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鐵桿粉絲甚至可以成為:文字翻譯、視頻編輯、技能攝影、創意設計、圖片處理、外交大使、網站運營、軟件制作、寫作能人、黃牛販子、無照小販、公關人員、手工達人、計算機技術、信息搜集、偵探狗仔等各行各業的全能精英分子……
若把時間倒推十年,中國內地還沒有專門的粉絲團體,追星無非是:看偶像的電影、演唱會;購買專輯、錄影帶;收集貼紙、剪報;給偶像寫信寄禮物……能像今天這樣粉絲和偶像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簡直是天方夜譚。
官網、貼吧、各種壇子、(影)歌迷會、后援會、親友團……粉絲組織遍布網絡江湖、四海八荒;
QM(親媽)、LOLI(蘿莉)、御姐、師奶、路人、散粉、爬墻分子……粉絲名號讓人眼花繚亂、匪夷所思;
總會、地方分會、宣傳部、外聯部、文藝部、財務部……線下組織枝干分明;
總版主、版主、視頻組、圖片組、美文組、外交組……線上團隊分工明確;
甚至,一個鐵桿粉絲可以成為:文字翻譯、視頻編輯、技能攝影、創意設計、圖片處理、外交大使、網站運營、軟件制作、寫作能人、黃牛販子、無照小販、公關人員、手工達人、計算機技術、信息搜集、偵探狗仔等各行各業的全能精英分子……
如此看來,現今的粉絲環境相當神秘、精彩、熱鬧。
真正讓粉絲成為一股娛樂勢力,一是取決于網絡的興起,二是來自于2005年那場聲勢浩大的選秀活動。2000年左右,隨著百度貼吧、QQ群和專業粉絲網站的興起,追星族們有了串連世界的新天地。而2005年的“超級女生”,則是讓“粉絲”正式以明星標簽和團隊組織方式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
至此,網絡傳播與線下活動互為犄角,粉絲作為娛樂產業最終端的消費者,成了檢驗明星是否夠紅的標尺,明星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多地取決于粉絲的擁有量。而業內不少經紀公司,把粉絲營銷作為最重要的推廣策略,甚至直接插手粉絲的組織管理。
那么,一個機制健全、組織完善、紀律嚴明、粉絲鐵桿的團體,是如何組織運營的呢?
老天王VS新天后
劉德華·李宇春
劉德華和李宇春,分別代表了90年代和10年代的偶像標準。一個是港劇黃金時期崛起的色藝俱佳型全能偶像、華語影壇巨星;一個是在娛樂全民參與化的背景下,明星更趨個性化、草根化、性情化時期,李宇春以個性魅力搏殺出位,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草根偶像。
華迷(劉德華粉絲):
他是真心愛粉絲
粉絲稱號:華迷
對偶像的昵稱:華仔、老大
活動陣地:劉德華百度貼吧、
劉德華官方網站等
以劉德華今時今日的巨星地位,似乎每一個路人都有可能是粉絲,而每一個粉絲也可能是路人。他作為華語娛樂圈的代表人物,從1981年出道來,共出演過130多部電影,發行過100多張專輯,唱片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張。歌迷影迷的年齡跨度30年,涵蓋60、70、80甚至90后,要統計他的粉絲人數顯然無從下手。
從劉德華百度貼吧和官網注冊會員來看,數量甚至不及選秀出生的新生代偶像,但天王的影響力早已不需粉絲證明,這也使得他的粉絲們更加閑云野鶴。官網和貼吧的存在,更多的作用只是為一些喜歡他的人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而常規意義上的粉絲活動,為偶像宣傳、站臺、打氣、撐場等等,天王粉們顯然已不需刻意組織。加之,多年來劉德華官網的成熟運作,總會與各地方影迷會分工明晰,無論公益還是宣傳活動,更多由地方分會單兵作戰,自由程度極高,甚至華迷們自發組織的小團體,也會積極的參與到獻血、捐贈、自愿者行動等公益活動中去。
顯然,華迷與劉德華之間,更多的帶有90年代粉絲和明星關系的印記,她們更愿意獨享那份感受,看他的電影、演唱會,收藏他的歌影大碟。有位資深華迷,收藏有劉德華出道以來所有影視劇集和專輯的影音制品。她說,每當走進收藏室,就好像走進一段共同的回憶。據劉德華百度貼吧負責人介紹,這樣的華迷太普遍也太多了。三十年來,華迷們幾經更迭,來來去去,無論老人還是新人,無論走的還是來的,只要做過一天華迷,就永遠是華迷。
星庫問答:
Q1:華吧每年的常規活動有哪些?
