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陽舉辦中國巴人先祖廩君文化節
7月17日,中國巴人先祖廩君誕生地——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舉辦了首屆中國巴人先祖廩君文化文化節。
上午9時30分,開幕式開始,來自湘鄂川黔渝五省市的專家學者、巴人后裔代表數百人齊頌祭文,共拜先祖廩君,緬懷先祖功德業績,再續民族文明新章。開幕式后,在長陽漁峽口鎮舉行了白虎壟廩君陵揭幕儀式和香爐石早期巴文化遺址公園開園儀式。
據文獻記載:廩君是巴人原始社會最早的部落首領,他初居于湖北長陽武落鐘離山。大約4000多年前,廩君聯合其他四個氏族,組成五姓聯盟部落,西進東討,開發清江,啟動了古道巴國的歷史車輪,把清江流域的早期巴文化,逐步傳播到長江中上游的鄂、渝、湘、黔廣大地區,為實現民族團結和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
圓明園20件破損瓷器“完美”轉身
7月14日,圓明園首批破損文物“試驗”性修復后正式亮相。專家肯定了破損瓷器修復工作的成績,同時對修復方法提出質疑。
歷時一個多月,按照“展示修復(用白石膏配補在殘缺)”美術修復(白石膏配補后描上金漆)“考古修復(將殘缺處的圖案修復)”三種方式,20件圓明園出土的破損瓷器“完美”轉身,呈現在專家面前。
這20件瓷器中,有的在破碎的地方用白石膏修復,有的還在石膏外面涂上一層金漆。部分瓷器,其殘缺的圖案和花紋經過后期人工繪制,也“恢復”了。參加評審的專家看完后,在使用金漆、補齊圖案、石膏材質等方面提出了質疑。
《新富春山居圖》創作儀式啟動
日前,《新富春山居圖》創作啟動儀式暨中國當代藝術峰會在富陽市召開。8位海峽兩岸德高望重的畫壇大師亮相,宣布啟動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創作計劃。
現代版《新富春山居圖》旨在響應溫家寶總理冀望《富春山居圖》“合璧”之倡議,以“兩岸畫家合筆再創《新富春山居圖》”促“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真跡合璧”,開創兩岸中華民族傳承的國畫藝術在當代的全新境界,并推動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更上一層樓。
醒獅國學院舉辦《弟子規》公益講堂
7月10日,由醒獅國學院組織的“帶著您的孩子一同學習弟子規”公益國學講堂,在大慶兒少中心舉行,來自大慶各中、小學的近千名學生和家長與余界寬老師一同感悟《弟子規》的智慧。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馀力,則學文……”上午9時,千名學生與家長齊聲誦讀了《弟子規》,并在余界寬老師深入淺出、富有哲理性的講解中汲取《弟子規》的智慧——孝敬父母,順從兄長;做事小心,說話誠實,講究信用。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列述孩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的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集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家庭教育之大成,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叫道,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
余界寬是醒獅國學院特聘講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傳統文化的教育及推廣,舉辦了二十多期的《修為》課程,在社會上掀起了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話劇《四世同堂》兩岸三地巡演
老舍先生的話劇《四世同堂》歷時兩年籌備,日前在北京張一元天橋茶館正式宣布建組。并計劃于今年10月27日在臺北中山紀念館首演,隨后將在兩岸三地拉開巡演序幕。
《四世同堂》的故事發生在老北京小羊圈胡同。被譽為“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中文小說”。在發布會上,著名學者、老舍先生的長女舒濟和長子舒乙先生接受了紐建方頒發的聘書,他們將作為該劇的文學顧問,對劇本和排練過程中的文學問題進行把關,最大限度地保留并發揚原著的人文藝術風貌。
開羅中國文化中心開辦剪紙培班
7月14日,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免費剪紙班正式開課,來自埃及社會各界的中國文化愛好者近40人參加了剪紙培訓。
下午3點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里,剪紙培訓A班的學員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講臺上的老師,來自陜西的剪紙藝術家向學員們介紹了中國剪紙的基本技法。臺下的學員中,有在埃及當地報紙上看到培訓廣告后慕名而來的人,也有中國文化中心漢語班的學生。
為保證培訓效果,此次剪紙培訓分成A、B、C、D四個班,每班20個學員,每周培訓兩次,每次1個半小時。根據規劃,一次課下來,學員們就能基本了解中國剪紙技法的基本內容,通過5次課的時間,學員們不但能完成老師教授的圖案的剪紙,甚至可以自己創作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