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一般的學者不同,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的履歷里,有過一段創業經歷。他曾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華友世紀的創始人之一,并擔任過該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最后賣給了盛大網絡,作為視頻網站酷6的上市平臺。
談及這段經歷,向松祚說,當初創業一方面是想豐富自己的經歷,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如今,這位“歐元之父”蒙代爾的門徒,終于得以全身心轉向學術研究。
雖然向松祚并不否認自己對固定匯率的熱衷受到了蒙代爾的影響,但他一再強調,像中國這樣一個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中經濟體,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經濟學理論。
人民幣匯率之爭正是如此。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向松祚直言美國的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應該升值容易理解;但許多中國經濟學家根據美國人的經濟學理論也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有利,則讓他感到不解。
警惕名義匯率升值
《英才》:為什么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應該固定不變?
向松祚:理解今天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就要從1994年的匯率并軌談起,當時的官價是1∶5.4,而黑市價格為1∶10,根據這兩個價格,最后把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定在了1∶8.3。
這個匯率水平定下來之后,其它的經濟變量——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物價水平便都圍繞著1∶8.3調整。這個匯率成為了我們后來貨幣政策的基石。
這個對中國是有利的。我們在考慮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時候,需要深刻認識到目前中國仍然處于一個工業化、城市化的初級階段。
《英才》:這個初級階段和匯率的關系是什么?
向松祚:在這個階段,中國始終有一個大問題,即為了把大量的農村人口轉化為產業
工人,中國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制造業大發展的過程。
當農村人口轉向城市的時候,因為勞動力成本低,中國才有了制造業的優勢,制造業才轉移到了中國。同時也只有制造業轉移到了中國,中國的農村人口才能夠得到訓練,成為成熟的產業工人。這是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
一方面我們需要轉移農村勞動力,憑借廉價勞動力大力發展制造業;另一方面又由于勞動力成本低、勞動者收入低,我們國內的消費市場支撐不了這么龐大的制造業。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出口對我們永遠是重要的,我們必須要出口、為世界生產。既然出口是重要的,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定匯率,匯率升來升去,出口肯定會下來。
《英才》:人民幣升值主要危害出口?
向松祚:中國這么多年來,出口占全世界的份額越來越大,而且中國生產能力改進的速度比美國等國家都要快,按照正常的理論,我們的工資水平也應該上升得比他們快,而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英才》:原因是什么?
向松祚: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中國的勞動力基數太大,老板們總能找到廉價勞動力,但這個過程在近幾年已經有所改變,大家都在談論“劉易斯拐點”已經來臨。另一個原因則是我們的名義匯率在升值。
2005年至今,我們的名義匯率已經升值超過了25%,平均下來,我們每年升值接近4%。如果匯率穩定,那么我們每年的工資漲幅可以更高。而匯率每年升值4%,還要保持出口市場,怎么辦?只能削減工資,或者本來想漲工資的,現在不能漲了。
升值不能抗通脹
《英才》:有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能夠緩解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你怎么看這種觀點?
向松祚:認為升值能夠控制通脹主要基于兩個理論:一個是人民幣升值,進口價格就變得便宜。但這里有一個嚴格的假設條件,就是在貨幣升值過程中,國際環境、人們的預期、市場需求等其它因素都保持不變。這樣,人民幣升值10%,中國進口價格可以下降10%。
問題是,這些因素隨著人民幣升值不會不變的。當外匯市場知道人民幣在升值,油價等相關產品就都漲價了。從2005年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了25%,但大宗商品價格在這幾年漲了多少?
第二個理論是,外部資金流入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之前,1美元資金流入需要放出8塊人民幣,而升值到比如1:5之后,1美元進來只需要放出5塊人民幣,這意味著放出的貨幣供應量少了,因而看似能夠緩解通脹壓力。
但問題是,因為人民幣升值時,就產生一個升值預期,需要放出的貨幣其實更多了。
《英才》:那你對當前的通貨膨脹怎么看?
向松祚:遏制通脹,首先要找到通脹的原因。我要特別提出對一種觀點的批評,認為中國通脹的主要根源是貿易順差,按照這個邏輯推下去,要降低通脹,就要降低貿易順差,怎么降低貿易順差?那就只能通過人民幣升值。這是一個蹩腳的醫生所給出的錯誤診斷,開出的錯誤藥方。
中國這幾年的通脹惡化根本就不是貿易順差造成的。外匯儲備的增加有多少是由于貿易順差形成的?這里有爭論。但是全球很多研究機構的估算,我們外匯儲備里至少有一半是由熱錢形成的。要把這個先講清楚。
那么為什么熱錢會大量進來呢?就是因為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這個問題需要從理論和經驗上去認真的分析,更重要的是,這種觀點完全不顧我們這兩年的事實。我們這兩年為什么通貨膨脹?是因為信用擴張實在太過分了,其貨幣增長速度是史無前例的。
核心利益不能讓
《英才》:我們該如何抵御國外對人民幣匯率低估的指責,以及由此造成的摩擦?
向松祚:首先中國必須要自己先認清這個問題的本質——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中國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在談判或辯論之前,就先拜倒在對方的理論之下了,那還怎樣與別人辯論呢?你沒有獨立的思考、獨立的理論和話語權在手,首先你已經被別人說服了。我認為這是我們貨幣政策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從理論上就已經被別人打敗了。第二個策略就是,既然匯率關系到中國最核心的利益,就不需要讓步。
《英才》:但美國國會每年都會試圖用貿易制裁相威脅。
向松祚:毛澤東當年提出來的,如果是我們的核心利益,要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實際上我們也有手段可用。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大債權國。美國也不是一點弱點都沒有的。它的國債那么龐大,以后還要發行新的國債,誰來買?如果中國大量拋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損傷全球市場對美國國債的信心。它的國債賣不出去,它國內的利率就會上去,國內利率上去,就會影響它的國內經濟復蘇。
最后,現在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與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已經差不多了。從2000-2010年的10年時間,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占其整個出口的比率從3%上升到了15%,整整上升了12個百分點。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我們的整個出口里占22%,10年基本沒有變。
10年時間,我們的地位已經完全不同了。10年前,中國主要依靠美國市場,美國把門關起來,中國的麻煩就大了。但現在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上升得極快,沒有中國的市場,12個百分點就沒了,美國能大規模的制裁中國嗎?
同時,現在美國有大量的投資在中國,我們中國的很多出口也是美資企業參與的,它怎么會像當年搞日本那樣用“超級301條款”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