,我勸過他多買點兒,他卻說夠了,還戲稱‘如果我死了,老婆有15萬也夠用了’。沒有想到,一語成讖!”李良振痛苦地回憶道,“當時,楊太太挺著大肚子,領著兩個孩子坐了七個小時的大巴來理賠,拿到理賠款時激動地拉著孩子就給我下跪,被我攔住了。”
在聲聲的感謝中,李良振看著楊太太一家遠去的大巴,內心生出萬般感觸:生命如此脆弱,當一個生命離去時,留給家人的又是多大痛苦與悲傷?當風險來臨時,世間又有哪種愛能比保險更能幫助人?
讓他能夠選擇這個行業,并長期堅持在這個行業的最大理由,或許,也正是這一份沉甸甸的愛。
打造實力團隊
不僅個人表現出色,在團隊打造方面,李良振也有著豐富的經驗。加入中意人壽深圳分公司后,他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創建了一支擁有265人的團隊,培育了27位優秀經理,并創造出團隊單月業績198.3萬的記錄。截至目前,其總監團隊業績位居分公司首位,直轄團隊也是分公司首位。
李良振表示,團隊管理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來自五湖四海,語言、生活、習俗、素養參差不齊,風格各異。作為團隊的主管,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也要有兼收并蓄的包容,還要有承受委屈、挫折的雅量。
在他看來,保險營銷員實際上就是保險代理商,既然是商人,就必須把保險作為事業去經營。因此,他結合團隊的實際,像經營企業一樣建立經營委員會,下設培訓部、增員部、活動部、財務部和秘書部。讓每個人都融入團隊,讓每位伙伴都體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能耐。通過經委會統籌、協調管理,實行明確分工、分級管理、分層負責,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每位伙伴的積極性。
他強調,團隊管理要懂得知人善任: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六分人才,八分使用,十分贊賞。在營銷隊伍中,一流人才是天生的,二流人才是發現的,三流人才是培訓的。企業要生存發展,文化是基石,李良振為團隊確定的使命是:為認識的人提供一套完善的理財方案,讓每個家庭都擁有保障,建立快樂、和諧、富有的生活。
除此之外,他努力創造融洽的團隊氛圍,通過舉行月結慶生、迎新會、室外拓展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遠離親人,南漂來深圳的伙伴融入團隊,從心底里有歸屬感、有榮譽感,真正實現“長中意根,鑄中意魂,聚中意心”!
談及團隊未來的發展,他表示:“我們計劃在三年內實現團隊規模達到600-800人,同時通過軟件硬件的建設,打造團隊的品牌實力。”
參與社會公益
“讓人人有保險,家家有保障是我的夢想。”李良振表示,目前,整個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因此在災難和疾病面前,商業保險是人們抵御風險重要的工具。
他也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社會對保險的認識不夠,人們的保險意識不強,保險從業員的社會地位不高,因此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任重道遠,需要國家更多的支持,社會的理解,更需要有更多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參與,更好更快地推動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他表示:“我計劃出版兩本保險方面的書,介紹保險知識,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悟,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技巧和社會責任感。”
最后,他表示:“今后我會繼續參與更多的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捐助希望小學、母親水窖等愛心工程,將賺了的錢回饋給社會,同時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微弱之力,喚醒行業整體思考,讓更多人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