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依法治檔是檔案法制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之一。文章從文獻量比較、學科與期刊分布、時間分布、作者與作者單位分布、研究層次與主題分布等五個方面,對已有依法治檔研究文獻資料進行了定量分析。
關鍵詞:依法治檔;研究;文獻資料;分析
自《檔案法》頒布實施以來,依法治檔就成為檔案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試圖對1987年以來,依法治檔研究文獻資料進行梳理,為日后從事這一研究的同志提供一些幫助。本文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1依法治檔研究期刊文獻量比較
以“依法治檔”為檢索詞,在篇名、關鍵詞、主題、全文4個不同檢索項中進行檢索,得到下表結果:
限于篇幅,本文僅對篇名檢索項的416篇文獻進行分析。
2學科分布與期刊分布
按“知網”的學科劃分,416篇文獻分布在“檔案及博物館”、“行政法及地方法制”等15個學科的專業刊物上,其中,“檔案及博物館”300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94篇,分別占72.11%和22.59%。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學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兩個領域,其他領域(22篇,占5.3%),對此問題,關注度不高。
從文獻的期刊分布看,按載文數量排,載文量在2篇以上的刊物有:《蘭臺世界》*(49篇)、《中國檔案》* (32篇)、《四川檔案》* (30篇)、《北京檔案》* (27篇)、《浙江檔案》*(24篇)、《檔案時空》(21篇)、《云南檔案》(21篇)、《山西檔案》* (20篇) 、《檔案與建設》* (18篇)、《蘭臺內外》(15篇)、《城建檔案》(14篇)、《黑龍江檔案》(14篇)、《檔案天地》(14篇)、《機電兵船檔案》(12篇)、《陜西檔案》(10篇)、《檔案管理》*(9篇)、《檔案》*(7篇)《湖北檔案》(5篇)、《檔案學研究》* (3篇)、《檔案學通訊》*(2篇)、《湖南檔案》*(2篇)、《才智》(2篇)、《運城學院學報》(2篇)、《農場經濟管理》(2篇)等24種刊物(355篇)。除《上海檔案》外,12種檔案學核心期刊(*號者)盡在其中。檔案學期刊與檔案學核心期刊發表成果較多,表明研究的專業程度較高。但以理論研究見長的《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的載文量,遠遠低于其他檔案學核心期刊,甚至低于許多檔案學一般期刊。這表明,研究的理論性相對而言較差,且純理論“研究”型檔案刊物,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遠遠低于兼有“工作指導”性的檔案刊物。另一方面,“依法治檔”研究文獻發表期刊分布也相當分散,刊登1篇文獻的有61種期刊之多,表明各行各業的檔案工作者對這一問題均有一定的關注。
3時間分布
從時間分布上看,自《檔案法》頒布到2010年共有3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1997年,1987年~1997年,這一期間,論文數量大體呈由少到多的遞增趨勢,到“《檔案法》頒布實施10周年”達到高峰,這期間,多數年份刊發文獻量在10篇以上,年均15.6篇。第二個高峰出現在2002年,1998年~2002年,這一期間,論文數量大體呈平穩趨勢,到“《檔案法》頒布實施15周年”達到高峰,這期間,各年份刊發文獻量均在20篇以上,年均27.8篇。第三個高峰,出現在2007年,2003年~2007年,這一期間,論文數量大體呈由少到多的遞增趨勢,到“《檔案法》頒布實施20周年”達到高峰,這期間,多數年份刊發文獻量在10篇以上,年均15篇。2008年~2010年的刊發文獻量年均10篇。24年間,年均刊發文獻量為17.3篇。刊發文獻量超過平均年刊發文獻量的有9個年份,這些年份,大都集中在“《檔案法》頒布實施10、15、20周年”前后及《檔案法》修改重新頒布的年份。詳見下圖。
4作者與作者單位分布
按作者發表文章數量排,發表文章在2篇以上的作者有:趙乃康(3篇)、李伯富 (2篇)、鄧濤 (2篇)李春英 (2篇)、王璽 (2篇)、陳愛華 (2篇)、陳玉賢 (2篇)、李
gFUbDqNTUKfPqC4PwSQArX1WxIEE6MGIF4kvtZXNCws=建芳 (2篇)共8位,發表文獻17篇,僅占全部發文量的4.08%。其他399篇,分別由不同作者撰寫。對“依法治檔”研究,關注者多,深入研究者少。目前,沒有核心作者群,多數作者的研究缺少深度與系統性。
