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國家,女性地位之高,在離婚時可見一斑。拿夫妻財產分割而言,他們的法律明確認為女人是弱者,在分割財產時應給予充分考慮,原因是婦女在婚后對家庭的貢獻大于男人,她們操持家務、生育子女。因此在財產分割中,更多地照顧婦女的利益。女性不僅離婚的時候可以分一半的家產,而且還可以合法地從前夫那里拿贍養費,不必擔心離婚后衣食沒有著落。
社會進步和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在不斷提升,女性不但可以充分參與社會,也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照顧,即使在家庭里,女性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近些年也在不斷提高女性社會和家庭地位。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禁錮距離現在生活越來越遠。在各國婚姻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在社會中所受到的肯定和尊重。
德國男人離不起婚
德國男人守家敬業的吃苦精神是舉世公認的。他們能干、講究實際,“馬虎”、“隨便”等字眼在他們的生活詞典中很難找到。德國男人對追求的東西往往從一而終,視半途而廢為最大的羞恥。所以,他們十分認真地對待事業和家庭,許多丈夫對太太一往情深,堪稱西方之最。這不僅僅是因為德國男人在性格因素上確實忠誠度較高,更因為在德國,婚外戀會讓男人付出巨大的代價。
曾經,德國離婚率居高不下,使社會相關機構不得不去想辦法減少由于家庭破裂所造成的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德國立法機關采取了一些措施,設法“增加離婚的難度”。在德國打離婚官司的時候,夫妻財產分割明顯偏向作為弱者的妻子,當然妻子主動提出離婚另當別論。一旦男方提出離婚,作為不動產的房子自然是歸妻子,動產(股票、現金等)一分為二。這還不算狠的,最重要的殺手锏是婚后贍養費,除了平均分割財產外,還必須按月付給妻子一定數量的生活費,直到對方重組家庭為止。這一條對離婚后的前夫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每個男人離婚前一定會“三思而后行”。
如今,社會傳統也使德國男人傾向忠于自己的家庭。婚姻對男人來說常意味著男性社會角色的完整呈現,甚至是一個男人能否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標桿之一。一旦離婚,會讓外界認定他不可靠或不安定,從而影響客戶或領導對他的業務信任度,甚至影響他的工作升遷。
在德國,不承擔離婚后贍養義務的男人也是有的,比如“人間蒸發”。但是多數男人一旦離婚,再婚后的家庭生活質量必然下降,對那些企圖“傍大款”的女性非但不能因此帶來享受,且是給自己找來無盡的麻煩。所以不難理解離3次婚的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為什么只租得起兩個臥室的公寓,只開得起大眾汽車。據說已經是60有余的施羅德每年俸祿為24.5萬美元,然而3次不幸的婚姻令這位本應富甲一方的前總理囊中羞澀。每次離婚,施羅德都不得不花上一大筆錢來處理離婚的各種相關“手續”,而且還要向離婚的妻子們支付一筆數額不菲的“贍養費”。1997年與第三任妻子希爾特露德離婚時,施羅德不僅擔負她3600英鎊的法律費用,還要賠償3.3萬英鎊的贍養費。施羅德承認,3次離婚經歷使他“元氣大傷”,為此他的生活水準也大打折扣。
傾向于保護婦女權利的財產分割和婚后贍養費裁定的德國,常會出現一種局面:分居的妻子要求贍養費過多,使丈夫覺得不堪重負而拒絕,婚后贍養費數額定不下來,這婚就離不成。一位從國內去德國的女朋友,與一位德國男人相戀了,該男友8年前就與妻子分居,他妻子婚前曾是一位富家小姐,在婚姻中的日子過得十分奢侈。兩人分居后,女方住意大利,男方住德國,女方要求離婚后贍養費十分巨大,男方不同意,這婚離了8年就是離不成。好在中國女性很自立,靠自己的收入養活自己,并不需要其男友承擔其日常家庭支出,但感情再深也經不起這冗長的離婚訴訟所帶來的遙遙無期的等待。
荷蘭丈夫要養前妻12年
在荷蘭,夫妻離異后并不等于財政上的相互扶持的責任結束,如果其中一方缺乏足夠的基本生活資源,另外一方就有責任支付贍養費。
