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純難覓,張藝謀給出的理由是:“漂亮的姑娘都不和帥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錢人、老男人。現在的90后長得不行!”話雖糙,但也不無道理,道出了美女愛大款的現實。按這樣的思路,那青樓應該相對要好選得多。但張藝謀又說:“有一個青樓的頭牌,她曾經上過教會學校,會講英文,講英文的青樓女子不好選。”一語又戳穿了低俗的現實。
這或許只是張藝謀的一個詭計,目的是炒熱電影。但他激起的,絕不是偽命題和炒作的嘲笑,相反,這兩個“難找’,倒是撕碎了當今所謂多元化社會的假象,展示的是社會價值體系高度單一化的內在。
看起來,現在這個社會提供給每個人的選擇在增多,但現實告訴我們,增多的僅是通向結果的途徑,而那個結果,正是這個現實高度單一的價值目標——權和錢。譬如,現在美女結婚對象確實多了,有煤老板、地產老板、暴發戶、老男人,但這個背后,反映的都是愛情價值取向只剩下銅臭的現實。而以前的純情、愛慕、柏拉圖,都在所謂多元化下慢慢絕種。
回過頭再來看看老謀子的清純和青樓。有人會說,按上面美女愛金錢的說法,青樓應該很好找。那你就誤解了《金陵十三釵》里表現的青樓。別把那個時候的青樓理解為簡單的風塵女子,那是一群身為“下賤”、人格高尚的剛烈女子。她們或許因不得已的苦衷淪落風塵,但在表面的脂粉和媚笑之下,她們的內心都還留有一點和煙花風月場所格格不入的追求。我愿意相信,正是這樣的追求,讓老謀子發出了難找的感嘆,因為在被權錢浸染的當下,還保留有這種追求的美女太少了。
不管是清純還是青樓,都需要成長的土壤。而在貌似多元化的當下,我們的土壤成分卻相比以往萎縮了,成功的標準被簡單定義于權和錢,于是培養出的都是功利、浮躁、炫富和對物質利益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