華迷:地方影迷會會自主做一些公益類活動和粉絲聚會活動。比如湖南華迷會的獻血活動;廣州愛華協會的主題“一起走過的日子”大型粉絲歡聚會。我們百度華吧有一個專門的“FM927華聲電臺”,一月一期,每期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和活動。這個電臺是華迷的專屬電臺,在這里每個華迷都要及時掌握老大的動態,聽老大的歌,以及一些好玩的、感動的故事,也可以傾訴自己的心愿。這個電臺創建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向華迷展示更全方位的老大,同時增進吧友之間的交流。
Q2:你們怎樣經營粉絲網站?粉絲文化是什么?
華迷:經營粉絲網站,首先要將偶像進行定位,例如是新人型還是巨星級?偶像處于哪個事業階段?他的個性形象是如何的?以此來設定網站的宣傳方向,發動會員,力所能及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我們的粉絲文化有多層含義:第一層是支持并效仿老大的正確言行和為人處事等準則;第二層是在正確客觀的基礎上支持老大的作品,而非一味地吹捧;第三層是粉絲群體的團隊精神,要理解溝通和互相支持。
Q3:怎樣與老大互動?
華迷:三十年了,互動太多了。比如老大的官方歌迷會會定期安排他與我們的見面聊天活動。如果他時間安排不過來不能相聚,也可以寫信托人帶給他看。而且他都會很認真地看信,有時會在現場告訴大家誰寫的信他有看過。百度劉德華吧會在老大活動時展示華吧橫幅,為他歡呼。老大有寫博客,這也是他跟我們最好的互動方式。歌迷家里有什么憂心的事,他會直接關懷。總之,老大與我們不用媒體在中間傳遞,就可以知道彼此現在的狀態和想法。
Q4:最想為老大做什么事?
華迷:任何支持老大的行動。比如號召大家去看老大的電影作品,去支持正版唱片,在演唱會上為他喝彩,在電影首映禮上為他歡呼,打開電視靜靜地觀看他的所有節目等。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好好生活、學習、工作,這也是最能讓老大開心的事。
Q5:會做一些粉絲宣傳造勢活動嗎?
華迷:其實他已經不需要我們造勢了,老大的群眾基礎太好,很多時候看到演出現場普通觀眾比我們還興奮。而且在老大的概念中,只要他的作品出來大家喜歡他就高興了。我們會在網絡上記錄看到他的點滴感想,把這些想法與喜歡他的人共同分享,這個分享的過程就很開心。
如果說真正有組織的宣傳活動,就是在他演唱會或首映禮上做一些橫幅標語的簽名活動,盡可能地去活動宣傳現場。此外,一些媒體有時候會誤導大眾,老大一路上也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和風雨,我們都會從各種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真相,不要對老大產生誤解。
Q6: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華迷:他的成長過程,讓我們學到要如何做一個用心的人。萬事沒有難,只看有沒有努力;世間有挫折,只要不埋怨;人生總有起落,坦然面對一切。
Q7:老大對粉絲的感情和態度。
華迷:我們之間的情感是一種最樸實無拘束的情感交流。在老大眼里,華迷不僅僅是他的粉絲,更是無悔陪他走過三十年的親人。這三十年,我們一起伴他度過人生每一個轉角、每一片陽光。他知道在人生有雨的時候華迷都愿為他撐起一把傘,所以他說,他愿做我們的小丑,當我們需要快樂的時候,記得,有他。
Q8:在華迷印象中最感動的一件事。
華迷:老大07年的成都演唱會,一位男歌迷跨過禁區為他獻花,卻被保安人員拖走并粗暴對待,華仔在臺上看到心急大叫,并跟著臺下的人到舞臺邊追看,當發現自己叫喊不能阻止時,歌迷要被保安拖走,他沒理會那是一人多高的高臺,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并且情急之下不顧及自身安危,沖上前扯開保安,將歌迷護到自己的懷里。事后,他批評了歌迷不要再這樣,也提醒保安他的歌迷不會對他有害,更檢討了自己不理智的行為。
玉米(李宇春粉絲):
和你一樣,一樣堅強
粉絲稱號:玉米
對偶像的昵稱:春春
活動陣地:李宇春百度貼吧、
玉米慈善基金等
2005年《超級女聲》決戰夜,李宇春榮耀登頂。看臺下的、熒屏前的,以及守在貼吧里的玉米們相擁而泣。比賽結束后,李宇春所到之處,無數身著黃色T恤的玉米,揮舞著黃色彩旗、黃色燈牌,跟著她行走在每個巡演城市,所到之處一片黃色海洋。這些行為引人側目,更有甚者稱玉米為“邪教”。而剛出道的李宇春也因異類特質,讓不少人對其星途置疑。此后,BH(剽悍)成了玉米的代言詞,她們用隱忍和堅持與李宇春一起抗壓前行,走過五年。
2008年,李宇春在WHY ME演唱會上,演唱了一首由玉米原創的歌曲《和你一樣》。歌中唱道:我和你一樣,一樣的堅強,一樣全力以赴追逐我的夢想,哪怕會受傷,哪怕有風浪,風雨過后才會有迷人芬芳……在采訪中,資深玉米告訴記者,“音樂和公益”是我們與春春互動的最好方式。雖然外界對玉米的質疑聲音很大,我們沒什么好解釋的,行動是最好的證明。
星庫問答:
Q1:玉米組織的最有意義的活動是什么?
