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久以前就有關于手術麻醉的傳說和記載,例如“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很久以來就千方百計尋找治病止疼的良藥。《三國演義》第75回,名醫華佗為關羽行“刮骨療毒”一節,料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們在為關羽過人的意志力折服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麻醉在手術中的重要性。隨著醫學的發展,如今的手術已不僅僅是刮骨療毒小兒科了,且不說離體的斷肢再植,就是一向被醫學界視為“禁區”的心肺移植,也成為了現實。更多復雜的、高難度的手術也在不斷進行中。作為以保障外科手術能夠安全順利進行為職責的麻醉醫生,醫學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麻醉學科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
麻醉學其實是一門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因為早在大約兩千年以前,我國著名醫學家華佗就已經發明了麻沸散作為麻醉劑,并將其應用于腹腔手術中。現代麻醉學的出現則是以1846年10月16日牙醫莫爾頓在美國麻省總醫院用乙醚麻醉病人并成功實施手術為標志,乙醚麻醉的成功是外科手術史的一塊里程碑。
從現代麻醉學誕生起至今的不到兩百年內,麻醉科醫師的職責在于保證病人在無痛、安全的前提下和手術醫師共同完成手術。俗話說:“開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科醫師在外科手術過程中,是病人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的維護者,是手術病人手術過程中的“生命守護神”,他擔任著手術中突發事件的搶救與處理工作。現代麻醉的技術的完善和監護系統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病人正常麻醉手術期間的安全。但由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每個人對麻醉藥耐受和反應不同,就要求麻醉科醫師隨時采取應急的措施,這也增加了要承擔的風險。
現代麻醉學技術傳入我國僅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且發展也十分緩慢。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研究針刺麻醉,70年代初研究中藥麻醉,雖然這些麻醉在臨床應用中有一定的鎮痛和麻醉作用,但尚達不到現代麻醉的要求,7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國外許多新的麻醉藥和精密的麻醉設備相繼引進我國,進一步提高我國麻醉水平,促進麻醉學科的現代化。70年代末,徐州醫學院成為我國第一所開設了麻醉學專業的醫學院校。隨后相繼有一批醫學院校增設麻醉學專業。現如今我國的麻醉學業已發展成為涵蓋臨床麻醉、危重病治療、疼痛診療的一級臨床學科,并在許多醫學院校開設了碩士點,部分醫學院校開設有博士點。
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相結合
麻醉學是醫學學科的一門分支,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學科。在本科的前三年進行基礎理論的學習,并在學習基礎醫學理論的同時增加一些在麻醉狀態下的病理和生理學的相關課程。比如說麻醉專業會在學完《系統解剖學》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學習《麻醉解剖學》,相比起臨床專業的《局部解剖學》,《麻醉解剖學》更加強調麻醉過程中的一些體表定位標志,比如髂后上棘和胸鎖乳突肌等等。在學完《生理學》和《藥理學》后,麻醉專業將會在此基礎上學習《麻醉生理學》和《麻醉藥理學》,這兩門課是將我們由臨床醫學引入麻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麻醉生理學》主要是探討在麻醉狀態下,人體的一些生理學變化,比如說:在全麻狀態下,潮氣量的大小應該維持在什么水平,才能維持人體氧耗;麻醉狀態下的交感神經興奮性為什么會降低,降低后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而《麻醉藥理學》就是在《藥理學》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一些麻醉用藥,包括:鎮靜藥物、搶救用藥、鎮痛用藥,以及這些藥物的用法和影響等等。
