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本刊上期刊登了吳詠湘將軍遺著《戰斗在湘鄂贛的紅16軍》之后,在軍內外讀者中激起了對湘鄂贛蘇區和紅16軍這支英雄部隊的強烈興趣。吳詠湘將軍1952年率志愿軍21軍入朝輪戰,1955年歸國后即被檢查出患有鼻咽癌。在長達1 5年的治療期間,他以非凡的意志克服病痛,撰寫了一系列親歷的革命斗爭歷史回憶錄,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之外的紅色割據歷史留下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第一次出擊
紅16軍大破粵漢鐵路和攻入湘陰縣城的事情,震撼了國民黨武漢行營的顯要們。使這批顯要們坐臥不安的第二個消息是紅16軍的隊伍在飛速壯大。然而,當時的國民黨當局正在苦心經營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因此只能抽出有限的一點兵力,前來平瀏地區“討伐”紅16軍了。
在此同時,紅16軍的休整也告一段落。部隊匯集于平江西鄉的嘉義嶺,然后直撲平江縣城。平江縣城這時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紅軍不費大勁就打進城里,沒收了官僚、土豪、奸商的糧食和布匹,分一部分給城內和附近四鄉的貧民,余下的派一個營戰士護送,在赤衛隊的協助下,全部搬回了黃金洞。
大軍乘勝北上,經過梅仙、南江橋,越過湖南和湖北的邊界,出乎敵人意外地出現在通城縣的城墻下——這是紅16軍第一次來鄂東南,由于攻入通城,沒收大批糧食和布匹,當天就撤離縣城,折回平江,所以沒有給鄂東南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攻克通城的消息,就像一陣風似地很快傳播了出去。
滿載而歸的紅16軍回到了她的大后方黃金洞。黃金洞地形險要,物產豐富,至于群眾基礎就更不是其他地區能比的。
紅16軍在黃金洞受到群眾熱情歡迎,部隊休整結合練兵,住了一段時期。冬天開始的時候,國民黨已把粵漢鐵路修復,白匪重兵向平瀏地區,自北而南進犯。
為了使蘇區少受破壞,紅16軍決定避開敵人鋒芒,開展廣泛的游擊活動。經過瀏陽東鄉,從張家坊翻越鐵樹關,進入江西省。在江西萬載的白水鎮,痛殲一伙地主武裝,繼續東進。經過茵果橋、陂田、潭埠,這一路上的地主武裝,都早已聞風逃遁,龜縮萬載縣城,堅守城墻,如坐針氈。紅16軍一路所向無敵,繞過萬載城,在去上高城的途中,繳了徐家渡守敵的武器。
徐家渡在上高西50里。它北靠錦江,南依南(昌)袁(州,即今宜春)公路。這條公路在萬載還可以繼續西去,經過慈化、上栗市,穿越湘贛邊界的東峰嶺,而進入湖南地境,可直達瀏陽和長沙。這是湘贛三大走廊中北端一條,也是湘鄂贛邊區境內,湘贛最主要的運輸線。
當時,上(高)銅(鼓)公路還沒有修通。這個徐家渡,正好又卡在上高北去宜豐和銅鼓必經的大路上。因此徐家渡雖是一個小鎮,其位置卻是極其重要的。這里的白匪防守力量是相當強的,但敵人全未料到紅16軍的突然來到。徐家渡的敵人解決后,沒有城墻的上高,就完全暴露在紅16軍面前了。守城的保安團不敢交戰,向南昌方向拔腿就逃。紅16軍不費一槍一彈,進城休息了兩天,基本上解決了部隊的冬衣問題。