玉米:2006年,李宇春擔任“紅十字協會小天使基金”的形象代言人,玉米紛紛響應捐款到紅十字協會。后來有玉米倡議說,可以在小天使基金的下面設一個子基金——玉米基金,玉米的捐款可以全部捐到這個子基金里,紅十字協會欣然同意。自此,全國所有玉米的捐款均統一進入“玉米愛心基金”,專款專用,中國紅基會通過媒體隨時公布該項基金的捐款和資助情況,每年接受社會審計,隨時接受媒體的監督和玉米的質詢和檢查。
“玉米愛心基金”也成了我國第一個由歌迷捐設和命名零金額起步的專項基金。這是玉米的愛心創造,也是中國紅基會的公益創新,到2010年4月,玉米基金突破600萬。
Q2:每年的常規活動有哪些?
玉米:每年3月10日李宇春生日那天,我們會以向“玉米愛心基金”捐款的方式為春春慶祝生日,而春春則會在每年的3月舉辦自己的WHY ME演唱會,向我們交出上一年的成績單。
Q3:怎樣建設和管理粉絲網站?
玉米:玉米的年齡跨度大,中堅力量為25-40歲的成功女性,我們將春春看成自己逝去的夢想的延續,不允許別人哪怕是自己,去影響和左右春春的想法。所以,在春春獲得超女冠軍后不久,李宇春百度貼吧的13位吧主集體請辭,將自己打為散粉。
此后,形散而神不散的粉絲思想一直滲透于玉米團隊中。我們沒有固定的粉絲網站,卻以百度李宇春吧為核心,建立了大大小小各類小貼吧,如圖片吧、視頻吧、義賣吧、義工吧、八卦吧、小說吧等。可以說每個吧都是獨立自主的,玉米可以選擇在自己最喜歡的地盤呆著,而每當李宇春有活動,玉米們會在貼吧或Q群里互通有無,相約去參加。
Q3:會為她做什么事?
玉米:愛家人、愛生活、愛自己、愛李宇春。音樂是春春的生命,所以對于玉米來說,春春的專輯、個人演唱會是最重要的。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春春的努力和進步,玉米總是不遺余力地宣傳春春的專輯,甚至不惜在炎熱的夏日里沿著馬路一個一個店地進去推薦,玉米們稱之為“掃街”。每個地區的玉米有時會自己制作一些小道具去參加春春的活動,當春春開個人演唱會時,各地的、各小貼吧、各Q群的玉米們還會舉行橫幅PK,只為把春春勾引到自己的地盤開演唱會,妙趣橫生。
Q4:在與春春一起走過的歲月里,有什么感受?
玉米:充實和感恩。5年來春春遭到的非議聲從沒斷過,玉米從一開始的委屈、悲傷、心疼到現在的豁達、淡然,都是春春給予的。春春說,我知道支持我的人很喜歡我,討厭我的人很厭惡我。小時候我們看電影,都說這人是好人,這人是壞人,長大了,世界就混沌了,黑不再黑,白不再白,都成為灰色,我們說不出熱愛什么,也說不出憎恨什么。我愿意當一個這樣的道具,大家看我的時候,黑白分明,這樣也挺好的,你說呢?
Q7:春春和玉米的感情是怎樣的?
