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話劇圈中,集編劇、導演于一身的人不在少數,但再加上個制作人的身份,數量就大打折扣了。如果在這些身份之外再加上一個“女性”標簽,簡直就成了鳳毛麟角。若是再借用“青年”這個頭銜,恐怕就只能用碩果僅存來形容了。而郭郭恰恰就是這集編劇、導演、制作于一身的青年女性戲劇人。三位一體的郭郭是非常繁忙的,采訪都是在《電影之歌》的排練現場進行的。
三位一體的利與弊
在解放軍歌劇院的地下排演場,我見到了親切中又不失干練的郭郭,她正在忙于音樂劇《電影之歌》的復排,作為田沁鑫的執行導演,這是郭郭首次接觸音樂劇。因此我們的采訪也在排練場中開始。
畢業于中央戲劇導演系的郭郭,畢業之初為田沁鑫導演做宣傳、推廣工作,與一線的媒體和觀眾有了更多接觸,為日后自己從事創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此后郭郭又跟隨國家話劇院總監李東老師學習戲劇制作,同樣對制作領域有了深入的了解。在經歷了幾年的積累后,2008年底,郭郭開始了《辦公室有鬼》系列的創作。“確切地說,《辦公室有鬼》第一季我的身份是策劃和制作人,二三季才是我的創作。當時也是因為上馬太快,好的導演和編劇在時間上都來不及磨合,所以迫不得已自己來做。”
《辦公室有鬼》系列在全國巡演多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對此郭郭表現得很冷靜。“作為商業小戲來講,這部戲還是不錯的。由于它關注的是上班族的喜、怒、哀、樂,與生活貼得很近,而且女孩做東西會往真、善、美的方向發展,相對立志、溫暖,觀眾也樂于接受。”
有了這次良好的開端,郭郭開始確立了她編劇、導演、制作三位一體的身份。
對于如此三位一體的利與弊,郭郭也進行了逐一分析:“就利的方面而言,由于我做了制作人,我能想到的環節更廣泛,知道什么樣的內容觀眾喜歡。單純的創作者可能會堅持自己的東西多一些,其實對市場的讓步和妥協,聽起來不好聽,但它卻是可以為整部戲加分的。其次,在創作過程中劇本該達到的輕松、愉快、感動的元素都要具備,讓觀眾滿意的同時,又要能夠賺到錢,對于這部分,因為是三位一體,所以直接自我和諧就可以了,省卻了與編劇交流、溝通的過程。還有一點,制作人是把控整部作品的,對制作人而言,用什么樣的手段吸引觀眾、觀眾看后怎樣才能更好地傳播,這屬于另一種形式的創作,如果觀眾的表現是按自己的預期走的,是非常有成就的。”
任何形式都沒有絕對的完美,三位一體同樣存在弊端,“有時候也會有自我矛盾,人容易分裂成三塊。而且時間久了,容易限在其中,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會感覺創作上變得狹窄。單純的創作人有時間去想,沉淀,去觀摩其它戲劇。但有了制作人的身份,工作就會變得事無巨細,根本沒有這個時間。”
可以看出,三位一體的最大弊端是對創作的影響,郭郭也坦言,她認為真正的藝術創作者必須具備堅忍、耐得住寂寞、強大的抗壓能力。同時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捕捉生活中存在卻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畢竟好的創作是能夠促進小劇場的良性發展的。
商業開拓與創新
可以說郭郭是商業意識比較靠前的制作人,早在《有鬼》第一季中,郭郭和她的團隊就已經在劇中設置了單獨的模塊,可以用于商業元素植入,并且把可操作的方式都設想出來,供合作伙伴選擇。此外,她在經營模式上也采用百老匯模式,作為導演不拿稿酬,只拿演出費。這樣需要導演天天觀看自己的戲,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定期還要進行微調,與當下相結合,確保讓這部戲演得更長久。同時還可以方便新的合作伙伴隨時加入。
目前,商業元素與戲劇結合的越來越多,身為制作人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郭郭坦言:“其實,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制作人必須讓客戶滿足的同時也能讓觀眾接受。我感覺現在的觀眾包容性很強,他們已經能夠允許戲劇中廣告的存在,所以我主要考慮的是怎么操作才更有趣,才更自然。甚至可以把這些商業元素打造成劇目中的一個笑點。這個過程能夠讓人的創造力無限發揮。同時優秀的戲劇提純了生活的內涵,可以和人的精神世界發生很深厚的關聯。”
三位一體的郭郭正在向全能制作人發展,未來的事業重心依舊是舞臺戲劇,她認為戲劇是在有限的面積內呈現世界,給人的挑戰最大。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即時互動性也是戲劇的魅力所在,這是影視所無法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