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五湖四海的名人,大多隱身于當年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之中。胡同與四合院因而不再是普通的民居,而構成一張巨大的文化“蛛網”。當年風流都已飄散,但駐足他們曾經停留的庭院,穿越他們曾經走過的街巷,其中彌漫的當年的氣息,仍然可以讓人瞬間忘卻大街上的嘈雜煩擾,沉入內心的體察與翼想。
辛亥革命之后,時年31歲的云南都督蔡鍔,滿懷抱負來到北京,沒有料到,等待他的卻是兩年之久的軟禁。
袁世凱竊取民國政權之后,暫時隱藏著稱帝的野心,舉國上下都對他懷有很大的幻想。當時,就連梁啟超也被他蒙蔽,擔任了司法總長,蔡鍔當時在云南感到難以施展抱負,便給梁寫信,希望調出邊陲。而袁世凱對擁有很強軍事實力的蔡鍔存有戒心,見蔡有此念頭,正中下懷,立即發令將他調到北京,委以高官,但實則是個閑職,并且派人對蔡鍔日夜監視。
1913-1915年,蔡鍔困居在北京西城區棉花胡同的一處宅子里。經近百年變遷之后,這處宅子現在已經變成大雜院,門牌號是66號。院子的對面和旁邊都是雜貨店,院墻之下堆著一些垃圾,門口沒有任何標志,只有門前兩株老槐樹,癭節累累,圍以鐵欄桿,給人以歷經滄桑的感覺。
這里原是天津鹽商何仲璟的私宅,為坐東朝西的二進四合院,院墻之外的門樓上刻有“蔡鍔公館”四字。如意門內有砌磚影壁,前后院和房屋由抄手游廊相連,后院有車房。院子很多年前就成了單位住房,前院住著一對老夫妻,后院住了三戶人家,前后院中間的過門旁尚有一個六角小窗,似乎能看出當年的摸樣。現在院內建筑基本還保持著原先的格局,只是堆放了YbES+rIkspBvma17dgp3tg==很多家什,地面的磚石也磨損了。房檐之下的紅漆木柱顏色尚未褪盡,但上面已經出現白蟻啃噬的痕跡。院子里的居民按部就班地過著柴米油鹽的平常日子,對這里曾住過近代護國運動首領蔡鍔將軍也習以為常。畢竟,那段風起云涌的故事離我們已很遙遠。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寶慶人(今邵陽)。他少年聰慧,13歲便中了秀才。雖然沒有趕上參加維新變法,但他的一生,與維新人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16歲時考入湖南時務學堂,學堂總監為譚嗣同,中文總教習是梁啟超,授課教師還有唐才常。
戊戌變法失敗后,他與11名同學應梁啟超所召,東渡日本。1900年秋天,唐才常領導自立軍武裝起義,不料事先泄密,唐才常犧牲。蔡鍔得知消息后放聲痛哭,悲憤之中,將名字改為“鍔”,取“砥礪鋒鍔,重新做起”的意思。他回到日本后入軍校,投筆從戎,立志“流血救國”。1904年,22歲的蔡鍔畢業回國,進入軍界。1911年蔡鍔發動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舉行了“昆明重九起義”,勝利后被推舉為云南軍政府都督。
蔡鍔來京后不久,袁世凱稱帝的企圖逐漸暴露,梁啟超與蔡鍔師徒的幻想徹底破滅,轉而聯手倒袁。蔡鍔多次甩開監視,去天津與梁啟超等人秘密聚會。他們設定的方案是:一旦袁世凱公開稱帝,云南立刻宣布獨立,然后依靠云貴及廣西的力量攻下四川、廣東,爭取三四個月后在湖北會師,“底定中原”。
為此,蔡鍔積極準備出逃。他作出種種假象迷惑袁世凱:打麻將、吃花酒、常到八大胡同走動。在結識云吉班的名妓小鳳仙后,二人整日廝混,蔡鍔甚至請袁世凱的親信為自己找房子,聲稱要“金屋藏嬌”。然后是經常公開和妻子吵架,鬧出家庭不和的輿論,妻子便趁勢假裝賭氣,帶老母逃回湖南老家。袁世凱見他日日混跡于八大胡同,一副不思進取的樣子,放松了戒備,戲稱他為“風流將軍”。
但老謀深算的袁世凱還是不能徹底放下心,1915年10月14日清晨,蔡宅門口忽然人聲嘈雜,一個操天津口音的排長喊著“檢查檢查”,但蔡鍔的家中只有些書卷和衣服,沒有任何他們料想中的“違禁物品”。堂堂將軍宅第被搜,有關方面豈能沒有任何解釋?軍警執法處解釋說,鹽商何仲璟的姨太太曾派人將一些金銀細軟藏于此宅,“檢查”乃是尋寶來了。于是這宅第的來龍去脈得以在史書上留下一筆。蔡鍔當然知道這不過是推托之詞。但袁世凱卻因此事放松了警惕。
1915年11月11日,蔡鍔突然從監視他的密探眼中消失了!他逃到天津,再乘運煤船偷渡到日本,經上海、香港、河內,躲過數次暗殺,歷盡艱險,終于在12月19日返回大本營云南,隨機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袁世凱得知蔡鍔已到云南后,不由仰天長嘆:“我一生騙人,不料竟被蔡松坡騙過了!”
