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北京望京科技園的摩托羅拉大廈,從外表看并沒有什么變化。實際上,在同一個LOGO之下,卻已經不再是同一個摩托羅拉。
美國紐約時間2011年1月4日,摩托羅拉移動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分拆上市,另一部分則成立了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還有一塊手機網絡設備業務則在去年賣給了諾基亞、西門子。
業務已經分拆,但在北京他們卻依然在同一個摩托羅拉大廈里辦公,只有墻上貼著的“我們共贏”(wewin together)等標語預示著82歲的摩托羅拉正經歷著新生。
“這是我們公司新的價值觀。”摩托羅拉移動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孟樸告訴《英才》記者。摩托羅拉移動CEO桑杰·賈在紐交所敲鐘時,孟樸在紐約辦公室和所有的同事觀看了現場直播。
當這個歷史性時刻到來時,準備了整整兩年的分拆計劃最終獲得成功,孟樸說:“1月4日這天代表一個老公司的新生”。
而另一個“拯救者”諾基亞CEO埃洛普目前仍處于被質疑的階段。2月11日,諾基亞與微軟正式宣布,雙方將達成廣泛的戰略合作,由于諾基亞選擇了一個最為現實與穩妥的“變革”方案,高端手機將采用Windows Phone 7系統,而不是市場所期望的Android系統,在該消息公布的當天,諾基亞在芬蘭股市重挫13.97%。
現在,摩托羅拉反而成為人們在批評諾基亞時的正面典型,輿論普遍認為諾基亞應該向摩托羅拉學習,全面轉向Android系統。
桑杰·賈在摩托羅拉的變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從加盟時過億美元的天價年薪,到2009年薪水縮水至十分之一,曾經有不少評論認為桑杰·賈的命運堪憂,他甚至被美國媒體評為2009年25個工資過高的CEO之一。
不過,桑杰·賈通過大刀闊斧的對摩托羅拉的操作系統、芯片等業務線進行化繁為簡的變革,并且只開發基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有限的資源在短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率的發揮。
急速下墜的摩托羅拉終端搭乘上了高速前行的Android。摩托羅拉移動公司(MMI)上市當天,股價在盤中大漲8.7%,報每股32.87美元。
摩托羅拉早先一步的戰略,是基于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洞察,還是處于虧損深淵的無奈之舉?在走過虧損的邊緣后,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競爭格局,摩托羅拉能續寫輝煌嗎?
從巨額虧損到獨立上市,摩托羅拉移動已經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孟樸說,摩托羅拉的目標是三年內重新回到全球手機前三名的位置。
Android平臺之賭
戰略眼光和執行力,這是孟樸眼中摩托羅拉移動的掌門人桑杰·賈身上最重要的特質。桑杰·賈能帶領摩托羅拉移動走出泥潭,最為關鍵的在于他做的兩件事情:將產品重點放在智能手機上、在眾多操作系統平臺中選擇了Android。
桑杰·賈一到任,他就叫來15個部門的負責人,問他們公司到底哪兒出問題了?他得到的結果是:公司不做決定。
當時,摩托羅拉手機上用的無論是芯片、操作系統還是軟件都各式各樣,沒有一個統一的設計標準,每出一款新手機幾乎都要重新設計。光是手機顯示屏就有22種不同款,它們大小又不同,這樣就需要不同的軟件,這種做法不僅使得產品凌亂,而且成本高,效率較低。
桑杰·賈上任第13天,他去拜訪全球最大的無線運營商沃達豐,對方問他,“你能否幫我挑一款手機,告訴我為什么應該買它嗎?”
太多的選擇往往造成消費者無從選擇。兩年前,摩托羅拉開始進行產品轉型,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向,砍掉了幾乎所有自有操作系統,在智能機方面只做Android和Windows Mobile。到2009年下半年,又放棄了Windows Mobile,專攻Android。
“我們比其他手機公司更早地遇到困難,這也使我們比一些同行更早地意識到了,目前正處于業界轉型的階段。”孟樸告訴《英才》記者。
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LG……一大批傳統的手機廠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也正是因為整個產業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IDC稱在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發貨量1.01億部,同比增87%;去年全球銷售的16億部手機中,智能手機的銷量比前一年同比增長70%,達到19%。到2012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一是智能手機。同時,使用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也已經超過Symbian,成為增速最快的操作系統。
看到這種趨勢的肯定不止桑杰·賈一個人,摩托羅拉的困境反而使得它甩掉了包袱,輕裝上陣。埃洛普則認為谷歌從上游控制了Android這一平臺,獲取大量利潤,商品化風險很高。
Frost & Sullivan公司中國首席顧問王煜全告訴《英才》記者,在手機終端產業里,由手機制造、芯片、操作系統、液晶屏、應用軟件等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沒有哪個環節能夠控制全局,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手機硬件領域的玩法已經改變了。”
變化的游戲規則
摩托羅拉以前也是一家重視垂直集成的公司,什么都是要自己控制,不能受制于人,但是現在的產業都基本采取水平集成,很多時候需要選擇最適合用戶的產品。
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換是趨勢,選用Android平臺是潮流。過去一年中,中國銷售的Android智能機中有一半是摩托羅拉生產的。問題是,當除了諾基亞以外的手機廠商都擁向Android時,什么才是未來手機廠商競爭的王道?
手機硬件設計能力曾經是一個核心因素,摩托羅位也正是靠著它出色的工業設計,創造出刀鋒這樣銷量超過一億部的全球最暢銷手機。
諾基亞則成功地構建了一個高中低端的銷售金字塔,比如打廣告的是手機N97,利潤貢獻最大的可能是N95,銷售收入貢獻最大的則可能是更低一級的N73、N72。
“由于摩托羅拉的硬件設計形成系統化、金字塔式的能力不如諾基亞,所以干不過它”,王煜全認為,在Android時代,因為大屏、觸摸屏是主流,設計上的差別在縮小,性價比、品牌、全球網絡將成為能否致勝的關鍵因素。
單款手機的銷量將直接影響到性價比。無論是諾基亞、三星還是摩托羅拉,每家的手機總銷量都超過蘋果的iPhone,但iPhone一款手機2010年就能達到5000萬左右的銷量,甚至有預測今年將達到一億,這就直接導致它的采購成本遠遠低于同行。
除了手機制造本身,渠道規則也在發生變化。孟樸告訴《英才》記者:今年運營商在智能機銷售中所占的比例會更高,即使在一些社會渠道中,運營商也有較大的話語權,“智能機銷售的80%中都有運營商的影響力在里面”。
從一家平穩發展的芯片公司高通跳槽到低谷反擊的摩托羅拉,孟樸看中的正是這個產業正在發生的巨大轉型,在摩托羅拉移動北京的辦公室里,依然貼著當年的手機明星刀鋒的宣傳畫。
桑杰·賈曾聽到一種批評,認為摩托羅拉敗在自己的工程師文化。對此,他并不認同,“一條魚要腐爛總是從頭開始”,并不是工程師文化本身的問題,而是沒有將工程師與市場很好地聯結。
摩托羅拉已經對產品和研發的方向進行了全面轉型,而要對管理方式和思維進行變革,轉身成為決策快、創新活力強的公司,不是一日可以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