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三落四的姑娘,找了個“管家丈夫”
丁建華1953年出生于上海一個軍人家庭。從讀小學起,丁建華的聲音就特別甜美,普通話也是班里最標準的。兒時。她特別喜歡聽收音機里的評書節目,聽后還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來,讓家人非常驚奇。
高中畢業后,丁建華參了軍,成了海軍某部文工團的一名話劇演員。1974年,丁建華從部隊轉業后,考入上海電影譯制廠擔任配音演員。
因為丁建華在配音方面的天賦,進廠不到三個月,廠里便讓她擔任一部譯制片的女主角配音演員,這讓丁建華非常興奮。她也特別珍惜這次機會,整天揣摩應該如何表現女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
一天中午。丁建華到食堂排隊打飯時,還在琢磨如何為女主人公配音的事情。輪到她打飯了,她往兜里掏飯票時,卻發現飯票不見了。這種事情在丁建華身上經常發生。雖然她是個女孩,生活上卻極為粗心。
正當丁建華為丟失飯票尷尬時,排在她后面一位身材高大、相貌俊朗的小伙子遞來一元錢的飯票,讓她先用著。丁建華如遇救星,感激地連聲說“謝謝”。
第二天。丁建華還飯票時,才知道這個熱心的小伙子叫彭志超,也是從部隊轉業而來,分到廠里做技術工作。相同的經歷拉近了兩個年輕人的距離,時間一長,彭志超喜歡上了性格粗線條、業務卻很精湛的丁建華。
彭志超的家離譯制廠很近,他對媽媽說:“廠里有位女孩離家遠,回家吃飯不方便,廠里的飯又不合口味,炒菜時你多炒一份,我給她帶些。”媽媽當然明白兒子的意圖,每次炒菜時都多炒出一個人的,讓兒子用飯盒帶到廠里,給那個姑娘吃。
彭志超對丁建華不但很體貼,而且心細如發。有一次,他看到丁建華情緒有些低落,就關心地問她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了?丁建華自責地說:“那只我最喜歡的紫檀梳子又不知跑哪里去了,我這人丟三落四的毛病總改不掉!”彭志超勸她不要著急,說我見過你常使用的那把梳子,我幫你想想辦法吧。丁建華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也沒往心里去。
第三天中午,彭志超在食堂見到了丁建華,他悄悄塞給她一樣東西。丁建華接過一看,不禁喜出望外,原來是一把和她丟失的一模一樣的梳子。她高興地問彭志超是在哪里買到的?
彭志超得意地說:“我昨天把南京路的幾家大商場都考察了,才找到了它。”丁建華聽后,心里很感動。眼前這位儒雅英俊的小伙子,總在她煩惱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安慰,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終身伴侶嗎?
這個時候,兩人都沒有向對方表白心跡。由于丁建華在配音方面嶄露頭角,成了明星式的人物。彭志超想向丁建華表白心跡,一是思想有壓力,二是總也鼓不起勇氣。而丁建華身為女孩,也在矜持地等著他開口向自己求愛。
1977年秋,丁建華和彭志超到星光劇場觀看了一部叫《蛇》的影片,從影院出來時,已是晚上9點了。彭志超騎車載著丁建華行駛在靜寂的街道。在一個街道拐角處,彭志超停下了車子,回過頭來。看著路燈下矯美可愛的心儀女孩,他大著膽子說:“小丁,咱倆相處這么長時間了,關系能不能再進一步?”
