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而形成的。職業倦怠是一種職業傷害,已嚴重影響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
1檔案、圖書工作人員職業倦怠的成因
1.1對檔案、圖書工作職業認同度低。從社會層面看,人們一直把檔案館、圖書館看成是養老和照顧閑人的場所,認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是低層次的簡單勞動。即使在為科研服務的過程中,所花費的心血也往往被忽略。從檔案、圖書工作人員個人來看,工作性質單調、高度重復,創造性和挑戰性指數低,缺乏職業靈活性,加上社會效益的隱蔽性、工作成果的模糊性與滯后性,難以滿足其個人成就感,久而久之,就會由厭倦發展到對工作的懈怠。
1.2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缺乏職業保障。一是缺乏技能保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有的服務模式及手段都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缺乏正規系統的培訓和專業理論指導,知識更新速度慢、觀念陳舊,憑感覺和經驗做事,工作難以創新和提高,積極性受到挫傷。二是缺乏待遇保障。長期以來,很多單位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的待遇比同職級的低。“同職不同酬”會引起其心理上的不公平感。
2檔案、圖書工作人員應對職業倦怠的措施
2.1加強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的職業角色認同。社會和個人要共同努力,首先,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檔案、圖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人員管理上多一些人性化關懷,讓制度真正成為呵護人的保障。通過政策傾斜和輿論宣傳等手段,不斷地提高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使檔案、圖書管理工作真正成為受人們尊重的職業,促進工作人員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其次,檔案、圖書工作人員要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客觀地認識自我,調整自我認知。學會轉換視覺,確定合理的信念,營造舒適、和諧的心理環境。遇到心理困擾和挫折時,能夠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善于通過宣泄、激勵、補償、轉移、升華、暗示等方式疏導不良情緒以減輕心理壓力。
2.2 對檔案、圖書工作人員的心理進行主動積極的干預。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對檔案、圖書工作人員進行心理健康培訓,疏解其心理癥結。有關部門、領導要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其心理困擾或壓力的來源。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切實提高其自我解決心理沖突與心理問題的能力。②為檔案、圖書工作人員開辟心理咨詢渠道。有必要開辟一對一的面談形式的心理咨詢渠道,優點是針對性強、效果明顯,使其心理問題能得到及時疏導,消極情緒得到排解。
2.3對檔案、圖書工作人員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在對工作人員倡導默默無聞、甘為人梯的職業精神的同時,也要滿足其個人需求。只有充分調動全體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實現其服務功能。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上,營造健康成長的和諧環境,人盡其才。要爭取科研項目,鼓勵從事學術研究,不斷提高學術研究的能力和業務技能;創造新的培訓機會,為深造、學習“開綠燈”。在開拓創新和諧愉悅的環境中,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2.4對檔案、圖書工作人員加強職業能力培養。一個合格的檔案、圖書工作人員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既要精于知識管理與組織,又要善于服務和宣傳。當工作的高要求與個人現實能力之間產生差距時,就會出現壓力,而長期工作壓力的存在,容易產生職業恐懼感。要消除這種恐懼,就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地充實和超越自己,提高技能來適應工作需求的變化。在工作上,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建立短期和長期職業規劃,滿足不同時期的工作需求。此外,作為管理者,還應根據員工自身的狀況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激起他們勇于向困難挑戰的信心和勇氣,保持高度的工作熱忱,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心理愉悅感和心理承受力。事實上,當人們技能嫻熟地工作時,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增強工作的成就感,從中獲得樂趣,職業倦怠無從產生。
(作者單位:開封大學來稿日期: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