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多跨國公司還將中國視為巨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時,德國著名專業變速器設計開發公司GIF已將其視為技術研發基地。2006年,入華3年的GIF在蘇州建立吉孚動力(GRC),創建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變速箱研發中心。變速箱技術是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唯一尚未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知識產權以及量產的領域,而在吉孚動力總裁吳立看來,這家德國企業未來的成功動力,潛藏在中國汽車企業對技術能力的學習和獲得過程中。
如何看待通過收購獲得技術的模式?收購是獲得知識產權的方法之一,但價格昂貴、風險很高。而且忽然擁有一個頂尖技術企業,很多公司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我們的做法是創造一個平臺,讓來自歐洲甚至全世界的頂尖汽車廠商聚集在一起,和中國公司共同研發,幫助它們獲得知識基礎、取得技術進步,把工具交代他們手里,實現單個企業無法得到的成果。比如,在我們的幫助下,上汽研有了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雙離合器變速箱。現在,有些中國汽車企業有很大的計劃和愿景,希望進行七八項技術投資,但這實際上太多了,我們所做的是幫助它們確定優先級,確定哪些是最重要的,需要專注做的。
豐田召回事件對汽車生產體系有何警示?召回事件一般是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產品缺陷。對研發企業而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客戶和合作汽車公司了解整個技術流程。它們在與供應商簽合同之前,就應該知道整個技術流程中可能出現什么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又該怎么應對。要想幫助汽車企業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團隊建設必須一方面有年輕開放、能靈活面對變化和新問題的人才,一方面有經驗豐富、在汽車業中從業二三十年、知道如何處理召回事件的老員工。這—點在技術研發中也是一樣。
全球汽車業發展的未來趨勢如何?現在全球汽車業的一個基本發展趨勢是汽車生產的流程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越來越完整,汽車廠商更多只是局限于集中精力做總裝。第二個趨勢是汽車廠商更愿意和少數幾個規模較大的供應商合作,而不是100個小供應商。這也意味著汽車廠商要干涉汽車里的某個零部件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這涉及一個非常長的供應鏈。因此,了解整個研發流程對汽車廠商來說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以前那種這里買一個發動機、那里買一個變速箱、然后總裝到一起的模式已經過時,現在是這些不同的大型零部件之間相互配合使用的問題。
中國汽車業將在全球扮演何種角色?現在中國大概有200多家汽車企業,各種型號的產量都較小,優勢不大。未來趨勢肯定是整合,然后進行大規模生產。中國汽車企業的自主研發也肯定會增加,我們已經看到它們對電力車和混合動力車興趣很大,正在考慮將歐洲的相應技術轉移到中國。不難想象,從產銷兩方面來說,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內都會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這對中國汽車企業無疑是挑戰和機會。它們需要朝著技術方向發展,以便在歐美汽車企業大規模進入時已經擁有技術優先,這樣中國汽車企業在未來才能在本土市場獲得制約權。同樣,歐美汽車企業必須完全轉變自己的發展思想,以適應現在中國市場的大規模汽車生產和購買需求,現在它們的注意力還都集中在設計或高科技上。對汽車企業來說,要花較多人力和成本研究相對高端的技術是容易的,難的是降低成本卻獲得同等技術,這也是高新技術的一種。
如何評價跨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的境況?通用、大眾等歐美跨國汽車企業在華銷售業績都很好,中國在它們的成功中貢獻份額遞增,它們也開始逐步將一些技術研發轉移過來。對我們GRC來說,困難在于中國技術研發的形象。比如,向印度合作伙伴介紹中國有一個廠商能提供這樣的技術和產品時,能看出對方比較猶豫。如果介紹時表示這個技術是中國研發但又德國支持,就會好一些。因此我們在蘇州建立GRC這個長期技術研發中心非常重要,我們希望這個它未來能覆蓋整個亞洲,也能夠讓亞洲其他市場看到我們的重點在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