看著滿臉期待的彭志超,丁建華嬌羞地點點頭,轉而又說:“咱倆的事情還得爸爸媽媽同意才行,到時你見見他們吧!”彭志超鄭重地點點頭。
隨后的一個星期日,在丁建華的一個遠房叔叔家,丁建華的父母見到了彭志超這個“準女婿”。一番交談,老兩口也喜歡上了這位高大俊朗、言辭誠懇的小伙子,“批準”了他們交往的請求。
確定戀愛關系后,丁建華覺得自己喜歡亂花錢,工資總是不夠用,而彭志超做事細致認真,花錢非常節儉,就把自己的工資如數交給了彭志超。后來,她索性連工資也讓彭志超代領了,讓發工資的財務人員非常驚訝。
1978年,丁建華與彭志超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能干的丈夫是她成功背后的“幕后英雄”
婚后,丁建華的事業步入上升期。有一次,她接到一場大型詩歌朗誦會的邀請函。這是她第一次登臺演出,她十分興奮。可當她拉著丈夫到商場挑選演出服時,卻發現價格貴得嚇人,根本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兩人轉來轉去,最后失望而歸。
當天晚上,丁建華失望地進入了夢鄉。等妻子睡熟后,彭志超卻忙活起來了。他翻出家里珍藏的一匹暗紅色的布料,又壘出粉筆和剪刀。裁剪完畢后,他又在縫紉機上忙活起來。這一切,睡夢中的丁建華都不知曉。
第二天早上,丁建華一覺醒來,剛要為晚上的演出發愁,彭志超趕緊拿出他的作品——一件漂亮的演出服。丁建華試過之后,又驚又喜,這件演出服太合體了,而且效果非常好。穿著這件衣服,丁建華當晚的演出大獲成功。
彭志超并沒學過裁縫,怎么會做演出服呢?原來,在電影譯制廠做技術工作的他動手能力特別強,平時,他一個人常買來裁剪方面的書琢磨研究,路過裁縫店時,還經常站上半天,觀察裁縫們如何裁剪。很怏,他對前片、后片、袖口、袖筒等復雜的工序也掌握了。有了這樣的基本功,為妻子做一件漂亮的演出服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而在生活中,彭志超幾乎包攬了一切家務,成為標準的“家庭主男”。那個時候,夫妻二人的月工資加起來不到80元,彭志超竟能每月存20元錢到銀行。
彭志超生活雖然儉樸,但他絕不讓妻子受委屈,每頓飯都是三菜一湯,外加一小碟醬菜。三菜一湯,他從來都是先讓著妻子吃,而醬菜則是他的“專供”。丁建華心疼丈夫,勸他多吃些菜,彭志超總是笑呵呵地說:“我這樣挺好的,你工作忙,壓力大,營養要保證。”丈夫的話感動得丁建華眼睛發潮。
彭志超省錢的另一訣竅就是事事自己動手。有了女兒后,孩子穿的棉鞋、棉襖和斗蓬,都是他自己動手做的。有一次,他在買菜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白鐵鋪的師傅在做簸箕,便站在一邊偷偷觀摩。回到家后,他找來廢棄的鐵皮桶,然后把它們分割,改造成一個個樣式精巧的小簸箕,為了美觀,他還買來亮漆刷得锃亮。
家里用不完這些小簸箕,丁建華就拿去送給左鄰右舍。鄰居喬榛不舍得用它盛垃圾,竟放在桌子上,用來存放瓜子殼、果皮等東西。
丁建華經常要參加活動,需要幾身穿得出門的衣服,在這方面,彭志超從不吝嗇。冬天,丁建華喜歡穿皮衣,有一次,她在外灘的一家商場看上了一件皮衣,可當時家里沒有多余的錢。彭志超讓妻子等幾天,他會想辦法讓她穿上。
幾天后,彭志超果然給妻子把那件衣服買回了家,而且價格比那家商場便宜了近一半。其實,彭志超的訣竅就是“貨比三家”。那幾天,沒事時他就逛商場,而且專逛皮衣專柜,終于找到了和先前那家商場一模一樣的皮衣,而且價位也不高。等工資一發到手,他就第一時間買了過來,滿足了妻子的愿望。
1980年夏,丁建華和彭志超的女兒彭年來到了人世。由于是剖腹產,廠里給了丁建華70天的產假,可她在家里還沒歇到50天,廠里便催她上班了。此后,女兒的撫養都交給了彭志超。
從女兒出生到考上大學,丁建華很少有精力去照顧她,丈夫幾乎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在一家電視臺做節目時,丁建華動情地說:“女兒我只在懷孕及出生后照顧了不到20個月,而丈夫卻為孩子付出了18年。可以這樣說,孩子是我生的,而養大她的卻是我的丈夫!”
1982年春節后,北京電視臺邀請丁建華出任一部外國影片的譯制總監。丁建華赴京城報到后,一忙就是將近一個月。彭志超一人又當爹又當媽,十分辛勞。終于忙完了在北京的工作,丁建華返回上海前,事先沒有打招呼。她推開家門時,女兒躺在童車里一個人玩得很是歡快,丈夫正在陽臺上給女兒曬尿布,陽臺上掛滿了女兒各種各樣的小衣服、尿片,花花綠綠的,望過去非常壯觀。
看到妻子推門進來,彭志超笑著接過她手中的行李,把妻子按到沙發上,說:“你回來了,一路勞累,休息一下吧!”一個月不見,丈夫憔悴了許多,也瘦了許多。丁建華心疼地偎在丈夫懷里,柔聲說:“為了這個家,讓你受累了!”彭志超爽快地說:“中國人講求陰陽平衡,你在外面忙活,我在家里忙活,正好使家里不致于失去平衡,我多干些,就能為你營造一個溫暖的家,讓你全心投入工作!”
聽了丈夫的話,丁建華倍感欣慰。結婚以來,她在事業上取得長足進步,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部又一部經典作品。如果說自己的配音工作是“幕后的前臺”,那丈夫就是“幕后的幕后”,為這個家庭全情付出啊!
