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累托定律”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蘇爾弗雷多進行廣泛的統計研究后制定的,該定律認為,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里,只能有20%的企業能夠成功。這是個很嚴格的定義,因為不充分競爭的話,百分之百都能夠成功,比方說電信業,就是這樣的。
在對深圳2530家企業做過調查后,結果同樣符合這個定律。深圳的企業在全國來講算是比較優秀的,但在優秀中還有更優秀的。所以,我們說成功也是具有相對性的,有20%的企業能夠獲得成功,那么,就有80%的企業都在成功之外。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企業所在的行業中有100家企業,如果他處于第50名,是不是就是中游企業呢?顯然不是,而是屬于被淘汰的那部分。因為只有20%的企業能夠成功。
優勝劣汰——競爭市場一個必然的游戲規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一旦失敗就會被擠出市場競爭。所以,經濟領域里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利潤黑洞”。
常規發展的“利潤黑洞”
如果用一個外方內圓的圖來表示的話,正方形代表了一個行業內所有的企業,而中間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的圓形,就是“利潤黑洞”,代表了將要淘汰的企業,大約占到了80%的比例。我們看到,大部分的企業都掉進了這個黑洞里面,只有很少部分的企業能夠存活下來。
做到一般并沒有意義,因為只有其中的20%才能成功。要想跳出這個“黑洞”生存下來,甚至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常規發展是不行的,卓越企業必須超常規發展。
為什么常規發展不行?從理論上分析,大家都采取同樣的方式發展,必然出現發展的雷同化。當企業越來越相像的時候,數量會越來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競爭。當產品或服務同質化嚴重時,惡性競爭不可避免。
如果差異化發展,那競爭就不同了。比方說,你賣君子蘭,我賣牡丹花,他賣杜鵑,大家的產品不一樣,競爭就會是良性的。而當整個園子里都是牡丹花的時候,競爭就變成惡性發展。競爭之下低價出售是很多人的選擇,降低利潤,甚至沒有利潤,生存就比較困難。所以,超市的競爭遠比奢侈品的競爭激烈的多,原因就在于此。
惡性競爭的結果不再是單純的優勝劣汰,更有甚者是種群滅亡。遠的不說,就拿去年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來說,當所有企業都提供著幾乎相同的產品時,利潤就會大幅度降低,惡性競爭迫使企業追求更低的生產成本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然而,成本的降低也帶來了品質的下降,甚至愿意鋌而走險,以次充好。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就是這樣,最終差點導致中國牛奶行業的集體崩盤。
企業要想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就必須跳出這種常規的發展之路,走出一條超常規的發展之路。
超常規發展的三度空間
什么叫超常規發展?超常規有三個標志:
時間維度,企業的產品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快的增長。
投資回報率,以最小的投資贏取最大的回報。
長遠發展,從偶然的成就變到必然的成功。
成功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是超常規發展,所以看起來走得很慢,但永遠追不上他。迪斯尼樂園就是這樣,發展的速度雖然很慢,但他的地位卻不易撼動。
我們發現,任何一個領域里,當他成了領軍人物,超越了別人,超常規發展的時候,就不再強求速度了。就像西方的諺語所說的:偉人步履堅定地走在前面,而大眾則一溜小跑。
有了從常規到超常規的標志,那它發展的階段會是怎么樣的?回顧一下企業成長的歷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它們經歷了創新競爭的三度空間。
機會化生存。機會化生存是企業成長的初始階段,是最初級的企業生存模式,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比方說,萬科。王石不是一開始就著手房地產行業的,他最早是做外貿的,主要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儀器產品。后來的一次偶然機會,王石帶著“萬科”來到了深圳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拍賣現場,經過角逐,“萬科”獲勝,王石就這樣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一個偶然的機會卻成就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龍頭老大,這就是機會。
