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山西
我是一名國學愛好者,也是《醒獅國學》雜志的忠實讀者。上期《醒獅國學》雜志的主題是:“河東獅吼:中華文化根在何方?”閱后感觸頗深。
我的家鄉在山西,我為我的家鄉而自豪。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龍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二,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存山西境內建都立業……
雖然《醒獅國學》雜志用了艱長的篇幅介紹了山西,但是想要更好地領略山西悠久的歷史文化,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山西來做客。
讀者:錦秋
編輯回復:感謝您對《醒獅國學》雜志的關注。正如您所說,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里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還孕育了無數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為了更好地感受山西的風土人情,本刊編輯部的兩個記者應李安綱教授的邀請,對山西運城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采訪、雖然運城的天空一直都是蒙蒙的,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到記者一行采訪的興致,所到之處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鹽湖區的舜帝陵、芮城的永樂宮、永濟的普救寺、萬榮的后土祠以及夏縣的司馬溫公祠無不積淀著歷史的厚重,它感染著前來探訪的人,帶著虔誠而來,懷揣敬仰而去。
上海世博會
我沒有去過世博,前一陣子朋友從網上發來她去世博的照片,由于她是女孩子,喜歡卡通的地方,那些照片讓我感受到了世博的有趣,活潑。今天讀了《醒獅國學》為世博描畫的“文明上河圖”,讓我認識到了世博的底蘊,它昭示的是一種和諧文化仕生。
讀者:媛媛
編輯回復:“和諧”是上海世博會主題的精髓。“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札記》在描繪“大同社會”時提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中國的先秦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設想了和諧的社會。
正像我們專題中表達的那樣,多元文化意味看歷史和未來的和諧。在上海世博會,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認識到,一個兼顧了歷史和未來,促進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文化戰略,以及融合之中的個性,即鮮明的文化識別,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