玉米:當我們是家人。 一起受傷彼此愛護,共同成長守望相助,漸漸地就像親情一樣彌堅了。玉米里有個很會畫畫但內向害羞的小姑娘,每次春春有新造型出來,那個女孩就會幫她畫一幅畫,有一次活動上,主辦方把那個女孩請了過去,春春詫異地發現那個女孩居然比她還要害羞,于是就用手指戳戳她,逗她說,“你就是木兒?”就像逗弄自己可愛的小侄子一樣,一臉的壞笑。她也會知道我們給她起的外號,甚至在我們開玩笑說,“每次都是我們為你舉燈牌,下次你也要給我們舉次燈牌”時,有次演唱會上,她真的偷偷舉起了一個“玉米”的燈牌,拿著望遠鏡看我們萬人大合唱。
Q8:印象中最感動的一件事。
玉米:2005年時春春一直在經紀公司的安排下四處演出,疲憊不堪。而且由于她的超高人氣,主辦方總是如臨大敵,一次商演活動主辦方把春春從機場停機坪直接接走,而此時由于政府會議的原因,玉米們被機場工作人員趕到雨中等了春春已經整整4個小時,車子經過玉米排得整整齊齊的隊伍時,車里的春春哭得氣都喘不過來,迅速地扯下一張紙,寫上“快回家吧!”扔出窗外。從此以后,春春拒絕任何VIP通道,堅持每次坐飛機都走普通通道,不讓等待她的玉米們失望。
實力偶像VS青春偶像
霍建華·吳尊
霍建華和吳尊,兼因外形俊朗而成為偶像派藝人代表。霍建華于2003年出道,憑《海豚灣戀人》火速走紅,隨后影視歌全面開花,并在臺灣創下一年拍攝七部劇集的紀錄。但在最當紅的時候離開臺灣,來到內地發展,成功向主流轉型。吳尊作為“飛輪海”偶像團體主唱,于2005年出道,涉足影、視、歌三個領域,英俊的外形和良好的藝能,贏得了無數少女的追捧。
霍迷(霍建華粉絲):
我們在這里,
永遠在一起
粉絲稱號:霍迷
對偶像的昵稱:華哥
活動陣地:霍建華官網、
華氏度影迷會、
霍建華百度貼吧、天涯霍樓等
2004年末,霍建華來內地拍攝關錦鵬的電影《做頭》。此后,事業中心向內地轉移,他努力尋找突破,并積極轉型。而在臺灣,他于03年爆紅時累積的大批粉絲發現他幾乎消失于熒屏,從原來的高曝光到后來的幾乎零曝光,這讓不少粉絲黯然離開。而他給出的解釋是,過去的人氣都是泡沫,一個人不能靠臉演一輩子戲。當時,有粉絲說,如果華哥的觀眾多了,粉絲少了,我們會祝福他。
從05年到07年,霍建華在內地拍攝了不少電視劇,逐漸走入內地觀眾的視線。但與臺灣暫別的舉動,還是使他的粉絲斷層,霍建華官網一度長草,而百度貼吧在某次錯誤的決定下,一星期踢走2000會員,這次傷筋動骨的舉動,使貼吧很長時間都沒有活力。
直到2008年,隨著《胭脂雪》與《仙劍奇俠傳3》的熱播,他塑造的夏云開和徐長卿迅速聚來大批新粉絲。不僅原來的官網和百度貼吧開始重新活躍,還有數個個性鮮明的論壇在粉絲的自發創立下發展強勁,成為霍迷活動的主要陣地。這些分論壇有:華氏度影友會、天涯迷霍編輯部、霍建華人人網、蜀山豆腐坊等,而其中“華氏度影友會”最為專業正規。
華氏度的總版主告訴本刊記者,華氏度是由一批喜愛并支持霍建華的影迷自發建立的非盈利性粉絲論壇,成立于2009年,迄今為止已經吸引了近六千名粉絲注冊,據內部問卷調查,粉絲以75后、85前這個年齡段為主,這與霍建華貼吧七千多會員以85后、90前為主的粉絲結構有很大不同。論壇的管理分為后臺管理員、總版主與各欄目版主,分別負責相應的板塊。而整個網站的后臺服務器支持和前臺內容建設,她們都是靠自己的力量一點點完善,雖然有各種資金、技術方面的困難,但沒有向會員收取任何費用。
當問及為什么取名華氏度?版主坦言,華氏度是溫度的度量單位,我們聚在這里,因為霍建華,感情慢慢升溫,有了“華氏溫度”。而華哥,用心演戲,簡單生活,我們霍迷要秉承他的“華氏態度”,二者合一,就是華氏度。