機會化生存的好處是什么?就是有機會進入到無競爭領域。這個時候,不是你比別人強,也不是比別人跑得快,而是沒人競爭。一旦機會不在了,就會有大批的企業死亡。很多的代工企業就是這樣,他們抓住了對外開放的機會,連廠房還不知道在哪呢,只要能拿到一個訂單,就可以生存。
但是,一部分靠機會生存的企業卻活下來了,為什么?因為當有一個機會之后,就算機會不走掉,但別人進來了,就會發生惡性競爭。這個時候,誰跑得最快誰就能生存下來,這叫做速度化生存。
速度化生存。速度化生存模式的企業信奉的是“快魚吃慢魚”的經營哲學。這個速度包括對于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生產的高效率等等。在某些行業,速度及效率確實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蓮花公司在“蓮花1-2-3”研制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名為“爵士樂”的軟件。蓋茨在透徹分析和比較“蓮花1-2-3”的優劣后,決定超越蓮花,盡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電子表格軟件,并給該軟件定名“超越”。在蓋茨與操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超越”比蓮花公司的“爵士樂”提前5個星期問世。這5個星期就決定了“爵士樂”的命運。到1987年,市場報告表明,“超越”以89%比6%的懸殊比分,遠遠超過了“爵士樂”。這就是速度。
在這個技術及需求變化日新月異的年代,能夠比別人先走一步確實能夠占到很多先機。在速度化生存模式下,誰能夠創新,誰能夠推出新產品,誰研發的速度快,誰引進新設備快,誰最快的準確的理解了市場的風向,誰就能贏。
但我們會發現,在速度化生存之后,很多企業做得很累,欲罷不能,騎虎難下。一旦自己的腳步有些遲緩的時候,馬上就會被后面的競爭者超越。但有一部分企業脫穎而出,卻不辛苦,因為他們經營的模式不同。
模式化生存。模式化生存就是依靠獨特的商業模式來獲得企業長久的競爭力。
國美蘇寧賣家電,京東公司同樣也賣家電,但模式不一樣,生存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比起國美、蘇寧兩家大賣場,京東不是賣場開的更大,基金更雄厚,或許質量更好,可能售后服務也不算很好,但是京東卻贏得了家電市場,為什么?因為京東是家網上商城,價格低,性價比高。經營模式的不一樣就能夠贏得市場,這就是后發者的優勢。
如果說速度化生存是創新的話,模式化生存就是創造。與速度化生存模式不同的是,模式化生存并不是說比競爭者做得更好,而是開辟一片沒有競爭者的“藍?!?。這種企業依靠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先入為主,迅速的獲得大部分市場份額。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如果把企業的財富利潤看作地球的話,那么創新競爭的商業模式就是撬起地球的杠桿。機會化離支點最近,速度化次之,最遠端是模式化。那么,按照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哪種創新競爭方式更有力得到財富利潤?毫無疑問,創新競爭的第三度空間最有力,即運用新的商業模式謀求生存優勢最大化。但是,目前只有8%的企業處于這一種生存模式,生存期限也只有15年。怎么改變?將企業差異化競爭戰略具體化,改變企業的發展模式:從競爭熱點走向低競爭空白點。
成功案例啟發企業正確駕馭商船
如何引領企業果斷駛出紅海,快速駛入藍海?企業領導者可以從以下的案例中得到啟發,制定屬于自己的航海圖,成功駕馭商船駛向藍海。
“彩豆坊”開拓新市場
不管什么時候,新事物總能贏得消費者的好奇心理,也因此贏得一定的市場發展空間??梢赃@么說,在競爭市場里,誰能創新誰就有市場占有率。藍海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避開激烈競爭,追求創新的商業戰略。不需要跟競爭對手爭得頭破血流,只需要善于察覺市場的需求,在產品上提高技術和創意。有一家叫“七彩豆腐”的小作坊就蠻有意思。
對于期望致力于小本經營的許多人來說,一般的宣傳是本小利大?!安识狗弧贝虺鲞@樣的口號“萬世偉業,今朝同享,演繹傳奇彩豆神話”,一聽就讓人感覺不簡單。而事實很簡單,就是把“白豆腐”變成“色豆腐”?!安识狗弧笔潜本┪逦洱S飲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品牌,是天然果蔬彩色保健豆腐的運營管理中心?!安识狗弧钡脑E竅歸納為兩個字:創新!
