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文化藝術遇到資本,一場頗有“品位”的戀愛便開始了。2010年的春拍將藝術品“億元時代”推到風口浪尖。越來越多的新富階層轉向了投資藝術品,由于今年股市震蕩、樓市衰微,藝術品投資成為了除股票、房地產之外的第三大投資領域。
自張大千《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首次突破單件價格億元大關后,清代錢維城國畫手卷《雁蕩圖》成交價為1.2992億元,元代王蒙國畫《秋山蕭寺圖》成交價是1.3664億元,而在保利拍賣會上,北宋黃庭堅書法長卷《砥柱銘》總成交價達到了4.368億元,該成交價遠遠超過中國藝術品成交世界紀錄。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金額就已接近2009年全年成交金額,大量的資金正源源不斷地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推動了藝術品價格的上漲。
這邊是書畫拍賣的火爆驚人,那邊瓷器也不甘落寞。
今年春拍中,香港蘇富比上拍的清乾隆釉里紅“穿枝螭龍”圖葫蘆瓶成交價為3803.36萬元人民幣。嘉德公司拍賣的“清乾隆青花紅彩云龍紋賁巴壺”成交價3584萬元。
10月舉行的蘇富比秋季拍賣中,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成交價高達2.5266億港元,成最貴瓷器。另一件熱點拍品——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捶瓶,以1.4億港元高價成交。
不僅明清瓷器受到追捧,民國瓷器也倍受青睞。在拍賣市場上,民國瓷器上漲幅度也較大,高端民國瓷器的成交價多在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之間。難怪在收藏圈流傳著“民國瓷器也快玩不起了”的聲音!
與此同時,郵票也跟風上漲。今年5月份舉辦的中國嘉德春拍郵品專場中,兩整版“庚申猴”分別以99.68萬元人民幣和91.84萬元人民幣成交,而到了香港蘇黎世亞洲的郵票和郵政史秋季拍賣會上,80枚全版的“庚申猴”,竟以115萬港元高價成交。
另外,紙幣市場最近也出現一輪瘋漲,以2元紙幣被炒得最厲害。1980版已從半年前的15元漲到35元,1990版從9元漲到18元,1960年版的“車工幣”,市場普遍報價在700元以上,和面值相比,暴漲350倍。
瘋狂仍在繼續!
在藝術品投資領域,從年初書畫的“一枝獨秀”,一年走來,藝術品拍賣市場可謂“遍地開花”,接連傳出“億浪”高過“億浪”的消息,足見藝術品與資本聯姻后碰撞出的炫麗火花。
隨著國內收藏投資者的追捧,可以肯定是,作為有著五千年文化的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還有著很多值得挖掘的領域。由此,我們不難預測,在明年拍賣會上將會傳出除傳統書畫、瓷器、文物之外的更多藝術品“身價陡升”的消息,未來藝術品投資市場也將呈現“百花齊放”的熱鬧局面。
然而,這也給了投資收藏者更多挖掘市場潛力的機會,更需投資者發現價值的能力。
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收藏大家張伯駒說,收藏需要兩個要件,一是財,二是才。顯而易見,投資藝術品需要大量資金,同時還要有藝術品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因此,在藝術品投資中,需要有眼力、眼光和能力。
作為藝術品投資者,首先就需要在紛雜的藝術世界里,找到其他人不看好的、目前價值被低估藝術品;同時,在收藏之后還要投入研究,提升藝術品的價值。這就需要投資者對歷史、對美術史以及對藝術家都要有深入而獨到又合乎邏輯的見解。
的確,要在藝術品投資市場里獲取利益最大化,就需要投資者不僅要有財力,而更要有才力,去發現并提升藝術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