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的“伊朗核專家”
2010年7月15日,自稱被美國特工綁架的“伊朗核專家”沙赫拉姆-阿米里回到德黑蘭,受到家人的含淚歡迎,從而使這起凸顯美國和伊朗之間嚴重不信任的故事達到高潮。
32歲的阿米里,是德黑蘭莫萊克·奧什塔爾大學的核技術專家。2009年6月,篤信伊斯蘭教的阿米里出國赴麥加朝圣期間,在沙特阿拉伯境內失蹤。當時,他的失蹤并未引起外界關注。 半年后,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去年12月公開指稱美國特工“綁架并拘押”了阿米里,為的是獲取有關伊朗核技術發展方面的情報。
今年3月,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報道說,阿米里“并非被綁架”,而是為了配合美國中央情報局了解伊朗核項目而“主動向美國投誠”。隨后,美國和伊朗媒體不斷曝出相互矛盾的新聞,并配有視頻證據。在一段視頻中,阿米里稱自己“被美國特工綁架”。但在美國媒體公布的另一段視頻中,阿木里表示,他是為了進行學術研究而到美國的,“在美國生活學習得很好”。
2010年7月12日晚,消失數月的伊朗核科學家沙赫拉姆-阿米里突然出現在巴基斯坦駐華盛頓使館伊朗代表處,7月14日阿米里啟程返回伊朗。中途在卡塔爾專機期間,阿米里接受了半島電視臺的采訪,他聲稱美國特工審問了他14個月。他們不讓他和家人聯系,但他“從未崩潰”,也沒有透露任何有關伊朗核計劃的秘密信息。阿米里說:“沙特阿拉伯人協助綁架了我”,而他在被扣押在美國時“承受了巨大壓力”。阿里米接著說,美國特工在認為不再需要他后,他被扔在巴基斯坦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伊朗利益代表處。抵達德黑蘭后,阿里來進一步否認自己是一名核專家,而只是一名在“大學里工作的普通研究人員。”
針對阿米里對美國的“可恥綁架行動”發出指控,美國官方隨即作出正式表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7月13日證實,阿米里向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提出庇護,并要求返回伊朗。她否認有關“綁架”的指控;“阿米里自愿來到美國,也可以自由地離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也表示,阿米里確實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也持續與他保持聯絡。在反駁有關“綁架”的指控時,克勞利以問代答;如果真是美方“綁架”了阿米里,他又怎么會出現在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館?!
關于阿里米事件的真相,各方可謂眾說紛紜。據中央情報局透露,為了得到有關伊朗非法核項目的情報,美情報高官此前曾批準向阿米里支付500萬美元的酬勞。中情局確信阿米里主動叛逃美國,但阿米里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要求返回伊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阿米里是雙面間諜。美前情報官員阿特·科勒爾說:“如果不是經過仔細審查,并且確信他是真實叛逃,中央情報局是不會向他支付500萬美元的。”
雖然真相仍在一團迷霧中,但阿米里事件卻是美伊兩國圍繞核問題展開的激烈斗爭的一個折射。無論阿米里的“失而復返”是美伊雙方談判妥協的結果,還是雙方精心策劃的一場“戲”,有一點可以肯定:阿米里事件被美伊雙方賦予了高度的政治象征意義。事件的前后發展,都與雙方圍繞核問題進行的明爭暗斗攪成了一團。
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德國當地時間6月30號,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基督教民主聯盟副主席克里斯蒂安·武爾夫成功當選德國第十任聯邦總統。現年51歲的武爾夫也成為了德國戰后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5月31日,德國原總統克勒因為對德國海外軍事行動的不當言辭而辭職。克勒辭職后,德國議會按憲法規定在30天內選舉新總統。6#13號晚,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她領導的執政聯盟推舉武爾夫作為總統候選人。根據德國法律,總統由專門成立的聯邦大會選舉產生的。聯邦大會由622名聯邦議員以及德國聯邦16個州地方議會選派的622名代表組成。在聯邦大會的首輪或者第二輪投票中,候選人如果獲得絕對多數選票,也就是至少623票,才能夠成功當選;但如果進入第三輪投票,候選人不再需要絕對多數得票,得票最多者即可當選。
在6月30號舉行的聯邦大會上,經過長達9個半小時的三輪投票、協商和等待,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基督教民主聯盟副主席克里斯蒂安·武爾夫最終戰勝了此前民眾呼聲非常高的社會民主黨和綠黨推選的候選人高克以及左翼黨推選的女候選人約希姆森,成功當選德國第十任聯邦總統。
武爾夫1959年6月出生于德國的下薩克森州奧斯納布呂克市,1998年起任基民盟副主席,2003年起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職務。他曾經兩次競選該職位失敗,但沒有放棄,終于在第三次競選中如愿以償。德國媒體稱他俱有鋼鐵一樣的堅韌性格”。武爾夫一直有成為總統的理想。他在克勒去年成功連任后表示,當2013年克勒總統任期結束后,他有興趣參與總統選舉。武爾夫在當選后表示非常高興接受和承認選舉結果,他承諾一定不會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
分析人士認為,武爾夫直到第三輪投票才成功當選德國聯邦總統,這對默克爾政府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打擊。由于默克爾領導的政府在聯邦大會占絕對多數,擁有644張選票,因此這次總統選舉本來應該是毫無懸念的。而在前兩輪投票中,默克爾政府內部卻并沒有做到團結一致。聯盟內部選票的流失,讓本次選舉結果變得撲朔迷離,同時也隱約讓人們看到了默克爾政府內部的不穩定因素。默克爾政府目前因為政府內部的分歧和實行包括削減社會福利、大幅裁減政府公務員和取消稅收優惠等措施在內的緊縮計劃,而倍受各方壓力。所幸的是,作為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的提名候選人,武爾夫的最終當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默克爾的支持率。
德國實行的是議會制和共和制,聯邦總統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并沒有太多實權,其職責多是禮儀性的。因此,武爾夫的當選對于德國政府目前推行的國內外政策不會產生太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