大家都知道,豆腐在我國已經有相當長遠的歷史了。不管是傳統的民間豆腐作坊還是后起的豆腐加工廠,豆腐都以白色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然而,“彩豆坊”專門的研發團隊大膽創新,在豆腐中加入蔬菜水果汁,讓豆腐呈現五顏六色,從視覺上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此外,注重豆腐的口感,從味覺上抓住顧客的消費心理。
產品常新,企業長青。在市場經濟不景氣,許多企業紛紛垮臺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豆腐作坊能夠煥發光彩,靠的就是對傳統產品的突破與創新。所以說,不是非常時期就注定要失敗,非常時期另辟路徑也會大有可為。開拓不了新產品,可以開拓新市場;開拓不了新市場,可以開創新需求。
開創新需求
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明的企業家不僅善于發現潛在需求,更善于開創新需求。眾所周知,溫州的商人非常精明,他們知道:沒有人的地方水草最豐美。所以誰能最早發現市場空白,捷足先登,開創新需求,誰就能夠得先機之利,做獨家生意。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吉列公司對8360萬名30歲以上的婦女進行了市場調查。他們發現,為了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大概6490萬左右的婦女有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的習慣。另外,調查中還發現,這部分婦女除了部分人是使用電動刮胡刀和脫毛劑外,其他的主要還是購買男士刮胡刀進行除毛美化形象。吉列公司對這部分婦女的購買檔次和價位進行了估算,發現里面暗藏千萬美元的商機。于是,吉列公司針對女性的這一習慣,開創市場新需求,推出女性專用的“雛菊刮毛刀”。當這款新產品一打入市場,頓時受到了眾多女性的追捧,吉列也因此獲取了高額的利潤。
市場不斷變化,競爭不斷變化,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在不斷的變化中能夠善于發現潛在的消費需求,并且把握時機創造新需求,就能夠贏得市場。非常時期也是這樣,有遠見的領導者是善于抓住市場空白的領導者。想別人所未想,行別人所未行,主動出擊開發新需求,從而賺取更多的利潤,在寒冬中獨領風騷。
成為行業中遙遙領先的領跑人,是每一個領導者所期望的。那么,當你無法開創新需求的時候,怎么辦?超越競爭對手。
超越競爭對手
2005年,聯想提出了“SPEED”戰略,一年之后,聯想手機的整體市場份額從3%提高到7%。但這個戰略思路更多側重的是與同行的競爭。2006年,企業的戰略思路轉移到了“超越競爭”上來,更集中于關注客戶體驗,將企業從“競爭驅動” 轉型為“客戶驅動”?!俺健背蔀槁撓胧謾C真正成長為中國市場上強大的、優秀的國產品牌,甚至世界性品牌的制勝之道!
成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領先企業,要靠超越競爭對手來獲得,而不是打敗競爭對手。很多時候,企業打敗競爭對手,贏得的只是暫時的領先,而長久的獨占鰲頭贏在超越競爭對手。
其實,企業領導者不管是開拓新市場還是開創新需求,都可以在一定的層面上超越競爭對手,畢竟你手中緊握著新的商機。而商機轉化為效益,還需要進行價值創新。
價值創新
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有較大的價值,消費者才會選擇。所以,價值創新就是要為客戶創造出更大價值。真正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價格上,而是體現在創新中。
在寧波,有一家裝飾公司,創造了許多個“第一”:最早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導入規范化管理;最先提倡“集成化家居”的裝修觀念,推出自己的品牌廚具,進行產業鏈擴張的嘗試;率先推行“工程管理費透明制度”,保障客戶的利益;第一個為裝飾空間進行免費空氣質量監測,實行綠色家裝標準等等。這家裝飾企業的不斷“變臉”,銳意創新,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
家裝業是市場環境極易變化的行業,也是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客戶具有最大的選擇權力,并且他們完全理性地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如果不創新求變,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這家裝飾公司能夠在寧波家裝行業一直雄踞“龍頭老大”地位,原因就在于他們找到了能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東西——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很多時候,為了謀求競爭優勢,企業往往與其對手針鋒相對。然而在目前過度擁擠的產業市場中,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這種硬碰硬的戰略只能令企業陷入血腥的“紅?!??!八{海戰略”就是對這種傳統戰略模式的創新——跳出紅海,開辟獲利性增長的新領域。
你的藍海在哪里?你只要看到了藍海就可以嗎?不是,要從紅海走向藍海。即從競爭于已有的市場空間到開拓無人爭搶的市場空間;從打敗競爭對手到超越競爭對手;從發現已有需求到開創新需求;從在價值與成本之間權衡取舍到打破價值與成本之間的權衡取舍;從差異化或低成本中選擇到實現差異化和低成本的協調。
一個看來無懈可擊的藍海戰略,是否真的能取得預期成果?領導是戰略成功的核心。在今天錯綜復雜的經濟賽場上,等待偶然的機會越來越不可靠,企業不僅要搶先開跑,提高速度,更重要的是要在不違反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找到你可以占優的捷徑,創新你的商業模式,保證你的戰略執行,確保企業在商海沉浮中順利地從紅海走向藍海,更加輕松,更加快捷地獲取商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