在完成前三年的基礎學習后,會進入到臨床課程和麻醉學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這個階段為期一年,主要是在學習臨床課程如《內科》、《外科》的基礎上加以在醫院臨床科室的參觀學習。在此期間,我們會學習如《臨床麻醉學》、《危重病醫學》、《疼痛診療學》等麻醉專業課程,并進入手術室參觀學習,觀看麻醉科醫師是如何進行手術麻醉。并在專業課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危重癥搶救的操作練習。而他們的授課往往在講解書本的同時,會加入一些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比如說:甲亢病人代謝較快應選用全麻,但藥物在體內半衰期會縮短,因此甲亢病人麻醉藥物用量較其他病人用量大,否則病人術中易出現躁動;胸科手術應密切關注縱膈擺動和反常呼吸,并密切關注其血氧飽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壓等指標,隨時調整潮氣量。在進行理論課的同時會有見習課程,穿上洗手衣進入手術室參觀學習,主要就是麻醉科老師在操作的同時向我們介紹操作要點,比如說氣管插管時喉鏡的置入,插管后應該怎樣判斷導管位置是否正確,椎管內麻醉的定位和一些步驟讓我們對麻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臨床見習完成后,我們就會進入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階段。同其他醫學專業的學生一樣,我們也會進行臨床科室的輪轉;不同的是我們在麻醉科實習的時間會比較長,為期半年,并在ICU(加強醫療與危重癥醫療科)進行一個月的輪轉。
在麻醉科實習期間,我們還是有帶教老師的,在進入麻醉科的第一個禮拜,我們也只能像見習一樣,觀看帶教老師的麻醉操作,給老師做小助手跟隨老師去進行術前訪視等等,其實也就是打打下手。一到兩周后,老師就會根據平時你掌握知識的程度開始逐步的放手了,比方說:椎管內穿刺的準備步驟,包括麻醉區域的消毒,氣管插管喉鏡的置入等等。大概入科后的兩個月,我們都能夠基本的掌握常用的麻醉技術了,比如說:氣管插管、椎管內麻醉和臂叢麻醉。當然像中心靜脈穿刺這類操作就要看外科手術的安排了。所以如果有中心靜脈穿刺的機會,我們一定不能放過,多練習才能熟悉準確的進行穿刺。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進行完麻醉操作后,外科手術開始時,就要對病人進行術中檢測和填寫麻醉記錄單,在此同時,我們必須密切關注手術進程,隨時根據手術的進程調整麻醉藥物的用量,以便手術能夠安全順利的進行。手術結束后,我們會在病人神志清醒后,觀察病人的各項生命體征:如呼吸、心率、血壓恢復正常后,將病人送入病房交給病人的主管醫生,這樣,一臺麻醉從術前訪視到送回病房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完成了。
麻醉學專業的實習,比其他臨床科室更加注重實踐技能的操作,這也是有我們專業的特點決定的。由于在麻醉科輪轉的時間較長,我們可以更加熟練的掌握一些麻醉專業的基本操作,由于和老師相處的時間較長,老師當然也很愿意將一些基本的操作機會留給我們去實踐。當然第一次麻醉操作手抖也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做什么事情第一次都會緊張的嘛,我們不用覺得難為情,因為沒有人會笑話你的,這是必經的過程。
作為麻醉科醫師,我們還需要很好的與外科醫師交流合作,因為不同的外科手術對麻醉的要求是不同的,每一種外科疾病其病人的耐受能力和身體病理生理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也需要熟悉各種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變化和麻醉藥對其生理狀況的影響。因此,有人稱醫生是“外科領域里的內科醫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業前景光明發展空間巨大
我知道大家在報考專業時回很看重就業問題。的確,就業是我們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據了解,本科麻醉學專業的就業率在與其他醫學專業相比是很不錯的。當然也有很多同學會選擇進一步深造,這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作為一名麻醉專業的畢業生,身邊的同學大部分還是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我想原因有兩點:1.麻醉學在我國起步較臨床醫學晚,單獨開設麻醉學專業的醫學院校數量不多,因此麻醉學專業的學生目前還是供小于求的狀態2.不少醫院認可麻醉本科的畢業生,因為我們在麻醉、急救、重癥監護方面的操作能力強于其他專業的學生。比較容易進入工作狀態。
也有部分本科麻醉的同學選擇讀研,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麻醉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學科,越是技術水平高,越是醫療條件好的醫院麻醉科的技術實力往往都比較強。美國2007年年薪排行榜上,麻醉醫生的收入甚至高過了美國總統,也高于其他外科醫師。這是因為,在富裕和發達的地域,人們對醫療的舒適度和安全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內的許多科研實力和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院,麻醉科的年麻醉手術量是反映醫院實力和經濟效益的窗口,醫療水平高的大型醫院,承擔的復雜的高風險性手術自然會多一些,如果能在讀研期間多見一些復雜手術的麻醉,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提供了一些鍛煉自己的機會。麻醉學專業在讀研期間會分出更加細致的方向:臨床麻醉學、危重病醫學、疼痛診療學,導師會根據學習方向安排科研實驗和臨床實習的時間。在就業方面,麻醉學專業的碩士在就業方面比較走俏,選擇的機會也更加多一些。
總而言之,麻醉學專業是一個前景光明的專業,新興學科會給予我們年輕人更多創新的空間。如果你喜歡醫學專業,歡迎你們加入到“無影燈下生命的守護神”這一神圣而光榮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