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介紹:
2008年8月下旬的一天,有位女大學畢業生來到南寧市勞動爭議仲裁院,她手中拿著兩份材料,分別是她與某單位簽訂的《大學生就業意向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女大學畢業生說:“我于今年5月在學校舉辦的雙選會上與某單位簽訂了《大學生就業意向協議書》,今年7月底畢業后到該單位與之簽訂了《勞動合同》,按照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8月20日前到單位報到上班,合同期限為1年。我如期到該單位報到時,單位人事部門說情況有變化,不要我了,叫我另找單位。我與該單位簽訂的《大學生就業意向協議書》已經被我的學校見證,并進行備案,我現在再向學校要空白的《大學生就業意向協議書》很沒面子,我要求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請求該單位繼續履行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接收我到該單位工作。”
處理結果:
2008年8月,女大學畢業生向南寧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遞交了仲裁申請書。8月31日,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發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對女大學畢業生的仲裁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告知其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女大學畢業生7月底畢業后,與該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但沒有實際到單位工作,8月20日到單位報到時,單位反悔了;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三款之規定,雙方屬于還沒有建立勞動關系。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女大學畢業生與某單位發生的爭議雖然從事由上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的事項,但主體資格上因為雙方還沒有建立勞動關系,女大學畢業生還不是該單位的勞動者,所以該爭議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范圍。
專家建議:
1、大學畢業生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盡快到單位工作。有些大學畢業生認為應當最后一次享受暑假,想休息一段時間再工作,就約定晚些時候到單位上班,沒考慮到現在就業形勢嚴峻,自己中意的單位也會有許多人喜歡,單位可能會“另有所愛”,而選擇其他人到單位工作。
2、若已與某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單位反悔后給你造成經濟損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該單位賠償你的經濟損失,但損失要有證據,以免敗訴。
(作者單位:南寧市勞動爭議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