從作者單位來看,載文在2篇以上的單位有: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5篇)、遼寧省營口市檔案局(4篇)、太原市檔案局(4篇)、四川省檔案局(3篇)、北京市檔案局(3篇)、遼寧省本溪市檔案局(2篇)、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2篇)、沈陽市檔案局(2篇)、泉州師范學院(2篇)、北京市宣武區檔案局(2篇)、湖南省岳陽市檔案局(2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篇)、黑龍江省雞西市檔案局(2篇)、四川省旺蒼縣檔案局(2篇)、湖南省檔案局(2篇)、江蘇省揚州市檔案局(2篇)、浙江省檔案局(2篇)、黑龍江省大慶市規劃局(2篇)、貴州省檔案局(2篇)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檔案局(2篇)、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檔案局(2篇)、廣東省深圳市檔案局(2篇)、云南省楚雄市檔案局(2篇)、中國機械工業部第八設計研究院(2篇)等24個單位,發表文獻57篇,占全部文獻的13.7%。其他359篇文獻的作者,分別來自不同單位。與作者分布情況相似,研究單位也相當分散,沒有核心研究單位。但從研究單位的類型來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的關注度相對較高。詳見下表。
5研究層次與研究主題分布
從研究層次來看:屬基礎研究253篇,占60.82%;屬行業指導154篇,占37.02%;屬政策研究5篇,占1.2%;其他4篇,占0.96%。
從研究主題來看,從對文獻所用關鍵詞統計,出現頻率在2篇以上的關鍵詞有:依法治檔(27篇)、城建檔案(6篇)、檔案工作(5篇)、對策(4篇)、法制建設(3篇) 、檔案管理(3篇)、發展(3篇)、問題(2篇)、檔案(2篇)、社會檔案意識(2篇)、促進(2篇)、法制化(2篇)、措施(2篇)、管理(2篇)、領導講話(2篇)、檔案立法(2篇)、檔案法(2篇)等17個,共計71篇,占17.07%;出現頻率在5篇以上的關鍵詞有:依法治檔(27篇)、城建檔案(6篇)、檔案工作(5篇)等3個,共計38篇,占9.13%;出現頻率在10篇以上的關鍵詞只有依法治檔(27篇)1個,共計27篇,占6.49%。而檔案法律法規、監督、法律法規、治檔、依法行政、分析、執法監督、指導思想、完善立法、法制化環境、手段、控制措施、依法、監督機制等345個關鍵詞,各只有1篇文獻,占82.93%。這一方面,說明 416篇文獻涉及的研究主題相對廣泛;另一方面,說明作者在提取關鍵詞時隨意性較大,缺少基本的訓練;再一方面,也表明部分文獻研究的內容與篇名不符,研究比較淺,缺少對“依法治檔”核心內容的深入研究。
6依法治檔研究文獻的主要特點分析
筆者通過對以上依法治檔研究文獻的分析來看,關于依法治檔研究文獻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6.1研究者多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及檔案工作部門的同志為主,但相當分散。這也說明,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廣大檔案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參與度相對較高。但是,以往其他研究題目中的主要研究者,高校檔案專業教師較少涉及。且以刊載理論研究文章為主的《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通訊》的載文量遠遠低于其他檔案學期刊。
6.2研究目的是推動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對此問題關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高于一般檔案工作部門(檔案館、檔案處、檔案科、檔案室),而一般檔案工作部門又高于高校。研究多以“實務”為主,理論性相對較差。
6.3研究呈階段性與波浪式。這與行政機關工作的特點有關。文獻發表的高峰年份,大都集中在“《檔案法》頒布實施10、15、20周年”前后及《檔案法》修改重新頒布的年份。
6.4研究比較零散。無論從學科分布、雜志分布、作者分布,還是作者單位分布,研究層次分布還是關鍵詞分布,都顯現整個研究還比較零散,沒有形成體系與主力。
“依法治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檔案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的今天,加強“依法治檔”研究,既是理論研究的需要,更是檔案事業與檔案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將研究進一步推向深入。
(劉東斌組稿作者單位:河南大學財務處來稿日期:2011-04-19)
基金項目:河南省檔案局科學技術研究項目(2010——R——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