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品水
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維揚(就是今天的揚州)與陸羽相逢。李季卿一向傾慕陸羽,對陸羽說:“你善于品茶,天下聞名,這里的揚子江南零水特別好,兩好相遇,真是非常難得”。于是令軍士拿著水瓶乘船,到江中去取南零水。陸羽趁軍士取水的時間,把各種品茶器具一一放置妥當。不一會水送到了。陸羽用木杓在水面一揚說“這水倒是揚子江水,但不是南零的水,好象是臨岸之水”。軍士說“我乘船深入南陵,有許多人看見,不敢虛報”。陸羽一言不發,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舀起水來說道:“這才是南陵水”。軍士大驚,急忙認罪說:“我自南陵取水回來,到岸邊時由于船身晃蕩,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夠用,便用岸邊之水加滿,不想處士之鑒如此。”
王安石驗水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癥,雖服藥,卻難以根治。太醫院囑飲陽羨茶,并須用長江瞿塘中峽水煎服。因蘇東坡是蜀地人,王安石便相托于他:“趁尊眷往來之便,將瞿塘中峽水攜一甕寄與老夫,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蘇東坡)所延也。”東坡慨然應允。
不久,蘇東坡親自帶水來見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將水甕抬進書房,親自以衣袖拂試,紙封打開,又命童兒茶灶中煨火,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陽羨茶一撮于內,等湯如蟹眼,急取傾入碗,其茶色半晌方見。
王安石問:“此水何處取來?”
東坡答曰:“巫峽。”
王安石道:“是中峽了。”
東坡回:“正是。”
王安石笑道:“又來欺老夫了!此水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
東坡大驚,只得據實以告。原來東坡因欣賞秀麗的三峽風光,船至下峽時,才記起所托之事。當時水流湍急,回溯甚難,蘇東坡只好命船家停船,找一位知事的老者聞訊,瞿塘三峽之水有何分別。老者說:“三峽相連,并無阻隔。上峽流于中峽,中峽流于下峽,晝夜不斷。—般樣水,難分好歹。”東坡想:既然并無不同,只好汲下峽之水充之了。王安石識破水質,蘇東坡疑惑不解,于是便問道:“三峽相連,一般樣水,老師何以辨之?”王安石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這瞿塘水陛,出自《水經補注》。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唯中峽緩急相伴。太醫院官乃明醫,知老夫中腕變癥,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恍然大悟,急忙離席謝罪,對王安石佩服不已。
水為茶之母,我國自古以來泡茶用水十分講究,選擇“活”“甘”“清”“輕”。茶圣陸羽的《茶經》:“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泡茶用水,當屬泉水為佳。在天然水中,泉水比較清爽,雜質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質最好。
溪水、江水與河水等常年流動之水,用來沏茶也并不遜色。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井水,水質甘美,是泡茶好水。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污染少,水質潔凈,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而今非昔比,不能一概而論之,現在“清泉之水何處尋,只嘆古人一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