如果妻子沒職業,離異的前夫必須對她支付贍養費,直到她結婚或締結同居關系為止。且法律規定前夫支付的贍養費要足以讓妻子維持婚前生活水準。丈夫到底該給前妻支付多少贍養費由法院裁定。當然離婚的雙方可以自行協議贍養費的數額,協議不成再由法院裁定。法庭裁決基于以下因素:申請贍養費一方的實際需求;另一方的實際承擔能力,來做出裁決。如果其中一方或者雙方的財政狀況發生變化,法庭則要做出修改。如果,需要贍養費的一方得不到贍養費,或者得不到能夠維持基本生活的贍養費,可以向居住地的地方社會福利處申請社會援助,由社會福利處審核是否發放和發放的數額。
最讓人咋舌的是,贍養費的支付年限最高是12年,也有5年一種。如果雙方沒有協議,或者法庭沒有裁定,那么就以離婚日起12年為準。這12年的規定適用于有子女的婚姻關系,或是婚姻無子女但婚姻關系維持超過5年的;婚姻關系不超過5年且沒有子女的,贍養費最多為5年。這么一來,男方即便要求離婚,但因要支付前妻生活費用(幾乎為工資的40%),男方再婚后的家庭生活負擔是十分沉重的。當然也有因“愛情價更高,什么都可拋”的人。
在荷蘭,支付贍養費是前夫的義務,如果前夫拒絕支付,政府有關部門——在荷蘭稱為“LBIO”的執法部門,是專門負責收取包括贍養費在內有關家用的部門,會幫助市民要求法官從前夫工資中直接扣除薪金或收入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女人愛離婚
說起當今美國社會,美國男人出軌的不少,可是真正鬧離婚的不多,鬧離婚的反而大多是女人,因為離婚后房子孩子歸女方,男人不但要被掃地出門,還要承擔女方(如果女方不工作)和孩子的生活費。這樣男人每月工資一半要自動劃到女方賬上。男人要用剩下一半的錢找女伴、付房租,生活當然不盡如意。而離異的女方呢,可以自由自在約會其他男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美國婚姻法保障女人的權益,特別是由于男人的過錯而離婚的,對婦女更是格外加以保護。
美國離婚案中搶孩子監護權是很普遍的現象。因為孩子撫養費遠遠超過實際花費。比如一個年收入8萬美元的父親,法官會判他每星期付兩個孩子撫養費550美元。實際上小孩花不了那么多,多出的錢都是媽媽的了。所以經常看到離婚的母親帶孩子出國度假,離婚的父親縮衣節食開著舊車在家附近度假。
在美國對離婚后弱勢一方來說,更實際的不是賠償,而是“離婚后夫妻撫養制度”。美國有法律規定,離婚后有能力的一方要向另一方支付撫養費,這筆費用得能讓對方維持不低于在婚姻期間的生活水準。撫養費到底得給多長時間?根據結婚年限來認定。如果超過10年,你就得終身支付贍養費。
王子與庶民平等
1996年8月,英國王儲查爾斯和王妃戴安娜離婚,查爾斯把個人全部財產都給了戴安娜。根據離婚協議,戴安娜一次性獲得1700萬英鎊的現金補償和每年40萬英鎊津貼。據說,查爾斯當初是從女王那里借了幾百萬英鎊以支付離婚補償金的,現在仍在向母親償還欠款。但這位多情王子并不“長記性”,在后來與卡米拉的婚姻中,他仍堅信愛情,拒絕簽訂婚前協議。
王子尚且如此,那貧民更不可能有例外了。孫浩和王芳是前幾年技術移民到加拿大的。剛剛過去時,兩個人都很努力工作賺錢,先后買了房子、車,在加拿大的華人圈也算是小康生活了,后來王芳懷孕,兩個人經商量最后決定讓王芳的媽媽過來照顧王芳生產及將來照顧小孩。家庭生活難免磕碰,王芳媽媽來加拿大不久就因為一些小事和孫浩發生矛盾,原本想過去就沒事了,可沒想到,王芳和母親一起來對抗孫浩,王芳在母親的鼓動下,竟然提出要和孫浩離婚。“離就離,誰怕誰呀”。但咨詢律師的結果讓孫浩大為震驚,如果離婚,女方堅持要孩子的話,自己將什么都得不到,要凈身出戶。他左思右想也想不通,為什么他工作這么辛苦又這么無辜反而落得個人財兩空?他整天提心吊膽地怕哪天王芳再提出離婚,除了跟當牧師的朋友叨叨這件事,還跟其他人也叨叨,精神嚴重受創,基本成了個男祥林嫂。
總之,在西方國家,輕易提出離婚的男人,要么十分有錢要么一貧如洗,最難的要屬中產階級,因為代價實在太大。而在中國,雖說婦女地位提高了,法律上也有保護婦女權利的條例,但實際上離婚這類事最不體現保護婦女權利的國家就是中國了。雖然離婚法規定婚后財產平分,但除共同財產分割和子女贍養費外,無須承擔任何其他義務,至于婚后的贍養費更是聞所未聞。也許正因為離婚男人付出的成本太低,所以男人想離婚就離婚。中國要真正做到保護婦童的權利,先從離婚財產分割和贍養費做起。
德國男人號稱是世界上最愛家的男人,其實他們也有難言之隱。
在荷蘭,夫妻離異后并不等于財政上的相互扶持的責任結束,如果其中一方缺乏足夠的基本生活資源,另外一方就有責任支付贍養費。
從某種意義上說,荷蘭高額的離婚贍養費也能促進家庭關系的維護和和諧。
查爾斯與戴安娜離婚時,戴安娜拿走了查爾斯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