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需要科學決策。科學決策既是領導方法,
也體現了領導干部的作風和修養。
“拍板”,是領導決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如何拍板大有講究。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斯隆,一次主持高層經理會議討論某項決策時,獲得了全體與會者的一致同意,本可當即拍板的總經理這時卻出人意料地宣布:“現在休會,這個問題延期到我們能聽到不同意見時再開會決策。”與會者有的雖然表現出驚異的神情,但也沒有提出異議。顯然,他們認同了總經理的做法。
“決策失誤往往是最大的失誤”。“拍板”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是一門藝術。在一個決議進入拍板階段時,此前必須經過認真調查、科學論證、群眾評議、初步試驗、反復修正等程序,充分論證決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復雜性。不經過必要程序,跳過必要的環節,沒有不同意見的切磋和爭論就拍板,決策很可能缺乏科學性、嚴密性。
“拍板”是對做一件事情下決心。下決心前要注意的問題很多,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幾點:一是只有一種方案時不能拍板。所謂拍板就是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權衡利弊,然后選擇其一,或綜合成一。如果只有一個方案,就無法選擇,更談不上選優,其片面性和失誤在所難免。二是有非正常因素干擾不能拍板。所謂非正常因素,主要是指個人非正常心理因素、興趣愛好因素、感情和人情因素、外在壓力因素等,將這些因素帶入決策中,很容易使決策出現偏頗,失去科學性。三是整體優化程度不高不拍板。拍板通常是就某單項工作進行決斷,只孤立地看這件事有利是不夠的,還要看其對相關聯的事乃至全局產生什么影響,只有對全局和整體都有利,才是好的決策。四是沒有認清負面效應時不拍板。任何一個事物的出現或做任何一件事情,在形成正面效應的同時也會有負面影響,只是多寡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做這件事情之前要把負面作用看清楚、估計足,盡可能地使之降低到最低程度,實現效益最大化。另外,還有諸如決策的具體實施者不明確不拍板,決策方案不經專家論證不拍板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敢于拍板是有信心、有魄力的表現,但還必須善于拍板。生活中之所以有“表態拍胸脯,決策拍腦門,出事拍屁股”的“三拍”干部,主要是因為拍板前對上述各種情況考慮不夠,甚至根本沒有作調查研究、專家論證、群眾評議、聽取不同意見,就盲目作出決斷。這樣做看似果斷,實是武斷;看似敢干,實是蠻干,失策在所難免。據悉,有些大公司專門聘用給決策機構挑毛病的人,每當高層作出決策,他們就找問題、查漏洞、挑毛病,論證其不可行性。這樣做不是為了否決高層的決策,而是為了查遺補漏,完善決策,減少負面影響。
科學發展需要科學決策。科學決策既是領導方法,也體現了領導干部的作風和修養。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決策比較武斷,腦門一熱,盲目決斷;有的領導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展示自己的個性,體現自己的水平,就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這種現象顯然是與科學決策的要求相悖的。領導干部要做到會拍板、拍好板,必須有謙虛謹慎、求真務實、甘當學生、發揚民主的態度和作風,尤其要注意聽取不同意見,這樣,才能保持頭腦清醒,善察明斷,使決策更加趨于科學合理,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