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熱衷金融投資早已路人皆知,盡管2007年以來跌落的股市教訓深刻,然而面對資本市場的誘惑,上市公司是否能耐得住寂寞?
經歷了2006年啟動的股改牛市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內地股票市場依舊延續著非理性繁榮與恐慌的交替。在“暴利神話”的誘惑下,很多企業特別是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紛紛籌錢出力參股券商或非上市金融企業股權,甚至直接從事證券投資。然而,這股投資潮在為上市公司帶來可能的高額利潤的同時,也讓巨大的風險隨影而至。
券商參股潮逢牛必現
證券公司的主要利潤源于經紀業務的傭金、投行承銷費以及自營業務的投資收益,股市上漲往往能為其帶來利潤的大幅增長。由此,券商公司的股權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股價也瘋狂上漲。統計發現,隨著2000年和2007年兩次牛市到來,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相應出現了兩次參股券商高潮。

隨著上證綜指走牛,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參股券商逐漸增加到2001年的72家。而2001—2005年的熊市期間,證券業全行業虧損,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降至1家。到了牛市再現的2007年,參股券商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數急升到253家,有60家券商被參股,平均每家券商被4.2家上市公司持股,像申銀萬國證券的參股上市企業更是多達33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則急劇減少。但隨著2009年股市逐步復蘇,上市公司參股券商的投資熱情重新燃起。例如,華茂股份2010年公告稱,將以不超過凈資產的50%、總額不超過18億元的金額參與廣發證券的定向增發,因而被業界稱為“準金融股”。投資券商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華茂股份2010年的總利潤額為4.69億,其中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高達3.27億,僅出售宏源證券1830萬非限售流通股的收益就高達2.97億元,占了全部利潤的63.31%。
銀行業改革變身香餑餑
2005年,以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改和上市,拉開了商業銀行制度性改革的序幕,人們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預期大幅改善。而投資非上市或擬上市的金融企業特別是一大批城市商業銀行,因為陸續成功上市,賺錢效應凸顯,這誘使一些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聞風而動。上市公司對非上市金融企業的股權投資的熱情持續升溫。
上市公司沉迷股票投資
資本市場階段性的非理性繁榮,引發上市公司投資股票的熱情,而隨著股票價格急劇上漲,交叉持股給上市公司貢獻了巨額利潤或潛在收益。統計表明,2006年上半年,進行股票投資的上市公司僅3家,到下半年時猛增到400家以上。2007年以后,相互持股的公司始終維持在500家左右,換言之,30%以上的上市公司參與了股票投資;而且持有兩個以上行業的上市公司占股票投資公司數量的近一半,許多公司持股的行業甚至橫跨五個以上。
從投資額來看,從2007年以來,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投資股票的金額也呈持續升溫的趨勢,尤其是制造類企業。像寶鋼股份在2007年3季度動用超過33億元資金進行短期類證券投資,而千金藥業2007年2季度從事證券投資的資金超過總資產的27%。

2008年以來的股票市場的持續下跌,使股票暴利神話一一吹破。制造類上市公司因為虧損紛紛撤出股票投資。但隨著市場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上市公司參與股票投資又開始活躍。最典型的是炒股“明星公司”金陵藥業和陽光照明,無論是在大盤股、小盤股還是新股中,這兩家公司的身影頻頻出現。2009年的244個交易日中,陽光照明和金陵藥業分別光顧了119只和342只股票,金陵藥業更是以平均每天1.4只股票的交易頻率讓專業股民望塵莫及。巨大精力的投入有什么結果?2009年,陽光照明獲得投資收益749萬元,為其當年的利潤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金陵藥業就沒有那么幸運,在2008年投資收益虧損1.12億的情況下,2009年取得了4750萬元的投資收益,成為公司業績增長167.51%的主力軍,但2010年藍籌的低迷導致公司業績巨幅下滑。報表顯示,金陵藥業2010年前三季度的投資收益全部虧損,導致前三個季度的利潤分別下降41.84%、30.67%和102.9%。
風險魅影不期而遇
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熱衷于從事金融投資,短期內可能為企業創造巨額的利潤,但企業的資金是有限的,過度的金融投資必然導致對主業投資的削弱,從而削弱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比重。金融證券投資因為風險難控,往往使上市公司暴露在股市巨幅波動的系統性風險中,損害了公司的盈利質量,動搖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股票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參與股票投資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出現大幅波動。調查表明,進行股票投資的制造類上市公司的收益常常具有更大的波動性。
曾有“現金奶?!泵雷u的佛山照明在2007年用近7億元進行股票一級市場投資,用2.8億元從事二級市場投資。隨著市場的上漲,公司于2006、2007年分別產生了7000多萬元和3.28億元的投資收益。然而2008年以來的低迷行情,導致公司當年一季度股票投資虧損近8000萬,二季度虧損達到1.1億元。重創之下,佛山照明2009—2010年的前三個季度沉寂了下來。但2010年10月的行情再一次誘發出沖動,公司2010年11月25日發布三個公告:一是出資1.117億參與廈門銀行增資擴股,二是用不超過8000萬元進行滬、深股市新股申購,三是購買券商理財產品。財富的誘惑下,佛山照明終究耐不住寂寞。
還有被市場稱為“業績預減王”的湖北金環。公司曾預告2010年虧損1800萬元,原因除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外,還有“公司沒有減持所持有的長江證券”,因為上年度的1.93億利潤中投資收益高達1.89億。而其隨后發布修正公告,稱2010年凈利潤為260萬—500萬元,重要原因是“證券投資在四季度獲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
從市場時機角度看,在股票市場整體全面上漲時期參股券商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認股成本。例如,2007年上市公司中紡投資對中信證券的參股價達到驚人的每股101元。服裝龍頭企業雅戈爾也有著對券商股權投資的熱情:公司于2000年以發起人的身份用3.2億元認購了2億股中信證券股權,用1.5億元認購了寧波證券14.97%的股權,2005年以來的牛市行情,給雅戈爾帶來200多億的賬面投資收益;嘗到甜頭的公司于2007年以每股35.88元的價格投資近36億元參股海通證券,隨著2008年以來股市走熊,公司對券商的股權投資收益也大幅縮水。
上市公司都有自身經營的主營業務,從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企業的投資項目選擇只有更多地考慮戰略上的相關性,把資源主要投入到主營業務中,才能保持其在主營業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更穩健地為股東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