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財富的快速積累,居民、機構投資理財需求逐步增強,金融機構創新力度不斷加大,中國理財產品市場迅速發展,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活躍。盡管有關負面現象不時發生,但理財產品的多元化與復雜化喚醒了社會公眾的理財意識,催生了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清晰化和資產配置的個性化,理財市場正邁上快速發展的新臺階,并呈現產品類型多樣、投資領域廣泛、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等特點。
在目前分業經營的條件下,不同金融機構按照不同的監管規則開展理財業務,法律和監管成為推動理財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發行金融機構類型看,理財產品主要包括信托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理財業務已經成為各類金融機構拓展業務的戰略重點。
各類理財產品的盈利模式比較
信托公司的理財產品
信托報酬。根據《信托法》規定,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應該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處理信托事務,不得利用信托財產為自己謀取利益。信托公司經營信托業務,應當依照信托文件約定以手續費或者傭金的方式收取報酬,并應向受益人公開,說明收費的具體標準。目前信托公司在設定信托報酬時,有固定信托報酬和浮動信托報酬的不同設計。浮動信托報酬將信托報酬與信托收益率聯系起來,通過設立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臨界值,如果到期實際收益率低于臨界預期收益率,受托人不收取信托報酬;高于臨界預期收益率,受托人采用收益分成或其他交易結構方式提取浮動信托報酬。
一般而言,單一信托信托報酬較低,為0.3%左右,集合資金信托產品信托報酬較高,為1%~3%居多(個別產品例外)。
投資者收益率。《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中規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計劃時,不得有以任何方式承諾信托資金不受損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諾信托資金的最低收益;認購風險申明書至少應當包含“信托計劃不承諾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適合風險識別、評估、承受能力較強的合格投資者”的內容。
集合資金信托產品一般都有預期收益率。從產品預期收益率設計看,有固定收益和浮動的區間收益率。相當多的集合資金信托產品都根據客戶資金規模和期限進行差異化處理,設計了有浮動的區間收益率。越來越多的信托產品采取資金或期限階梯型浮動區間收益率設計,預期收益率通常與投資資金規模掛鉤,一般資金規模越大,預期收益率越高;產品期限越長,由于流動性溢價的作用,預期收益率越高。
從整體來看,由于受到發行信托公司的市場形象、發行地區、發行規模、存續期限、資金投向、風控方式的影響,不同信托公司發行的集合資金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高低存在較大差別(見表1、圖1)。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個人銀行理財產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是主要針對零售客戶的中間業務。理財產品的管理費是銀行理財業務最主要的收入,一般收取的方式是按照理財產品的規模收費,或者按照理財產品投資收益的一定比例收費,或者將兩者結合收費。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收益率的設計非常豐富,有固定收益率和浮動收益率、不區分投資額度的單一收益率和根據投資額大小劃分的資金遞進收益率,掛鉤型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設計則根據掛鉤對象的表現來選擇。
從2010年1~10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結構看,超過92%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都在5%以內(見圖2)。
私人銀行業務。全球私人銀行盈利模式分為兩種:一種為手續費型模式,即以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鼓勵客戶經理多銷售產品,著眼于銷售業績提升,這種模式盛行于北美;另一種為管理費型模式,以管理費為主要收入來源,是全面的理財規劃,致力于建立并維護長期客戶關系,較多存在于西歐。
中資私人銀行盈利模式單一,普遍不對客戶收取管理費,手續費成為私人銀行最主要的盈利點。隨著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應在準確區分不同資產規模、不同財富管理需求的客戶和定位的基礎上,推進業務模式轉型,實現私人銀行盈利模式的優化。
基金公司理財產品
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費用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基金設立、銷售、買賣發生的費用,該部分費用由投資者直接承擔,即持有人費用,如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基金轉換費等;一類是基金在運用過程中的管理費用,包括基金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等。
我國股票基金的認購費率大多在1%~1.5%左右,債券基金的認購費率通常在1%以下,貨幣市場基金一般不收取認購費。開放式基金現行申購費率水平在0.3%~2%之間,大部分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費率都是資金階梯遞減型,開放式基金贖回費率在0~1%之間,部分基金的贖回費率隨持有期的增加而遞減。
開放式基金按照固定的比例從基金資產中按日計提、按月收取基金管理費和托管費。目前,我國股票基金大部分按照1.5%的比例計提基金管理費,債券基金的管理費率一般低于1%,貨幣市場基金的管理費率為0.33%。基金托管費收取的比例與基金規模、基金類型有一定關系,開放式基金托管費通常低于0.25%。
管理費收益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基金提取的管理費主要取決于資金資產的規模,而不是基金的業績。我國不同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的投資業績和服務水平大相徑庭,而基金管理公司無論業績好壞都“旱澇保收”地提取固定費率(表2,見下頁)。
專戶理財產品。專戶理財的管理費和托管費最低可相當于同類公募基金費用的60%,和公募基金相比有一定的費率優勢。
業績報酬是一對多專戶理財產品獨有的費率結構,它允許當基金贖回時的收益高于一定基準時,產品管理人可以提取一部分業績報酬。按照相關規定,在一個委托投資期間內,業績報酬的提取比例不得高于所管理資產在該期間凈收益的20%。固定管理費用和業績報酬可以并行收取。