第3天一早,部隊又折回徐家渡,渡過錦江北上,第一次來到宜銅地區。在塘埠、同安、天寶和潭山一帶住了幾天。那里的群眾早已知道紅l硝靶喇的喜訊,日夜盼望,如今部隊既到,其熱情款待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紅16軍在這一帶又吸收了一批優秀的新戰士。
紅旗飄揚銅鼓城
在上(高)宜(豐)銅(鼓)公路未修通之前,銅鼓可以算是非常閉塞的山城。這座城的歷史并不悠久,傳說在明朝時候,統治者因為這個地區的捐稅總是收不起來,所以派了一支軍隊,鎮守此地。城東,緊挨著銅鼓河(修水江的上游)有一陡峭山壁,奇峰怪石林立。其中有一塊大石,平地而起,渾圓而頂削平,好像一只大鼓,據說敲打時會發出“咚咚”的聲音,因此被稱為“銅鼓石”。派來鎮壓當地農民的那支部隊,也就稱為“銅鼓營”。銅鼓營長期駐扎,當官們的家眷也遷了過來,做生意的人也隨著多起來,年代久了,就形成一個“銅鼓鎮”,最后有了這個銅鼓城。
這段有據可查的縣史,說明了銅鼓人民是有斗爭的傳統的。到了30年代初期。當得知紅16軍已誕生的消息,銅鼓人民就日夜盼望著紅16軍。
這年陰歷11月下旬的一天,天空飛舞著大雪,紅16軍接到從銅鼓趕來的群眾報告,說城里的敵人,這幾天都到三都去了。請紅16軍不要錯過機會。
銅鼓城由于地位偏僻,交通不便,城里沒有駐白匪的主力部隊,只有一個實力比較厚實的民團,團總名叫鄒楷武,是個當地土豪劣紳捧出來的江湖老兵痞。土豪劣紳們的頭頭,是大惡霸帥健,鄒楷武和帥健還沾—點親,實質上是帥健的一條狗。
帥健原是三都人,他的祖墳和祖宅都在三都。這幾天帥健正在三都不知做什么,為了保衛他的安全,鄒楷武帶了民團也跟著同去三都。 紅16軍首長得知這個消息,決定立即行動,而且設計好一條計策,用最少的代價,消滅掉這股敵人。
7師1團先動身,當地群眾主動擔任向導,他們避開白匪的崗哨,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縣城。部隊住在城里,把土豪劣紳和壞蛋們嚴加管束,不許亂走亂動。再派出許多隨軍赤衛隊,手里拿著梭標和大刀,到城外附近的要道口站崗放哨。在城里的街道上,也看不到紅軍,走來走去都是赤衛隊員(其中一部分是紅軍化裝的)。
果然不出所料,三都的帥健和鄒楷武,派出探子來偵察城里的情況了,這些派來的探子,回到三都報告所見所聞,都說是:“沒有紅軍,都是些拿梭標大刀的!”于是,帥健就認為完全有把握打回來,就命令鄒楷武動手,他自己也跟著一起回來。
三都在城東北,離城約30多里路。敵人早晨出發,中午前就趕到了。敵人沒有碰到多大抵抗,就“攻”進城了。帥健正在得意,突然,城的四周山上,槍聲大作,鄒楷武臉無人色進去報告:“我們中計了,我們給包圍了!”
這股作惡多端的民團,就像甕中之鱉一樣,困在城里,不投降就得給徹底消滅。帥健自知紅軍不會放過他,所以下了死命令,叫鄒楷武要拼到最后一個人、最后一粒子彈。可是闖蕩江湖30年的老兵痞鄒楷武,豈肯把自己老命白白賠送給這個已經注定要完蛋的主人,所謂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因此,他立即憑靠他多年苦練出來的一副見風使舵的手腳,丟下帥健,甩掉部隊,一個人溜之大吉,逃走了。
平時日子燒晚飯的時候,紅16軍再次占領銅鼓縣城。帥健已被打死,民團也被徹底解決。
當天晚上,城里舉行了一個提燈大會,那真是比元宵節還要熱鬧百倍,—直鬧到第二天天亮。天亮了,人們吹滅了手里的燈,但還是不想去睡一覺,于是立即動手建立城區蘇維埃。蘇維埃政府的辦公室,借用了當時城里最寬敞的奎光書院,并選出王沼擔任主席,又成立了兩個蘇維埃鄉:一鄉即城區,二鄉為銅鼓河北地區。