1916年1月1日,袁世凱復辟。蔡鍔親率第一軍主力入川作戰,勢如破竹,梁啟超則積極斡旋,促使各省紛紛豎旗倒袁。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三個月后暴斃。
護國運動終于勝利,而蔡鍔這次神秘離奇的潛逃則在政界民間演藝出各種傳說。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位名揚京都的風塵俠女——小鳳仙。
據說,這位奇女子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的遠房外甥女。她家原是浙江旗人,其父姓朱,母親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視,母親帶著年幼的她離開了朱家,不久母親病逝,一位姓張的奶媽收留了她,她才改姓張。張奶媽帶著她四處漂泊,在上海學戲,到南京賣唱為生,取藝名“小鳳仙”。幾度輾轉后,她來到北京,在八大胡同之一的陜西巷云吉班賣唱,因聰穎美麗,才藝出眾而名震京師。
結識蔡鍔后,蔡將軍十分同情她的身世,出錢替她贖身,還教她識字看書,常給她講些《三國》、《水滸》故事與做人、為政的道理,感覺到她極為聰明暢達,便也給她透露些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事情,后來竟視她為紅顏知己。
不幸的是,袁賊既除,蔡鍔卻因喉癌不治病逝,年僅34歲。消息傳到北京,小鳳仙悲痛欲絕。當各界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特地請名士易宗夔代撰了挽聯:
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
憐他憂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
贏得英雄知己,桃紅顏色亦千秋
據說公祭之時,小鳳仙身穿藍衣,隨民眾步入靈堂向蔡鍔遺像鞠躬,被北大學生發現,她察覺后快步走出公園,學生們尋訪而不可得。此后,小鳳仙從八大胡同消失,再無芳蹤。
直到近年,關于小鳳仙后半生的情況才逐漸被披露出來:小鳳仙離開后,先嫁給東北軍的一位師長,移居沈陽。師長死后改嫁給一位姓陳的廚師,住在沈陽皇姑區壽泉街三胡同,四周鄰居都稱她“陳娘”。人們說當年的陳娘大眼睛、瓜子臉、白皮膚,依稀可見年輕時的美麗姿容。沒什么講究的穿戴,只是平平常常的衣服,但洗得干干凈凈,穿起來便與眾不同。她沒有工作、沒有子女,生活很是拮據。據說她每餐都要飲兩盅白酒,飲得很慢很慢。她還喜歡聽戲,聽到動情時,如醉如癡。
東北解放后,她到別人家作保姆,改名張洗非。1951年初,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志愿軍,途徑沈陽。小鳳仙聞訊,很想見這位北京的舊相識,遂寫了一封信給梅。數日后,梅蘭芳宴請了小鳳仙,并送給她一筆錢。在梅的關照下,小鳳仙被分配到一家政府機關學校當保健員。梅蘭芳則遵小鳳仙囑,對其身世與行蹤從不對外界透露。
“文革”期間,喪夫的小鳳仙已是70多歲,孤苦伶仃。一位好心的鄰居劉長青將她接到家中住了一段時間。一次,她聽到收音機里播放戲曲,內容是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不由潸然淚下。在劉長青的一再詢問下,老人才情不自禁地口吐真言:“那戲中之人就是我!”1976年,小鳳仙因腦溢血逝世,時年76歲。
在決定退隱的那一年,她還只是一個16歲的少女。與她一樣靜默的,是棉花胡同66號,沒有任何的標記,日復一日地朝夕安度。
蔡鍔故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66號(明末著名女將軍秦良玉屯兵遺址),現為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