華氏度不同于一般粉絲論壇的隨性,而是從建立之日起,就有了自己的論壇文化以及服務宗旨。抱著“我們在這里,永遠在一起”的承諾,努力把論壇打造成一個霍迷歡聚、溝通的平臺。并且,積極參與線下活動,堅持線上匯報,保持論壇新聞的新鮮度和話題的廣泛性。凡是霍建華參與的新劇開播新聞發布會以及節目錄制,華氏度都會全程參與,開通直播貼,及時報道現場情況。
今年一月初,《仙劍3》在江蘇衛視上星首播,江蘇衛視舉行相應的宣傳活動。最初,華氏度沒能確認霍建華是否參加,直到新聞發布會前兩天,才確認消息。而當時她們面臨著沒有門票,沒有名額的境況。但是,華氏度沒有放棄,一邊積極與主辦方聯絡,一邊為可能無法參加的活動做著前期準備工作,橫幅、燈牌、手牌、氣球,一切活動道具都在準備中。當時她們一直在說一句話:我們迎著99%的困難,只為了避免1%華哥可能一人獨對舞臺的局面。最終,華氏度為霍迷爭取到參加名額,當天的新聞發布會,霍迷成為除了媒體之外唯一的粉絲觀眾。
“今年華哥的發布會和宣傳活動特別多,我們都全程參與。而且,每次活動,百度霍吧、人人網、天涯編輯部、蜀山豆腐坊等論壇,會組成霍迷聯合工作組,我們一起為華哥加油助威,也為廣大霍迷送上福利。”
在參與各種線下活動的同時,華氏度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新劇宣傳外交,除了在各大網站的討論版中留言,也把微博作為霍建華的主要宣傳陣地。用她們的話說,“雖然華哥沒有微博,但微博上總有華哥的傳說。”
星庫問答:
Q1:聽說霍建華是非常低調內向的人,你們怎樣與他互動?
華氏度:其實,大家都知道華哥更希望我們關注他的戲而不是他本人,所以說到與偶像互動,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他的新劇,在論壇上寫觀劇的感受。而華哥不開博客也不用微博,就連官網留言,幾乎一年才有一次。我們跟他直接的交流,只有在線下活動時找機會與他聊天。他喜歡批評的、客觀的聲音,不喜歡粉絲捧著自己。
Q2:最想為他做什么事?
華氏度:華哥曾對霍迷說,要好好生活,好好談戀愛。當時引得大家發笑,細細想來,這其中蘊含著華哥對霍迷的期待和祝福。所以,我們除了建設好論壇,為廣大霍迷服務外,我們會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愛自己,珍惜自己。
Q3:在相伴成長的日子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華氏度:華哥真的很帥,雖然他不喜歡聽這句話我們也得實話實說。不過真正關注了他之后,會開始敬佩他的為人。記得一位霍迷去探班,那一天并沒有看到華哥,可是隨便聽哪個工作人員說起華哥,都是很敬業人很好。在這里我們要說:你的過去,我們沒有機會參與,但未來的日子,我們與你同行。
Q4:霍建華對霍迷的態度。
華氏度:華哥對霍迷很好,但他為人內向,不太善于表達。除了粉絲自制的充滿心意的禮物,他從不收粉絲花錢買的任何禮物。有一次還開玩笑對粉絲說,你們以后不要買那么大束的玫瑰,只要一朵就好了。他對霍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早點回家吃飯。他總是比較擔心女孩子在外面不安全。
Q5:在你們印象中最感動的一件事。
