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忙得焦頭爛額?加班、開會、熬夜……每天又急又趕,還有那些沒完沒了的電話。有多少次,你可以從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有多少個夜晚,你可以不用擔心明天的業務報告,安安穩穩地睡個好覺?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每個人活得越來越壓抑,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空間。我們終日被工作日程表束縛,上面記滿了我們每天必須要做的事,它占據了我們生活的中心,而在稍微的放松時,又被電視、電影、電腦游戲、健身場所、娛樂中心所淹沒,這看似忙碌的下面也掩蓋了現代人害怕無聊寂寞的事實,我們幾乎沒有了獨立思考的時間,我們再也不給自己的心靈放假了。
有些人忙碌得近似于一種病態。因為付出太多,一旦上司不賞識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家人不理解自己,有人便會產生怨恨心理,抱怨上司有眼無珠,抱怨同事沒有心肝,抱怨家人不知感恩……這樣的生活一天天重復,兢兢業業的苦干,最終卻碌碌無為;等到年華老去,才會感到自己一生過得并不精彩。
有另一種人看起來并不像前者那樣勤奮,但他們在事業家庭上比前者更成功,他們從來不會把工作帶回家,從不犧牲休息時間處理工作,面對同樣繁瑣的事物,他們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所有事情打點得井井有條,他們不但工作做得好,領導器重、下屬青睞,而且懂得享受生活。前者終有一天會被忙碌拖垮,后者則仍舊悠然自得,迎接著更多成功的喜悅,并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
愛琳·詹姆絲曾經是美國倡導簡單生活的專家。作為一個作家、一個投資人和一個地產投資顧問,在這個領域努力奮斗了十幾年后,有一天,她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呆呆地望著寫滿密密麻麻事宜的日程安排表。突然,她意識到自己對這張令人發瘋的日程表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太復雜了,用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來塞滿自己清醒的每一分鐘,這簡直就是一種瘋狂愚蠢的生活。就在這時,她做出了一個決定:她要開始摒棄那些無謂的忙碌,多給自己的心靈一點時間。
于是,她著手開始列出一個清單,把需要從她的生活中刪除的事情都排列出來。然后,她采取了一系列“大膽的”行動。首先,她取消了所有電話預約。其次,她停止了預訂的雜志,并把堆積在桌子上的所有讀過、沒有讀過的雜志全部清除掉。她注銷了一些信用卡,以減少每個月收到的賬單函件。通過改變日常生活和工作習慣,使得她的房間和庭院的草坪變得更加整潔。她的簡化清單總共包括八十多項內容。
愛琳·詹姆絲說:“我們的生活已經變得太復雜了。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歷史進程中,從來沒有像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擁有如此多的東西。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被誘導著,使得我們誤認為我們能夠擁有一切東西,我們已經使得自己對嘗試新產品都感到厭倦。許多人認為,所有這些東西讓他們沉溺其中并且心煩意亂,因為它們已經使得我們失去了創造力。
因為受習慣的生活方式的影響,你每天有多少活動是不得不勉強去做的?追求舒適的習慣和繁瑣的例行公事是否讓你的日常生活落入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陷阱?其實減少那些程式化的活動,并不會因此減少快樂的機會。
“習慣驅使我們去做所有這些日常瑣事。我們總是擔心如果不去做,就會失去某些東西。其實,也許我們的確會失去什么東西,但是這沒什么不好,我們還是好好地活著。還不僅僅是活著,而是活得更瀟灑了,因為我們再也用不著試圖去做所有的事情,看看那些對人類的藝術領域、音樂領域、科學領域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如畢加索、莫扎特、愛因斯坦,這些人都生活在極為簡單的生活之中。他們全神貫注于自己的主要領域,挖掘內在的創造源泉,因此,獲得了豐富精彩的人生。”
人生負重有時候是因為我們額外地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是有所追求,是積極向上,但是仔細分析之后就會發現,我們陷入了為忙碌而忙碌的怪圈之中。為了不承擔懶惰、消極的惡名,或者為了一些可有可無的消費享受,我們把自己支使得團團轉,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心態。
忙碌的人們,該清醒一下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總有些東西需要放下。摒棄那些多余的東西,不要讓自己迷失方向。貪婪導致人們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本來可用于我們真正希望去做的事情上。
閑暇之余,你不妨拿出一張紙來,列一個表,把自己自制的娛樂方式和娛樂項目列出來。想想野炊或野營,自制個輪船模型,鍛煉一下身體或種點花草,甚至讀書、畫畫、寫文章都挺有趣的。雖然這些娛樂游戲和活動很簡單,但它會讓你感到開心。
偉大的哲學家尼采曾經說:“所有的偉大思想都是在散步中產生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行為就能讓你感到輕松舒適,散步就是其中最好、最簡單、也是最廉價的一種。
適當的時候,你需要舍棄一些無謂的忙碌,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當面對工作的負荷,再也無力應戰的時候,當遇到煩心事,思緒混亂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點獨立的安靜的環境,不妨去公園逛逛,欣賞姹紫嫣紅的美景……這時你會突然發現:天是那么湛藍,云也分外潔白,這個世界真的好美麗,而這時自己也會擁有一份好心情!不妨撐起一把小花傘在雨中漫步,在青石板小巷里欣賞雨中美景,那細雨會把你的壞心情洗的一塵不染……
舍掉一些無謂的忙碌,時常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不但會使你疲憊的神經得到適時的放松,也會點綴調劑你乏味平淡的生活。
據日本專家統計,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工作狂”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國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詞典中,“工作狂”均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其中多數是企業老板、單位領導)還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本企業或本單位帶來了巨大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模范的榜樣,故多數“工作狂”往往被評為“先進典型”,成了“骨干”或“紅人”。
實際情形真是這樣嗎?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屬心理變態,在各單位的低、中級管理人員中尤為常見。“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并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脫”,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還常常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而后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能獲得巨大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聰明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系相對融洽。考核顯示,盡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后者。
高薪是每個人的目標,身在職場,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別人羨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額薪水?但電視劇《劉老根》中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臺詞,說是“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可見高興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