不做女強人,最喜歡丈夫喊她“妹妹”
丁建華從事譯制工作多年,在聲音王國里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形象,成為觀眾心目中的“配音女皇”。然而,她在工作中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每完成一部重大作品的譯制,勞累過度的她都要生一場病。
由于工作壓力大,性格又不太外露,有時,丁建華在家里喜歡安靜,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擾她,有時,她又常常莫名地發脾氣,讓家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對于妻子情緒化的原因,彭志超心里非常清楚,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為妻子時時減壓。
2005年3月,丁建華擔任好萊塢懸疑大片《翻譯風波》的譯制導演,并兼任片中女主角的配音。這部影片譯制難度不小,工作中還出了些差錯,弄得丁建華的神經一直繃得緊緊的。
一天晚上,彭志超看到妻子滿臉疲倦地回到家里,坐到沙發里一言不發。他清楚妻子工作上肯定不太順利,就想讓她如何能輕松一下。
忽然,彭志超想到了一句臺詞,這句臺詞是他為一部譯制片中的群眾演員配音的,故事梗概是:片中男主角生病了,一個朋友去看他,并關心地對他說:“喬納森·雷諾絲,你瘦了不少嘛!”為了這句臺詞,彭志超下了不少功夫,最后也沒有派上用場。當時,妻子還為他感到婉惜,彭志超卻笑著說:“沒關系,說不定啥時就派上用場了!”
想到這里,彭志超走上前,撫摸著妻子的肩膀,用標準的普通話,深情地說:“喬納森·雷諾絲,你瘦了不少嘛,一定要保重身體!”那句“一定要保重身體”是他靈機一動,臨時加上去的。
丁建華聽后,愣了一下,繼而哈哈大笑。想不到丈夫所說的派上用場,竟然用到她身上了,不由得笑倒在丈夫懷里。此后,一遇到妻子不開心的時候,彭志超總會拿這句臺詞來逗樂妻子。
丁建華工作中的很多搭檔都是男性,一些風言風語難免會吹進彭志超的耳朵:“你老婆現在是大名人了,她整天和別的男人一起合作,你就不擔心……”對此,彭志超總是淡淡一笑:“我的老婆我心里有數,多謝你的好意!”
當然,丁建華對這些蜚短流長也有所耳聞。有一次,她回到家里,臉色鐵青,憤怒地對丈夫說:“這些人整天正事不干多少,專門胡說八道,真不想干下去了!”
彭志超笑著給妻子沖了杯茶,語氣平靜地說:“咱們老祖宗說得好,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你現在事業干得這樣好,別人肯定會說三道四的,只要你不放在心上,一切都會煙消云散的!”丁建華深情地看了丈夫一眼,緩緩地說:“我擔心你會就此受到影響,這對你不公平!”
彭志超爽朗地笑著說:“老夫老妻了,我還能不相信你,別庸人自擾了!”一句話說得丁建華笑了。
流光容易把人拋。很快,丁建華和丈夫逼近花甲之年,他們的夫妻感情卻像窖藏多年的老酒一樣,歷久而彌香。丁建華只要有機會,就會帶上丈夫一起參加活動。在共同的旅程中,夫妻倆相互攙扶,共同體驗那份美好情感。
2009年五一過后,丁建華夫婦到廣州參加慈善義演。當她看到組委會把丈夫的名字省去,只以“丁建華的愛人”代替時,非常生氣,當即責成導演把這個失誤改過來。彭志超勸妻子不,必太較真,這樣會得罪人家的。
丁建華認真地說:“我要維護的是你在別人面前的尊嚴,他們要懂得尊重別人!”聽了這話,彭志超動情地說:“老婆,當你的丈夫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啊!”
有趣的是,生活中。彭志超對妻子的稱呼就有三個。在外人面前,他喊妻子“小丁”;在自己家人面前,他喊妻子“建華”;而只有他們夫妻二人時,他對妻子的稱呼就變成了溫情脈脈的“妹妹”。
丁建華最喜歡丈夫叫她“妹妹”,這個稱呼在她心里有著獨特的位置。丁建華最反感“女強人”之類的詞匯,她經常對采訪她的記者說:“我不要做什么女強人,我只想做像女人的女人!”在對她包容、呵護備至的丈夫面前,丁建華就是那個柔弱需要呵護的妹妹。
對于父母的恩愛,女兒彭年最有發言權。有一次,彭年陪母親在外面購物時,爸爸打來了電話。彭年發現,媽媽的口吻竟像戀愛中的少女一樣,又是撒嬌,又是發嗲,逗得她掩嘴“吃吃”地笑。丁建華打完電話,瞪了女兒一眼,說:“嘲笑老媽不是,我年齡再大,也是你爸爸的妹妹,80歲我照樣撒嬌!”
如今,女兒彭年已經結婚成家,丁建華和丈夫也將步入花甲之年,這對在婚姻中攜手走過30載的恩愛夫妻還將攙扶著走向金婚、鉆石婚,去創造更多的人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