華氏度:2008年6月1日,華哥與官網共同發起了“關懷四川·讓愛起飛”愛心行動。從災區回來后,很少留言的華哥在官網發文表達自己的感受:
到了海虹小學,我們開始工作,當我發書包給他們時,有的是面無表情說謝謝哥哥,有的則是童顏開懷的接受書包,對我來說,兩種情緒都很讓人心疼!我不懂醫療,我也不懂心靈重建,我只知道,要在這個日子讓他們開心,滿足他們所有需求,如此而已……面對四川地震中受災的小朋友們,他自己出錢購買了1000個書包和1000份套裝文具、1000張愛心卡片,帶著官網的幾位霍迷親自到災區小學為孩子們送去一份真誠的關愛。
尊粉(吳尊粉絲):
沒有最感動,
只有更感動
粉絲稱號:尊粉
對偶像的昵稱:尊
活動陣地:百度吳尊貼吧、
吳尊部落格、飛輪海官網等
吳尊是汶萊人,他的家族是汶萊十大富豪家族之一。最初入行是在新加坡做模特,后來通過朋友介紹來到臺灣做模特。有一天去看電影,意外被一個電視制作人發掘,接拍了青春偶像劇《東方茱麗葉》,正式在臺灣出道。之后加入“飛輪海”男子偶像團體,影視歌三棲發展。憑著俊朗的外表,顯赫的家世,不俗的表現,他成為不少女性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如同他塑造的眾多偶像劇男主角一樣,他的粉絲們因此稱他為“王子尊”,或者親切稱他一個單字“尊”。
近年,隨著吳尊不少劇集在內地的播出,以及“飛輪海”組合拿下的多個音樂大獎,他的人氣也越來越旺,不僅成了臺灣偶像派的領軍人物,更成了廣告界的寵兒。同時,他本人也開始向大熒幕進軍。
這些成績無疑是讓相伴他一路成長的粉絲欣喜的。在采訪中,北京歌友會的尊粉告訴記者,他們提倡理性追星、合理消費,積極面對工作、生活的態度,盡量多地參與慈善類的社會公益活動。尊粉經常活動的幾個空間,除了飛輪海官網,就是吳尊的部落格和吳尊百度貼吧了。在貼吧的管理上,有大吧主和小吧主,日常工作主要是刪刪垃圾帖,為好帖子加精華,提倡大家分享吳尊的歌和影視劇。在線下活動的安排上,以在貼吧的活躍度為參考。
據尊粉介紹,吳尊受媽媽的影響較大,經常認養小孩子。為此,百度吳尊吧很早就成立了“尊之光—慈善基金”,收集各方捐款,然后定期開展慈善活動。幾乎在吳尊每年生日的時候,尊粉和他都會做慈善類的活動。
星庫問答:
Q1:會運用哪些手段為自己的偶像宣傳和造勢?
尊粉:各明星貼吧之間的外交;在各類活動中制作橫幅,送花籃。比如,今年吳尊和“上海一兆韋德健身”會所合作開吳尊館,場外幾乎全部都是歌迷送的恭賀花籃。
Q2:吳尊對你們的態度是怎樣的?
尊粉:尊對粉絲的態度一向很好,當我們是朋友,經常看我們在活動中等待比較久,而時間較晚的時候,會貼心地問我們吃飯沒有,關照我們要多喝水之類的。有一次,我們幾個人站在一輛正在發動的汽車的尾部,吳尊看到就走過來和我們說,不要站在這里,汽車尾氣對身體不好。真是貼心的要死。
Q3:陪伴他成長的過程,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尊粉:雖然有時候做活動也很累,但沒有活動的時候我們會特別的想念,把這當做甜蜜的負擔。尊一直以他的行動來引導我們做積極的事,不愿意收大家花錢買的禮物,只喜歡收信件和做慈善的證書。他說過,希望多年以后或許他不在娛樂圈的時候,可以和各地的粉絲做朋友,到處有朋友,是一件開心事。
Q4:最想為他做什么事?
尊粉:參與他所有的商業活動,購買他所有的代言產品,聽他所有的歌,看他所有的戲,做活動時穿著他設計的服裝,等等。
Q5:印象中有哪件事最讓偶像感動?
