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以記者的觀察,這次會議在丹麥召開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丹麥人在日常吃、住、行中處處透著“綠色理念”,稱得上義務的環(huán)保宣傳員。
水果不用洗就能吃
丹麥的國土面積很小,所以人們格外珍視每一寸種植糧食的土地。在該國,進行過采礦、鑄鋼等生產(chǎn)活動的土地,不消毒是沒資格干別的用的。種菜之前,農(nóng)民會采用高溫、水沖洗或者生物分解的方法,把“臟土”徹底清潔一遍,消除污染隱患。為了防止“掛羊頭賣狗肉”的假冒“綠色食品”混進市場,丹麥人還發(fā)明了一種辨別儀器,能快速檢測出食品中是否殘留有化肥成分。
在丹麥,人們喝的牛奶是從牧場運來15小時之內(nèi)的;蔬菜是從田里摘下不到400分鐘的;水果買回來用手一擦就能入口……說實話,丹麥人的餐桌遠不及中國人的豐富,但吃得放心,是記者在當?shù)馗杏|最深的一點。
家具標有環(huán)保指數(shù)
“丹麥設計”的物品以環(huán)保、實用的風格影響著全世界人的生活,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在當?shù)厝说募揖由钪?。在丹麥買家具,除了看價簽,還有一個標簽是必看的,上面標明了這件家具的環(huán)保指數(shù),它在丹麥像家電的質(zhì)量認證和節(jié)能指數(shù)一樣重要。丹麥的木制家具很少刷油漆,一般使用自然的上蠟工藝,因此少了光鮮亮麗,多了回歸自然的親近感。
有些丹麥人家鋪的地板是用亞麻籽油、松香、米粉、黃麻等天然原料做的環(huán)保產(chǎn)品,據(jù)說從不需要打蠟,打掃時省時省力,將來還能降解再利用。
在日德蘭半島的城區(qū),很多人家的屋頂上搭有木架子,一問才知,原來是給丹頂鶴筑巢孵蛋的地方。在丹麥沒有人養(yǎng)鳥,鳥兒只是遵循著生態(tài)規(guī)律繁衍生長。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們愛鳥護鳥的風尚。
汽車和游艇一樣貴
丹麥是非常富裕的國家,開車代步本是小菜一碟,可政府為了減少汽車出行,將車輛及汽油的價格定得非常高,稅也很重,一部車和一艘游艇的價錢幾乎一樣。
以前只知道荷蘭是歐洲的自行車王國,沒想到在哥本哈根有1/3的上班族騎車,其中包括高官、富豪和名流。連首相也自稱是單車愛好者。
哥本哈根政府提倡民眾騎車,卻在硬件設施上動了真格。他們給自行車設立貫穿全城的專行道,確保每天上午前往市中心的道路不會遇到紅燈。而且自行車道從高度上和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開,一目了然,安全可靠。
如此多的人騎車一要歸功于丹麥人傳統(tǒng)的環(huán)保意識;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做得好,為騎車者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