在公布了業績基準的一對多產品中,絕大多數采用的是絕對收益基準,只有極少數產品沿襲了公募基金的風格,采用股票和債券的混合指數作為衡量業績的準繩。具體來說,一對多產品絕對收益基準的設定有以下兩種模式:一是在產品存續期內設置一個確定的年化目標收益率,二是與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或在此利率基礎上加上一個百分比,以此作為產品目標收益率。
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客戶資產管理業務
集合資產管理。集合資產管理產品的費用一般包括參與費、退出費、托管費、管理費、業績報酬。不同產品的各項費率不盡相同,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點。一般而言,申購、管理、托管、手續和銷售服務費是以固定費率為主,但產品的認購費、業績報酬和贖回(或退出費)則以階梯型費率為主,固定費率為輔。
證券公司集合理財產品實行與客戶風險共擔制度。證券公司集合理財產品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自購資金有限補償法。證券公司通過投入部分自有資金,承擔起一定的風險責任,并分享相應的產品收益。這類產品中,當投資收益出現損失時,證券公司將用自購資金對投資者的虧損進行有限補償。二是收益鎖定保障法。此條款類似于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中的“保息條款”,即在保本的基礎上鎖定投資者的部分收益。
定向理財。定向理財收取的費用包括管理費、托管費、業績報酬和其他稅費,管理費和托管費分別為證券公司和托管銀行收取,一般按日從委托資產中計提、按月或按季提取。業績報酬是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每年末和合同終止時一次性從委托資產中提取。
保險理財產品
保險理財產品費用。萬能險收取初始費用、死亡風險保險費、保單管理費、手續費(部分領取費用)、退保費用。各項費用的比例在《萬能保險精算規定》中予以上限規定。
投資連結保險收取的費用包括初始費用、買入賣出差價、死亡風險保險費、保單管理費、資產管理費、手續費(賬戶轉換費、部分領取費用)、退保費用。各項費用的比例在《投資連結保險精算規定》中予以上限規定。
按監管部門規定,分紅險在保險期間,保險公司不再另外收取費用。
保險理財產品收益。保險公司在產品說明書和其他宣傳材料中演示保單利益時,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紅保險的高、中、低三檔假設投資回報率分別不得高于6%、4.5%和3%,現金紅利累積年利率不得高于3%;用于利益演示的投資連結保險的高、中、低三檔假設投資回報率分別不得高于7%、4.5%、1%;用于利益演示的萬能保險高、中、低三檔假設結算利率分別不得高于6%、4.5%和最低保證利率。其中,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紅保險的假設投資回報率是指用于計算分紅保險紅利分配的實際投資收益率假設,用于利益演示的投資連結保險的假設投資回報率是指投資連結保險對應資產扣除資產管理費后的凈投資回報率。
萬能險的投資賬戶一般有2.5%保底收益,此外還可分享投資回報。根據監管層要求,保險公司每月需公布萬能險的結算利率。2010年以來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中國平安個人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已由1月的4.5%調整至7月的4%。
投資連結險沒有保底收益,設有多個投資賬戶,分別投向股票、債市、貨幣市場等,投資連結險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
據《華夏時報》相關統計,從2009年12月31日至2010年11月15日,納入觀測的30多家壽險公司240個投資連結險賬戶收益中,只有9個賬戶的收益率超過10%,75個投投資連結險賬戶的投資收益為負,占比達到31%,有38個投資連結險賬戶的投資收入不到1%,45個投資連結險賬戶的投資收益沒有達到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2.25%~2.5%。65%的投資連結險收益抵不上一年期存款利息。
分紅險預定利率通常設計為1.5%~2.5%,分紅率則根據當年公司可分配盈余的70%來分配。2009年,國內分紅險的年度綜合收益率在3%~5%之間。預計,中國人壽2010年分紅險的綜合回報率為4.8%,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公司的分紅險綜合利率也會在4.5%左右甚至更高。分紅險安全性好,具有保險功能,還能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但收益具有不確定性(“收益=保底收益+不固定分紅”)。所以一家保險公司的總體投資收益對其分紅產品的分紅狀況至關重要。
因此,通過比較各種理財產品的特征可發現(表3),買賣費用、投資收益率是影響理財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從表3也可以看到投資者購買費用低、收益高、穩定性好是信托理財產品的主要賣點,也是信托產品重要的比較優勢。
結語
分析比較其他理財產品的特征,總結其發展路徑,對于正確認識信托產品的定位,促進信托市場的理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信托延綿數百年在世界各國經過普通法系和民法法系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結構變遷,其最大的功能是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巨大彈性空間的財產管理制度,已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財產制度安排。
“十二五”時期,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財產品與優質服務將是中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理財業務將是中國金融業最具成長性的業務,市場需求旺盛,中國的理財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信托理財市場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經濟主體的多元化和產權的明晰化,財富的分散化和管理的社會化,信托財產和信托資源進一步豐富與拓寬,受托管理、運用信托理財方式的需求不斷擴大。通過弘揚信托制度,將為促進財產的有效管理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廣闊的空間。國際經驗表明,金融信托業的繁榮與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呈正相關關系。信托公司應在競爭、融合、創新、發展的理財市場發揮自身積極作用,以信托的制度優勢促進中國理財市場發展,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跨行業合作,在為投資者提供豐富多彩的理財產品中顯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系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兼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