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與其他農村婦女一樣,勤勞、善良、樸實。母親沒有很高的學識,也沒有給我們創造優越的經濟條件,但難能可貴的是她有一種勇敢的精神和對生活不屈不撓的執著,我性格中的堅韌也正是秉承了母親的執著。
聽母親說過,她小時候因為家里沒錢,加上外祖父重男輕女,上完小學的母親便面臨著失學。但倔強的母親并沒有就此認命,剛十二三歲的她竟然跟別人上山砍柴賣、挑石灰賺錢半工半讀上完了初中。雖然最后母親也逃脫不了回到農村的命運,但她的執著,也使她比其他農村婦女多了幾分見識和堅韌。
當母親剛三十出頭時,又因父親早逝而陷入了困境。風華正茂的母親,本可通過改嫁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可當時因為我剛出生不久,母親看到嗷嗷待哺的我,想到她離開之后不知幾個還未成年的兒女命運會是怎樣,于是決定留下,撫養幾個兒女成人。這一決定,是母親的信念,也使母親歷盡了幾十年生活的艱辛,但她從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她瘦小的身軀為我們撐起一片藍天。
那時候還沒有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而是靠掙工分生活,于是母親便拼命干活,多掙工分來填飽我們兄妹幾個的肚子。天還沒亮母親便去搶拔秧苗,怕被別人拔去好的秧苗,影響插田的速度;干活時更是從不肯休息半秒,以完成更多的任務,掙更多的工分。無論是酷熱難當的夏天正午,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夜,母親都沒有好好休息過。中午收工后,別人都休息了,母親還不能休息,而是匆匆喝一碗粥,便到她在荒山野嶺上開墾的自留地上繼續勞作。空曠的田野上,連飛鳥也歇息了,只有母親單薄的身影還在不知疲倦地晃動。晚上,母親還要編織竹器到深夜,我常常是看著母親彎曲的背影,淚眼朦朧地睡去。
改革開放后,生活好過多了,但由于我們兄妹幾個有的還在上大學,有的還在上中學,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照樣壓得母親喘不過氣來。但母親絕不會因為生活的窮困而讓我們輟學在家幫她干活,她對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能讀下去,我就是頓頓喝粥也供你們讀。”因為她深深地知道是因為知識的匱乏,生活才如此困苦。在讀高中時,每次放假,我都會自覺回家幫母親干農活,看著母親猶如機器人一般不停地干活,我很為她擔心,擔心母親會因勞累過度而倒下。
如今,生活好了,母親也老了,我常常跟母親談起往事,問母親那時的生活感受,母親總是淡淡地說道:“有什么辦法?只是不想你們過得像我一樣苦。”我終于明白,只是不想你們過得像我一樣苦,這便是母親與生活不屈不撓斗爭的信念,也是她面對任何艱難困苦都能克服的精神支柱。
(作者單位:貴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