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盡頭的虧損和更為可怕的用戶流失,已經成為Myspace揮之不去的夢魘。11月3日,新聞集團對從未實現盈利的MySpace發出警告稱,該公司的虧損不可持續,而且有必要在未來幾個季度內進行改進。在Facebook、Twitter和Foursauare們大行其道時,人們深信網絡社會化已經開始影響互聯網上的每個人、每家公司。與此同時,一些曾經引領和代表了社交網絡風潮的玩家正在以各種方式走向沒落。他們更早地預見并開發了這一市場,但卻未能持續地贏得用戶。
Google Wave:
今年8月,谷歌宣布停止對Google Wave的開發,這亦是谷歌在社交網站領域的挫敗。在谷歌最初的設想中,Wave可以集分享文件、整合郵件服務、多人協作、關聯網站、實時動態等強大而全面的功能于一身,而號稱郵件和Facebook“殺手”的名頭也推高了用戶的期待。發布之初,其測試賬號甚至在eBay上拍賣出上干美元的高價。
但正式推出以來,作為社交工具的Google Wave被發現功能繁多過于復雜(谷歌粉絲的措辭是“超前”)。另一方面,后來推出的社交平臺GoogleBuzz直接嵌入Gmail郵箱中,也使Buzz在用戶中的覆蓋很快超過Wave。
MySpace:
10月份,MySpace發布了全新的logo,并著手進行網站的改版。改版后的MySpace將不再是專注朋友間社交和分享的社交網站,而是成為用戶獲取娛樂信息的社交娛樂網站。無論是否能夠走出自己的道路,曾紅極一時的MySpace已經退出了與Facebook的正面爭奪。
2003年上線的MySpace通過用戶口耳相傳的病毒式傳播迅速成長,2005年被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現金收購,曾經是全球最熱門的社交網站,用戶數量達到1.1億以上。但此后其不得不面對后來者Facebook的激烈競爭,2008年Facebook用戶數量追平并迅速超過MySpace,用戶和廣告客戶紛紛轉投其風頭正盛的競爭對手。
Napster:
19歲的大學生尚·范寧最初費時三個月開發的網絡音樂交換軟件的不經意舉動,開辟了通過互聯網交換和分享音樂的新時代。Napster并不將音樂存儲在服務器中,而是提供MP3文件地址、目錄和索引。通過搜索引擎和點對點下載的方式,讓Napster用戶在虛擬社區中從他人硬盤上下載音樂。實現用戶間的音樂分享。
獨特的技術和創新的分享方式Napster的用戶急速增長,一度達到約4000萬,同時也帶來了災難。1999年12月,華納、索尼等五大唱片公司起訴Napster侵犯著作權,令其損失數十億美元版權收入,Napster開始陷入危機。
Frlendster:
盡管你覺得它早已過時,但的確是這家全球第一個大型社交網站掀起了社交網絡的風潮。2002年Friendste上線之后沒有投過一分錢廣告,卻一炮走紅.短短幾個月就發展7400萬注冊用戶,一年之后這個數字翻番達到800萬。
快速增長超出了創始團隊的想象,他們沒來得及為突如其來的成功做好準備。基礎設備欠缺導致了訪問緩慢和不穩定等諸多問題,這讓跟隨者MySpace和Facebook和歐洲市場搶得先機。調整之后的Friendster意外在東南亞地區獲得生機,目前其主要流量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地,但畢竟已經失去社交網絡的重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