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患上了“壞消息綜合征”,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尼爾森發布用戶習慣報告,稱中國網民最喜歡發布負面產品評論,也只有中國網民發表負面評論的意愿超過正面評論。媒體上暴力、兇殺、災難的新聞總能激起更多人的關注興趣;微博和論壇上,往往是那些負面的消息和批判性的評論更能引起轉發和評論。這樣的“壞消息綜合征”似乎正在改變新聞的定義:壞消息才是新聞,無負面不新聞。
為什么會有“壞消息綜合征”?不少人把問題歸咎于“社會的不完美”:因為社會不完美,于是就有了“壞消息綜合征”——這是比“壞消息綜合征”還流行的一種思維,它迎合了大眾憤世嫉俗、不滿現實的憤懣情緒。同時,這種思維也很偷懶,其本身就陷入了“壞消息綜合征”的思維悖論。
其實,說“中國人患上了壞消息綜合征”,只是一種幻覺,一個偽問題——哪里只是中國人偏愛壞消息?哪個國家的人都偏愛壞消息!許多人視美國為“最不壞、最接近完美的社會”,可看看美國的報章,他們報紙上的壞消息和負面新聞,他們的暴力、兇殺、災難比我們多多了。其實,全世界的報章和網絡都如此,每個國家的人對壞消息都比對好消息有更強烈的興趣。
為什么人們會有“壞消息綜合征”呢?因為人性,入骨子中那種與生俱來的自私自利,決定著他們偏愛壞消息。這樣的歸因可能會降低人那高貴的形象,可人性本就沒有那么高尚。人作為生物與生俱來的自私,已經成為共識,那自私為什么導致偏愛外在的壞消息呢?因為壞消息雖然對別人是不利的,對聽到壞消息的人卻是有利的。
其一,通過壞消息來獲得相對的幸福感。聽到“別人的處境比自己更壞”,會比聽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更能獲取一種隱隱的快慰。
其二,壞消息有助于一個人釋放壓力。將不滿都推給外在環境,社會環境這么惡劣,失敗不是我的錯。買不起房、娶不到好媳婦、創業失敗,所有這些壓力都可以通過壞消息來消解。
這種偏愛壞消息的人性,與發現別人缺點的能力高于發現優點的能力、看問題中看到負面因素多于看到正面因素、更喜歡抱怨而不喜歡自責的品性是一致的。也正因為此,人類進化到今天,語庫中用于贊美的詞匯是那樣的貧乏,而用于批判、抱怨、謾罵的詞匯是那樣的豐富。
可以說,“壞消息綜合征”,僅僅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偏好罷了,不是某一個社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