有了自己的政權,就緊跟著就成立赤衛隊、少先隊和婦女會等一系列組織,并著手分土地、燒債券。
紅16軍幫助銅鼓人民樹立起第一面紅旗,同時也吸收了,一部分銅鼓人民的優秀子弟,充實自己的戰斗隊伍。
在銅鼓住了一個多星期,和銅鼓人民依依不舍地分手后,紅16軍繼續北上。經過找橋、堆下,直撲修水城。修水城和銅鼓相仿,也是個偏僻、交通極不方便的山城。城里白匪不多,見紅16軍如此浩大的隊伍開來,白匪連城也不敢守了。紅16軍被修水人民夾道歡迎,迎進城去。
攻打武寧
舊歷十二月初六,紅16軍經過三都(不是銅鼓的三都)和漕溪,東征武寧城。
武寧是修水江上的重要商埠。即使在修水江枯水期間,武寧也可以通船只,同時,陸路也有大道,東通德安、九江,北通湖北陽新、通山,因此市面十分繁榮。武寧守城的是保安第3團,團長吳都駿,縣長劉炳昆,都是“書香門第”出身,自稱有身份、有家業,因此把自己的一條性命,看得高于一切。城里還有個自衛團,是從四面八方收羅的地痞流氓組成。自衛團總葛炳輝,更是個典型的惡棍,自封天不怕地不怕的一條光棍好漢。這人和其頂頭上司吳團長劉縣長正好相反,動不動就嚷嚷道:“X!掉個腦殼算個X120年后又是好漢一條!”此人不怕死,唯恐窮人不多死幾個,他不但把殺人當作兒戲,而且列為自己的嗜好。
一聽到紅軍從漕溪那里打來,武寧城里的頭頭們真是連做夢也沒有夢到的。吳、劉兩位嚇得腳肚子都轉了筋,可惡棍葛炳輝卻高興起來,認為這是他大顯身手的機會。在他印象之中,紅軍就是剛拿起梭標的農民,要槍沒槍,要手腳沒手腳,不能算什么軍隊。
這惡棍領著一批亡命之徒,在城西的一個險要山口茶皮折,企圖阻擊紅16軍,結果是可想而之,他的隊伍被紅軍揍得抱頭亂竄,死的死,傷的傷,剩下的幾個跟著葛炳輝,跑得比兔子還快。這惡棍昔日的威風,這天全給狗吃光了,為了掩飾一下面子,他只好在兩個頂頭上司面前拼命吹噓紅16軍:人數不知有幾萬,武器又是如何如河厲害,等等,他想藉此來說明他的敗北是無可奈何,是人力所難挽回的。
聽葛惡棍這一吹噓,吳、劉兩人根本來不及去考慮辨別,他們自己更加慌成一團,魂不附身。他們簡單地商量一陣,一致認為:大勢所趨,只有先保存實力了。于是,劉縣長一馬當先,領著保安3團,屁股后面緊跟著城里的顯要和財主們,棄城而逃了。
他們剛一出東門,縣政府里一個師爺追了上來,雙手顫抖地捧上一份急電,報告說:“縣長,省府、省府,來的,十萬火急,加急急電!”
劉炳昆忙接過拆開,只見上面16個大字,像針一樣跳進他的眼睛:‘1人在城在。武寧城失,劉、吳拿頭來見!”這無疑是一道催命符。既然為了逃命而棄城,其結果腦殼仍然不保,而且連祖宗家小也得一起遭殃,還不如返回城里死守待援,也許尚有一線生機。
于是,劉、吳領著保安3團乃又回城,意圖關上城門死守。劉、吳兩人,~進縣政府,立即聯名發報,用的也是十萬火急加急電,把目前的危機夸大十倍,拍往九江、南昌和德安,請求立即派來援兵。
紅16軍圍住武寧城,攻打了一天一夜。一方面,守敵死命抵抗,另一方面,當時我軍攻城的技術裝備缺乏,因此未能攻克。初九清晨,敵人派來的援兵,已到了離武寧60里的箬溪鎮,而且敵人飛機已先趕到。紅16軍只得撤回修水。
修水人民,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就作出了相當的貢獻,因此他們對紅16軍的態度是可想而知的熱情。在修水全縣人民的熱情挽留下,紅16軍誕生后的第一個新年,就在修水城里愉快地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