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問我一個問題:為什么羊出的主意總是成功,灰太狼出的主意總是失敗?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在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每一集的情節都十分類似,不論灰太狼想出什么樣的主意,只要羊村長、喜羊羊動動腦子,灰太狼再好的主意也會被挫敗。
兒子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其實他已經充滿了疑惑,有了質疑。兒子說,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我為一個7歲的孩子能有這樣的覺悟感到驚喜。《喜羊羊和灰太狼》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動畫片,據說是老少皆宜,諧趣橫生。但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難逃“臉譜化”的缺陷,譬如壞蛋總是長得很丑,好人總是長得“陽光燦爛”,正義總是能戰勝邪惡。但事實上,現實世界上并不是這樣的。這種“臉譜化”的故事情節,似乎是幾十年前的一種宣傳“流毒”,總是把敵人描繪成沒有頭腦,沒有力量的“紙老虎”。
因為忙于工作,我家孩子經常一個人在家。于是我經常告誡孩子,陌生人敲門不能開,如果被壞人帶走了,你就再也看不到爸爸媽媽了。兒子說壞人來了,不是很簡單,我踢他、咬他、拿水槍射他,壞人不是逃跑了?
可是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有一位女記者,在杭州某幼兒園做了一個試驗,她拿了一些糖,對園里的一個孩子說:“今天媽媽不來接你了,阿姨來接你,來,這是阿姨送給你的糖。”那個孩子接過了糖,美美地吃了起來,高高興興地跟了女記者走出了幼兒園。女記者進行了多次試驗,沒有一個孩子產生懷疑。
這個試驗讓家長大吃一驚。原來自己的孩子時刻處于危險之中,假如有個壞人想帶走自己的孩子,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壞人不會以“灰太狼”的模樣出現,總是裝扮成“好人”的樣子出現在你的身邊。如果對一個孩子不斷地灌輸壞人就像“灰太狼”的樣子,而且那么愚蠢,那就糟糕了。
我覺得,“壞人愚蠢,好人聰明”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一大敗筆,一部動畫片放了幾十集,灰太狼一口羊肉也沒有吃到,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前些天,我在網上看日本宮崎駿的動畫作品,深深被打動了。宮崎駿的作品充滿了人文主義色彩,而且每本切合現實生活,不要說孩子,即使是成人,看宮崎駿的作品,也會感到精妙,覺得回味無窮。在《龍貓》中,小梅和小月住進了一間舊屋,屋里的一種煤灰蟲,把地板鬧得黑黑的,但鄰家阿婆說,只要有人住進屋,大家開開心心的,煤灰蟲就會溜走了。小梅、小月和爸爸就放聲大笑,煤灰蟲果然悄悄地飛走了。這個故事與樂觀人生有關,如果家長與孩子溝通一下,就會給孩子帶來別樣的感悟。
臉譜化向來是藝術的大敵,因為它逼迫人們退回機械主義的幼稚程度中去,喪失了對現實生活的正常判斷,甚至會拿它來與現實的生活做對照,那就真的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