尊粉:我們讓尊感動的事情很多的。比如,每次做慈善活動的證書都署名他的,然后送他當禮物,這是讓他比較開心和感動的地方。我相信,在尊粉陪伴他成長的歲月里,沒有最感動,只有更感動。
醒目VS淳米
蘇醒·杜淳
醒目(蘇醒粉絲):
一段成全與自我成全的時光
粉絲稱號:醒目
對偶像的昵稱:
ALEEN、蘇蘇、醒爺
活動陣地:百度蘇醒貼吧、
蘇醒官網
2007年快樂男聲,蘇醒榮膺亞軍。此后,這個在澳大利亞留學七年,回國只為完成歌唱夢想的男孩,簽約天娛傳媒,開始了星路歷程。之后,推出了單曲、EP、個人專輯,并參演話劇、電影,做節目主持人。多才多藝的蘇醒演藝事業全面進發,并于2009年加盟到索尼唱片公司。
在醒目們的眼里,蘇醒不僅是一個精熟于RB唱法的歌手,更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音樂人,同時也是一個幽默、智慧、文筆不凡、熱愛思考的才華偶像。音樂和思想上的共鳴,使蘇醒和醒目之間,有了更多心靈的共鳴和思想碰撞。醒目們說,那種感覺默契而又獨特。
快樂男聲比賽期間,醒目們主要以百度蘇醒貼吧為主要活動和宣傳陣地。時至今日,貼吧的注冊會員已高達六萬多。據小吧主介紹,醒目年齡跨度很大,從十歲出頭到四、五十歲的朋友都有。最近,她們又剛剛開放了蘇醒官網。此外,由于蘇醒本人是“圍脖控”,他的新浪微博也非常活躍,醒目們也經常在微博玩。她們把與蘇醒的互動稱為“互相調戲”,比一般明星和偶像之間的感情顯得更加隨意。
貼吧日常工作也同大多數明星貼吧一樣,有大吧主以及分工明確的小吧主,大家各司其職,管理有序,蘇醒也會經常上線和大家交流。他總是說,“我的醒目們是才華橫溢的。”在蘇醒吧第四屆對聯大賽中,蘇醒給出上聯“籠可困鳥籠可蒸包籠中自有玄機”,醒目對出的下聯有“聲可擾人聲可動人聲中自有妙音”。
關于線下活動方面,因為蘇醒熱心公益,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連夜創作了賑災歌曲《我們在一起》,醒目深受感動的同時也參與了各種募捐活動。其中,有幾個醒目組織了對災區孩子的心理援助活動,編輯了一套針對汶川地震的心理輔導辦法,建立了網上救助輔導中心。
星庫問答:
Q1:每年的常規活動會有哪些?
醒目:蘇醒每年3月5日生日時,都會舉行和歌迷在一起的生日聚會,沒辦法到現場的歌迷都會以參加所在地歌迷會的活動為他慶生。另外,每年的眾多紀念日,比如蘇醒參加快男比賽的日子、正式出道的日子、第一張EP發行等線上線下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
Q2:從快男比賽到現在三年多時間,做粉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醒目:蘇醒對我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藝人,他更是一個優秀的人。三年多的時間,我們看著他從完全業余的音樂愛好者,發奮努力轉型成為創作歌手;看著他顧不上休息的上山下鄉,沒有半句怨言地參加通告活動;看著他轉簽到了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索尼音樂,并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創作專輯《想念式》;看著他成立了自己的“星倫”舞蹈工作室,開創事業新篇章,我們更加堅定了自己對他的感情。這不是一段追星的時光,這是一段成全與自我成全的日子。
Q3:選秀出道的明星,似乎更需要粉絲的宣傳和推廣,你們會做哪些事?
醒目:說心里話,宣傳與推廣本來應該是唱片公司和經紀公司的職責范圍。但在內地,選秀明星的粉絲已經超越了粉絲范疇,成了宣傳推廣的中堅力量。粉絲“屯白菜”、“掃街”、聯絡媒體和電臺DJ互動等,都遠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粉絲追星的范圍。真心希望有一天,秀粉可以回歸到歌迷本質,看看演出、聽聽歌、上網關注他的近況,和親朋好友分享他的作品。也許,當我們能真正回歸的時候,也就是內地歌壇真正崛起的那一天,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Q4:都會利用哪些宣傳工具和推廣活動,為自己的偶像造勢?
