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10.3%的經濟增長率換來的卻是上證指數14.3%的下跌,這不得不說有些異常。股市乃經濟的晴雨表,為什么中國經濟的這張晴雨表在2010年失靈了?2011年,這張晴雨表又將如何表現?
去年,美國等發達國家擔心經濟通縮,實行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流動性充足,因而推動了這些國家股票市場的上行。但對中國來說,擔心的卻是通脹而非通縮,因此在美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時候,中國央行采取的是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比較明顯的是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及預期中的加息。
加上銀行再融資、高頻率的新股發行,去年A股從資金面上看是有些緊缺的,直接結果就是銀行等大盤股的無力。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中小板股票卻實現了較好的上漲,全年上漲幅度高達21.26%,中間還創出了歷史新高7493點。似乎中小板股票漲跌與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相符的。
對于大盤股的表現,市場的資金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小盤股,則與經濟基本面的聯系要密切一些。那么今年,估值較低的大盤股能否有一個良好的表現?答案還在央行的貨幣政策上,而央行的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又是CPI水平的一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