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
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被明確為“十二五”規劃編制的重點之一,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和重大舉措也將隨之確定。在轉型的大背景下,蘊含著哪些投資機會?
王永利(中國銀行副行長):從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來看,還是一個政策和市場博弈的過程,國家的宏觀調控決心和力度比較大,但是房地產價格的波動還不明顯。所以,作為國有控股大銀行,我們會積極地支持宏觀政策,另一方面也做一些結構性的優選。
王立新(銀華基金總經理):現在錢多,我們為什么不去投一個管錢的行業,或者為管錢行業服務的行業或企業呢?“十二五”規劃里面提出要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比重,未來10—20年里,金融行業應該會有很多的機會。
陳重(新華基金董事長):房地產調控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北京的房價還是居高不下,但是我們在逐步減持地產股,因為看得不是特別明確,沒有太大把握。
邱致中(巴克萊資本大中華區主席):大量的資金供應,把房地產市場做得非常之高?,F在房地產處于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
蔡洪平(德意志銀行投資亞洲區主席):中國的產業發展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如果制造業再提高就要涉及很多要素的配合,特別是新材料、生物、高科技等,這些要素配合必須在德國、日本、美國等地區完成,這使得中國的產業資本往外收購。
閻焱(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創始合伙人):中國房地產價格增長主要有兩大推動因素。第一個是中國的大量農業人口向城市轉換,房子價格向上是一個基本趨勢。第二個是中國的流動性的增加。過去四年中國的M2,總量貨幣的供給我們增加了4.5倍,中國印鈔票的速度其實從絕對值來講比美國還高。
馮戎(宏源證券董事長):中國的投資市場,一個趨勢就是逢新便追,這可能是2010年的中小板或者是創業板一直處于現在的這種較高水平的原因。第二個,創業板里邊一些公司是值得追捧的,但值得追捧和追捧到什么樣的程度是兩回事。
陳宏(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目前創業板估值的確太高,我覺得還是因為稀缺問題。未來投資機會還是跟中國的“十二五”規劃走,“十二五”規劃消費行業被看好,包括醫療服務行業和一些跟消費有關的機會。新能源和文化傳媒業關注的人也不少。
靳海濤(深圳創新投資董事長):我們以投高科技為主,高科技占了75%左右,剩下會投服務業,也有一些偏傳統的。我個人認為,戰略新興產業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制造業可能再發展七八年也就進入非常大的瓶頸期。
吳鷹(中澤嘉盟董事長):從中國經濟轉型來講應該關注高科技行業,因為高科技行業附加值比較高。T M T是我最愛看的行業,新媒體等未來將會有很大發展空間。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叫做新一代信息技術,一個是移動互聯網,一個是寬帶互聯網,還是有機會的。
王兵(鼎天資本董事長):在中國現在比較合適投資的是消費和服務行業。近期移動互聯網很難出現10億—100億美元的公司,因為現在中國互聯網公司格局已經形成了,三國演義,基本上幾年內很難撼動,他們今后轉型以后還是占主導地位。
邵東亞(實地資本集團董事長):消費是我們的投資領域,占的份額不算太大,但是在逐漸加大這方面的投資。
劉二飛(美銀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中國金融業挺健康的,我們銀行內部給中國金融業打6分,但是中國金融業給外資的投資機會非常少,因為政府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