醒目:線上就是貼吧,各大門戶網站,各大論壇,博客微博,蘇醒官網等。線下會利用一些道具,比如有演唱會或歌友會時,多會用到燈牌、燈棒、氣球、條幅等等。我們醒目的代表色是粉色,一大片的粉色,是最亮眼的所在,也是我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
Q5:感動彼此的一件事。
醒目:07年快男巡演杭州站,蘇醒演唱了他偶像Craig David(大衛格雷)的歌曲“7 Days”,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創作的一段rap,其中有一段互動,“我沒有很辛苦/我不在乎贏輸/我心里很清楚/我愛的是醒目……I am Allen Su/Say my name/One Two Allen Su”。在“Allen Su”的時候,他把話筒伸向了我們,我們心領神會的齊聲大喊他的名字。從此,每次蘇醒在舞臺上的時候,他只要說“One Two”,我們就會高呼“Allen Su”。無論在哪里,無論什么時候,這個小默契總是存在,這是我們之間最親密的通關密碼。
淳米(杜淳粉絲):
面對作品,背對生活
粉絲稱號:淳米
對偶像的昵稱:小杜、嘟嘟
活動陣地:“淳真年代”官網、
百度杜淳貼吧
杜淳,以《漢武大帝》中的小漢武驚艷亮相,以《走西口》中的田青響亮業界,以《敵營十八年》中的江波獲粉無數。主旋律作品的累積,使他成為極受師奶追捧的魅力小生。近年,杜淳拓寬戲路,年代劇、偶像劇、家庭劇都積極涉獵,以獨特的個性和過硬的演技,成為熒屏前活躍的實力小生。
百度杜淳吧最活躍的粉絲,以70后為主,職業層面廣泛,還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征是,文青粉居多,不少人文風老辣,專業度極高。杜淳吧曾做過一項粉絲職業構成調查,其中,從事文字和教師工作的粉絲數量極大。
杜淳是一個專注于表演且非常敬業的演員,一年中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劇組,粉絲戲稱他為“勞模”。雖然很忙,但他仍會在博客、微博、開心網上記錄自己的工作情況與淳米們分享。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杜淳也會抽空到貼吧和官網發貼送祝福。
可以說,淳米是比較幸福的粉絲,不僅能經常在電視中看到偶像的作品,也能不時收到偶像的祝福。因此,杜淳吧和“淳真年代”官網,從建立之日起,粉絲數量與日俱增,粉絲活躍程度也極高。
在談到對論壇管理和粉絲組織上,杜淳吧大吧主介紹說,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塊內容。線上專注于官網和貼吧的內容服務,線下針對淳米參加探班和發布會的活動服務。
每年杜淳生日,“淳真年代”和“杜淳吧”都要舉辦征文、搶樓、試題等娛樂形式多樣的活動,并設立獎項,把杜淳的簽名照、作品、飾物等作為獎品。線下活動則會配合杜淳的實際工作情況,或探班或生日會等,積極跟進,隨機舉行。第三屆《華鼎獎》,淳米通過持續兩個月的投票,使杜淳獲得最佳新人獎。
星庫問答:
Q1:淳米組織過的最有意義的一次活動。
淳米:今年春天西南地區大旱,旱災伊始,杜淳悄悄向紅十字會捐款十萬元。在他的感召下,淳米行動起來,最初是34名淳米自發捐款,為思茅云仙鄉的村民小組修建蓄水池。之后,杜淳吧淳米第二次發起捐款,把善款六萬余元買了礦泉水,并親自運水、送水到云南省宣威市龍潭鎮小學,并用買水結余款項,幫孩子們辦起一個圖書室。
Q2:哪次活動讓你們記憶最深刻?
淳米:今年一月,小杜在西單圖書大廈簽售《敵營十八年》。在簽售隊伍中,有一位年過80歲的老奶奶,她一大早就自己乘坐地鐵趕到西單,她說:“杜淳演戲演得很好,一看這孩子就讓人疼,我一定在有生之年,要看一眼這孩子!”但因為路途遙遠,參加簽售的人又很多,杜淳看到老奶奶,非常感動,他給老奶奶簽了字,而且探身出來與老奶奶擁抱、合影!在場的淳米和媒體都被祖孫二人的溫馨場面感動。
Q3:杜淳帶給淳米最大的感動是什么?
淳米:杜淳充實了淳米們的業余生活,使大家的精神生活更豐富。他的角色,大都充滿了正義、善良的品質,有著剛正、博大的情懷。看他的作品,能激發我們對歷史對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也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Q4:除了官網和貼吧,在對他的宣傳中,還會做哪些事?
淳米:作品是杜淳的演藝生命,他的作品能在廣大觀眾中得到肯定是最重要的。淳米們會向身邊的人,遇到的人宣傳杜淳的作品。淳米們也會通過寫文章或做視頻美圖來宣傳推廣杜淳,并在友吧里推廣杜淳作品。
Q5:杜淳對淳米的態度。
淳米:面對粉絲的要求,小杜只要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都會全力滿足,而且自始至終都讓人如沐春風。淳米送給他的禮物,他會精心收藏,在媒體采訪的時候,還會告訴記者是影迷送的禮物,自己很喜歡。他曾說,如果一個明星有粉絲,一定要對粉絲好,因為那是一群不求回報,真心對你好的人。
Q6:最讓杜淳感動的一件事。
淳米:他今年的生日,200多名淳米從各地奔赴北京,唱著由淳米自己譜曲、作詞、演唱的淳米之歌《一起飛》,為杜淳舉行了盛大的生日PATTY。這是小杜出道以來第一次舉行生日會,也是他和淳米第一次面對面的聯歡。后來,他在博客里發表數篇博文表達感激,有細心淳米數過,他竟然說了23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