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P C行業中,還有一個比低利潤率更加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如果不能擠入全球前三名,未來將面臨邊緣化和淘汰危險。
對此趨勢,IDC和Gartner已有相同的預測:沒有高利潤率,就必須有規模。
2011年1月27日,聯想再次出手,宣布和N E C成立合資公司。此前,聯想是排名全球第四的P C廠商,N E C則是日本頭號P C廠商。據I D C去年第四季度全球P C市場報告顯示:在第四季度,宏碁排名全球P C市場第三,市場份額為10.6%,而排名第四的聯想市場份額為10.4%,N E C全球市場份額為1%。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并購完成后,聯想的市場份額排名將超過宏碁。
當然,宏碁絕不甘心落后。
回溯過去幾年,在P C業整合浪潮的壓力下,排名難分伯仲的聯想和宏碁多次短兵相接。
2005年5月,聯想完成了對I B MP C業務的收購,借此成為全球第三大P C廠商。兩年后,聯想又計劃收購歐洲第三大PC廠商Packard Bell,卻遭遇宏碁的橫刀奪愛;2007年8月,宏碁以7.1億美元收購G a t e w a y,通過收購Gateway,宏碁曲線將PackardBell納入麾下。此役之后,意氣風發的宏碁P C銷量一度超過戴爾成為全球第二,2010年第三季度,宏碁筆記本電腦銷量更是超過惠普,成為筆記本電腦領域的全球第一。
當然,戰爭始終在繼續。去年底,宏碁通過與中國P C市場“老二”方正科技的聯姻,將方正P C的渠道和品牌一舉拿下,試圖搶占中國市場;今年初,聯想則通過與NEC聯姻,絕地反擊。
各種跡象表明,不具有全球眼光的本土PC廠商正紛紛潰敗,漸漸勢弱,而具有國際化戰略的P C巨頭則步步為營。
從中國市場看,過去,名噪一時的神舟電腦、長城電腦等,開始淡出消費者視野。方正董事長魏新曾經直言,P C業的絕大部分利潤都在微軟和英特爾手中,也正因為此,深耕本土市場多年的方正集團最終放棄了PC業務。從大的格局看,在中國市場,聯想已絕對稱霸,美國由惠普和戴爾長年盤踞,宏碁則領先于歐洲市場。對于聯想而言,中國市場的增長已經空間有限,同樣,宏碁在歐洲也遇到了瓶頸。鑒于美國市場是惠普、戴爾和蘋果的大本營,難以攻入。所以,盡管聯想N E C、宏碁方正的“合作”比較保守,聯姻方式也比較曖昧,并刻意回避“收購”二字,但抱團取暖的思路顯而易見。
從聯想合資N E C來看,盡管N E C壟斷了日本P C市場,但在全球市場,N E C份額不到1%,缺乏規模優勢。而通過與聯想的合作,雙方可以共享供應鏈,從而大幅降低原料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增強盈利能力,聯想還可以鞏固日本市場占有率;而宏碁收購方正PC的舉動,既避免了在中國市場與聯想正面抗衡,也讓方正甩掉了PC包袱。
聯想此次出資1.75億美元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NEC持有49%的股份,聯想占有主導權并有暗含對賭協議。而方正與宏碁的合作,則可以視為宏碁以7000萬美元的代價,獲得了方正渠道和品牌的授權。所以,從本質上看,一切仍是大魚吃小魚的殘酷游戲。
至此之后,全球四大PC市場——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已經結束群雄割據時代,未來,全球四大P C巨頭惠普、戴爾、聯想和宏碁只能在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區域展開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