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東部的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對從南方來的打工夫婦,他們承包了村里的幾畝魚塘,并簽訂了十年的租賃合同。憑著丈夫在老家多年的養魚經驗,不到三年功夫,他們就成功喂養出十余種錦鯉來,一時間吸引了十里八鄉的魚販子紛至沓來,生意自然是蒸蒸日上。一天,丈夫讓妻子和孩子留守魚塘,自己動身回老家探望二老,并準備把老人家接過來盡享天倫之樂。
丈夫走后不久,老家就傳來噩耗,半夜里突發山洪將老家的祖屋沖毀了,丈夫救起了二老,也救起了鄰居,自己卻被洪水卷走了。無情的山洪奪去了丈夫的性命,也在瞬間毀滅了他們祖祖輩輩生存的家園。妻子只好帶著年幼的孩子回老家尋親。可這一走,魚塘就沒有人照看了,時間長了很有可能就荒廢了。臨行前,妻子望著那幾畝曾給他們帶來富足、快樂的魚塘,黯然神傷地將丈夫留下來的魚飼料和一袋水草草籽投給了魚塘里悠閑暢游的魚兒們,祈禱著它們盡可能地多存活些日子,畢竟那也是一條條生命啊!
三個月后,老家的政府統一重建工程,讓妻子和老人、孩子搬進了新居。生活穩定了,妻子惦記著那幾畝丈夫一手伺弄、經營過的魚塘,便安頓好老人,又帶著孩子,回到了內蒙古那個小村莊。趕往魚塘的小路上,妻子惦念著:那些魚兒們還活著不?怎樣才能讓魚塘重見生機啊……
走近魚塘,妻子忽然發現在她曾投進草籽的魚塘里,竟然有一群可愛的錦鯉正在陽光下的水面嬉戲,它們還活著。妻子激動之余,發現水底原來已經長出了綠油油的一大片水草,在隨風蕩漾起的水波里搖曳著、旋舞著。妻子恍惚間似乎看到了丈夫在對她們母子微笑。妻子看到了丈夫的鼓勵,她帶著孩子又精心飼養起那些錦鯉來,慢慢地她還增加了垂釣、農家院一日游。她相信,生活還會好起來,還會像丈夫伺弄過的錦鯉一樣,生生不息。
南方打工夫婦的養魚故事逐漸流傳開來。從周邊各地趕來的已不再只是魚販子,還有慕名前來的觀光游客。人們走的時候都會買上幾條錦鯉帶回家。也許,那錦鯉象征著活的希望,生命的延續。錦鯉的存活可能是偶然的,打工夫婦對生活的付出和對生命的不舍不棄卻不是偶然。
不放棄任何生存的機會,盡可能地給生活以希望,哪怕只是一袋草籽、一群錦鯉。無論在什么時候,對于生命,我們都要永不言棄,期待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