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成為對EMBA教育最渴求的國家。或許僅憑EMBA教育,很難誕生企業家,但是,這一平臺卻可以幫助一個企業家實現向卓越企業家的轉變。而處在高速增長軌道中的在華企業——尤其是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驅使下,日益產生了迫切汲取新能量的需求。 剖析我們今年的最佳EMBA榜單,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歐商學院等在內的EMBA項目仍穩定在第一梯隊。中外聯合EMBA項目占據前十名中的三個席位,它們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一凱洛格管理學院合作EMBA項目、清華大學一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合作EMBA項目和復旦大學一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EMBA項目。伴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深度地融入全球,跨洲際的EMBA教育的競爭力持續看漲:兼修中西商學院之長,以期鍛造出從容應對跨國并購或跨國經營管理的能力。
然而我們也意識到,在中國這個經濟機體內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發達區域市場,才是最有可能見證本土商業力量蓬勃生長的地方。它們發展道路上的所有困惑與挑戰,都是本土商業正在遭遇的現實命題。由于天然的貼近性,位于這些區域內部的商學院EMBA教育必須把實用性解決切實問題放在首位,以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
這正是今年我們希望推介的亮點。新進入我們視野的EMBA項目——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和廈門大學,都在服務區域市場經濟中顯示出重要的潛力。比如浙江火學就緊密貼近浙商群體。這些人大多是創業者,他們統轄的企業可能在某些細分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甚至已經開始蛻變為國際化的大企業。因此,浙江大學EMBA的重要使命,在于幫助這個特定而有龐大的人群真正解決現實問題——如何從簡單的加工制造轉向擁有自己品牌和渠道的管理者。
此外,我們也看到所謂“第二梯隊”的商學院正在發力。比如中國人民大學EMBA,近幾年每年的報名人數都處于15%至20%的遞增狀態。2008年,人大EMBA率先將世界級管理大師明茨伯格先生的管理教育理念引入中國,并結合中國企業實際,創辦了當時EMBA的創新項目——CMPM(中國實踐管理領袖教育)。兩年后,CMPM初成氣候,人大又提出了SOAR飛翔計劃。如果說上一次創新的基點是“實踐管理”,那么這一次更多地希望融入對未來的思考。其力圖打破單向的企業管理知識傳授模式,而賦予學員反思的能力和前瞻性,借EMBA學習的窗口,從企業的眼前事務中抽離出來,反思企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朝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是全球變化最快的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的Eh4BA教育必須不斷地推新求變。實際上,這也是那些全球領先學院所一直秉持的理念。“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為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的商界準備、供應更好的人才是我們EMBA項目的目的所在。”其新任院長Nitin Nohria對《環球企業家》說。跨過“拿來主義”與“紙上談兵”的摸索期后,貼近和務實將是EMBA走向成熟的標志和大勢所趨。
評選說明
今年是《環球企業家》啟動“中國最佳EMBA”評選的第五個年頭。2006和2007兩個年度,我們專注于“中外合作EMBA十佳”;2008年開始,我刊把“中國最佳EMBA”的評選視野擴大至所有在華EMBA項目,期待能夠最全面地反映EMBA的現實。
盡管我們對候選名單進行了擴充,評選方法卻仍然堅持由企業高管、HR經理以及EMBA學員對所有入選課程進行評價的過程。在過去三個月里,我們面對在華中國跨國公司及本土企業高管和HR經理發放了1000份問卷.并對其中一些調查對象進行當面訪問或電話訪談,盡力使這份榜單具備廣泛真實性和有效性。
與往年偏重國際化背景的結果略有不同,在受訪者選擇.EMBA項目的諸多因素當中,“口碑”和“課程設置符合需要”成為最重要的原因。這也反映出對于EMBA教育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