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新的板塊顯然正在成為市場的新寵。眼下,新材料行業正在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4月8日,以石墨烯為開端,新材料板塊再度發力,巨化股份、三愛富、海印股份等個股一開盤便受到主力的推升而急漲。
作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材料板塊將是一片巨大的“藍海”。據統計,近十年來,世界新材料產業的產值以每年約30%的速度增長。2010年底,全球新材料的市場規模超過了8000億美元,而據有關專家估計,在2012年,國內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將會超過1300億元。
反應在資本市場,近一年來,在良好的市場預期下,新材料板塊“黑馬”頻出,東南網架(002135)、碧水源(300070)、佛塑股份(000973)等個股都曾走過強勢拉升行情。
新材料板塊會在實業與資本聯姻下,會成為另一席投資的“盛宴”嗎?要成為當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產業,高新技術和產業經驗的積淀不可或缺,市場環境和需求的培育也需要時間的積累,而對于新材料行業來說,這些恰恰是它所欠缺的。相對國外整體較成熟的新材料行業來說,國內的新材料究竟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在這樣一個時期,投資二級市場又該梳理出怎樣的思路呢?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與其他產業相比,新材料行業的最大特點是高門檻,高技術,高回報,高風險,它經常走在產業鏈的前端,只有材料突破了,產業鏈才有可能延伸。新材料企業高度分散于各個不同的行業之中,對每個行業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東北證券新材料行業策略分析師潘喜峰向《英才》記者介紹說。
可以把新材料行業的發展,比作一列正在奔跑的列車。近些年,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有數據統計,從2001—2007年間,我國主要新材料產業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2.5%。據專家預測,未來國內新材料產業市場增長率將保持在20
+BFkTPL923hK311ehwq5LA==%以上。
盡管如此,與國外相比,國內新材料產業仍顯較大的差距和稚嫩。“具體來講,就是在材料生產的工藝、設備和創新上都有一定差距,像設備決定材料的質地,比如我們熔煉一個金屬,耐火材料質量不好,雜質很難去得清,材料的純度就上不去。還有就是,我們做材料的公司大部分只是跟蹤國外的技術和研究,而在材料設計等方面創新不足。”潘喜峰表示。
目前國內許多基礎原材料以及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裝備嚴重依賴進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所以無論是推進大飛機,高鐵和電動汽車,還是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產業,都面臨著關鍵材料技術的突破問題。
政策的傾斜幅度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實際上,截至目前,政策對新材料行業的扶持力度可謂空前,無論是“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73”計劃,還是財政、稅收等支持手段,都使新材料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但在針對性的政策和扶持力度上仍有欠缺。“新材料前期需要高投入,但現在的不足是國家在資金投入上不夠。”潘喜峰說,不過可喜的一點是,現在中小板,尤其是創業板的開通為新材料企業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契機。
“我們國家前期在發展新材料上的進程比較慢。除了技術和基礎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人口較多,但是收入水平比較低,高檔產品曲高和寡,很多人消費不起,只能生產價廉物盡可能美的產品,比如說我們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出來,也是都運往歐洲消費的,因為人家富裕,補貼范圍廣。”潘喜峰說生產的成本和消費能力的問題也將是影響新材料推廣和普及的主要問題。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的新材料行業整體看,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離產業的成熟存在很長的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個別領域國內技術進步很快,比如在碳碳復合材料領域、超導材料領域、超級鋼、電池材料和超硬材料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新概念泡沫?
目前兩市共有50家左右新材料上市公司,遍布各個行業。就技術成熟度來看,化工新材料進步最快,種類繁多,覆蓋的上市公司范圍廣泛,有一些品種正在慢慢替代進口。但對于另一部分新材料上市公司而言,增長的爆發期還遠未來到。
“現在的一些新材料上市公司多是由以前的科研院所轉制而來,或是由擁有技術的研發人員創立,管理層也大都是搞科研的學術出身,因此這類公司在初期難免有重技術,輕市場的傾向。”
在資本市場,新材料概念的炒作不斷升級。截至目前,新材料板塊的平均市盈率高達59倍,中小板的市盈率是43倍,而整個市場的市盈率則只有19倍。
“這里面顯然存在泡沫,雞犬升天的現象反觀的是市場成熟度的問題。現在市場投資標的還是不夠多,而資金相對充裕,因而存在概念炒作的想象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新材料公司上市數量大量增加,可選標的增加,資金就分散了,估值自然就下來了。”潘喜峰認為,目前新材料上市公司的估值還是偏高,至少有相當一部分公司并不值目前的價格,未來板塊結構性分化的行情一定會上演。
對于高估的公司,如何來判斷未來的價值走向?
“很簡單,就是看公司的業績增長符不符合市場預期,比較一下中小板或創業板業績的增長率就看出來了。”潘喜峰強調,判斷一個具體的上市公司,首先看技術壁壘是不是足夠高,要分析判斷技術的成熟度,研究批量生產的技術是不是成熟,不僅小試成功了,中試也必須成功。其次就看是否擁有高附加值,同時還需要判斷產品市場的空間,市場容量小便沒有普適性。最后還要判斷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僅僅是財務結構,還要分析公司管理層是否有做大做強的理念和愿景。
看好兩大板塊
在潘喜峰看來,從市場容量和發展前景來看,未來頗為看好兩大領域:二次電池材料和光伏材料板塊。
二次電池實際上就是可充電池,包括鋰電池、鎳氫電池、燃料電池等等。目前鋰離子電池是最受矚目的二次電池,前景也被市場最為看好。從需求的角度看,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市場仍然是鋰電池的兩個主要市場。未來,個人P C的便攜化和平板化潮流仍將有力地拉動鋰電需求的快速增長。
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是板塊最受關注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在從概念走向現實的初始階段,雖然必然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和質疑,但是方向已經基本明確。此外,未來太陽能和風能的儲能等領域也將是二次電池的藍海。
從投資的角度看,電池材料板塊已經到了從概念炒作為主的階段,進入到深入挖掘價值和成長潛力的階段。要尋找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能伴著行業發展而最可能有爆發性成長的公司,佛塑股份(000973.SZ)、杉杉股份(600884.S H)、江蘇國泰(002091. S Z)和新宙邦(300037. S Z)等公司都值得關注。
光伏材料行業也是非常有發展前景和值得看好的行業。據有關機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占世界電力供應的10%以上,2050年達到20%以上。短期看,未來歐洲光伏市場的需求增速將有下降的風險,但新興的美國、日本、中國等國的光伏裝機增長可以彌補歐洲可能的下行風險。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泄露事故使全球對核能的利用態度趨于謹慎,而光伏作為無污染、儲量巨大的新型能源必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占據主要位置。
光伏行業的發展也必然離不開材料進步的支持,反之也給相關材料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目前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材料有單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等。單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最高,技術也最為成熟,但成本較高。成本更低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其技術水平提升很快,與單晶硅的差距正在逐步減小。非晶硅薄膜電池也成為研究重點,其具有用材料少、制造工藝簡單、耗能少、可大面積連續生產、可用玻璃或不銹鋼等低成本材料作為襯底等特性,目前不足的是與晶硅薄膜相比轉換率仍顯過低。
光伏材料行業可重點關注恒星科技(002132.SZ)、新大新材(300080.SZ)、超日太陽(002506.SZ)和精工科技(002006.SZ)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