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國經濟未來五年的主旋律?“轉型”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被代表、委員們提及最多的詞匯。
經濟危機的陰影雖然已漸漸散去,但是經濟情況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并未完全消除。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面臨著“通貨膨脹”、“產能過剩”、“外需不振”、“人民幣升值”等諸多不利因素的纏擾,同時投資和外貿兩駕馬車顯然已無力拉動中國經濟高速成長,而以政府為主的投資體制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也讓中國經濟必須進入一個以犧牲速度來獲取效益突破的重大調整機遇期,實際上中國經濟的“被轉型”從GDP增速目標降為7%就可以看出。
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順利度過這一戰略轉型期,使得中國經濟真正獲得質的突破。在全國“兩G7thSlJhU+qJt1GdyZDZxg==會”采訪期間,很多企業家都貢獻了自己智慧。一方面是重視自身技術的創新,另一方面是把視野轉移到海外市場的拓展。而除此之外,通過對自身體制上的頑疾的刮骨療傷,使得中國的金融體制、資本市場得以更加市場化,以應對未來全球化競爭的挑戰。
今年的“兩會”上,《英才》記者針對性地采訪了金融、科技、交通運輸、工業制造、汽車、能源、醫藥七大產業共計20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家,希望通過他們對自身行業未來趨勢的分析,對中國未來五年的產業趨勢做一梳理和展望。
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國經濟發展的相當長時期,我們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雖然轉型迫于壓力,但是成敗源于動力。在與這些企業家們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他們作為社會經濟中的源動力,已經在轉型,已經在行動。我們也希望中國公司在這些企業領導者的帶領下,歷經調整,完美轉身,成為引領世界產業趨勢的領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