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那端一次蝴蝶翅膀的煽動,就可能引發海這邊的一場風暴。這個為商業界所熟知的蝴蝶效應,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在硬盤行業中應驗。
美國西部數據公司(以下簡稱西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科伊尼3月8日宣布,西數公司董事會已經同意,以“35億美元現金+2500萬股票”——共計約43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其競爭對手日立環球存儲技術公司(以下簡稱日立存儲)。
在事先沒有絲毫消息走漏的情況下,全球硬盤行業的老大和老三達成了此項交易,其目的是不希望有像三星、東芝、希捷這樣的業內強手抬價攪局。
其實,日立公司早就在考慮日立存儲的出路。由于之前的長期虧損,這項大約占日立公司總收入5%的業務漸成雞肋。
存儲業務原本是日立的五項核心業務之一,基于I B M和日立就存儲科技業務進行戰略性整合而創建。但是由于P C市場自身增長的放緩和平板電腦的熱銷(平板電腦一般使用閃存而不是硬盤進行數據儲存),日立存儲的情況越來越糟糕。
因此,去年9月,日立曾提出讓硬盤業務獨立上市。但基于上述理由,投資界對公司未來的業績并不看好,給出了較低的估值。無奈,出售日立存儲成了唯一的出路。
顯然,西數對競爭壓力的感受最明顯,以至于不惜舉債25億美元完成收購。
沒有人認為,這場交易會平息西數與行業第二——希捷公司的爭斗。盡管,交易完成后,西部數據將占據全球硬盤市場約5成份額,成為絕對霸主。但顯然,希捷不會主動承認失敗,收購只能加劇雙方對用戶的競爭。
此前,希捷曾通過收購邁拓的舉動,摘取過“全球第一大硬盤制造商”的桂冠,但是,這一榮譽在2010年被西數終結。此次,西數再次拉大了雙方的差距。彭博社分析,至少5年內西數將穩居存儲設備老大的位子。
既往,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P C及其諸多上游產業,如芯片業,都成為了快速增長的產業,市場上也涌現出了一批硬件制造明星。但由于制造難度高,利潤少,多年來,硬盤產業的表現乏善可陳。行業咨詢公司施蒂費爾-尼古勞斯公司的分析師阿倫·雷克斯曾預言:“(硬盤)已不是一個在增長的行業,企業聯合不是技術行為,而經常是行業的必須。”
從這一邏輯出發,表面看,此次收購僅是一場普通交易。但是,在硬盤行業之外,市場似乎更關心這起并購對PC行業的影響。
由于形成了類似于液晶面板產業的寡頭壟斷局面,硬盤產業的定價權已經被西數、希捷雙寡頭掌握。兩家或者讓利競爭,或者形成價格同盟,下一步的任何商業行為都會嚴重影響P C行業。前者會因為自身的超低利潤,使產業前途盡喪,從而進一步給閃存、平板電腦讓出大幅市場份額;而后者,則會強行擠占本已極薄的P C利潤,引出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從這個角度講,此次收購,成就的僅僅是西數一家公司的短期利益,卻可能在硬盤行業現有的緩慢消亡進程中,改變自然選擇的結果,加速該產業滅亡,甚至殃及PC。而在新的技術突破之前,P C仍是大多數人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其實,在這場交易中,得到實惠最多的反而是之前最為被動的日立公司。由于重新將公司定位為電廠設備、火車等基礎性設施提供商,因此,出售不景氣的邊緣產業正好稱了日立的心意。加之此役后,日立存儲的母公司——日立公司,可以持有西數約10%的股份,并獲得了西數董事會兩個席位,日立真正做到了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